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方法:将6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相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血糖达标时间、尿酮体消失时间、平均胰岛素日用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症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血糖达标与住院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加快尿酮体消失,且可显著调节血钾、血钠水平,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2.
83.
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发现血糖升高20余天”于2018年4月9日入我院。20余天前患者开始出现头痛、流清涕等症状,随后2天有腹痛并逐渐加重,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就诊当地医院,化验提示血糖57mmol/L,尿酮体(++++),尿糖(++++),血气分析pH7.24。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大量补液及静脉胰岛素治疗后,酮症酸中毒得以纠正,改为使用门冬胰岛素(早12IU、中12IU、晚12IU,餐前皮下注射)及甘精胰岛素(18IU晚8点皮下注射)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的因素有:白血病细胞对胰岛细胞的直接浸润.糖皮质激素.细胞毒化疗药物的作用,家族史等.②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并易发生重症感染.结论 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化疗中并发糖尿病的因素较多,应注意监测尿糖.尿酮体.血糖,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86.
泛酸钙对全饥饿大鼠血清酮体、游离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泛酸钙对全饥饿大鼠可利用能源物质酮体(KB)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及可能的保护作用,为研制延长饥饿耐受时间的营养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饥饿SD大鼠为模型,灌胃补充泛酸钙,观察饥饿后不同时期血清酮体和游离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血清KB和FFA水平在饥饿后逐渐升高,分别于禁食4 d和2 d达到峰值(2.67±0.30)mg@100 ml-1和(793.75±99.85)μmol@L-1,之后开始下降.泛酸钙补充后FFA峰值显著降低(655.92±135.12)μmol@L-1,禁食9 d的KB(0.48±0.08)mg@100 ml-1和FFA(290.46±96.49)μmol@L-1水平显著高于全饥饿对照组的(0.40±0.07)mg@100 ml-1和(167.43±46.78)μmol@L-1,(P<0.05,<0.01).结论泛酸钙能延缓饥饿动物能源物质的消耗,可能对饥饿动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7.
作者对169例经历了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了动脉血酮体比率(KBR)的观测,并与术后临床过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术后KBR变化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A组102例,术后KBR一直保持于0.7以上;B组61例,术后KBR曾一度降至0.4~0.7;C组6例,术后KBP逐渐下降到0.4以下。术后A组2例发生器官衰竭(2.0%);B组20例发生26个器官衰竭(32.8%).但随KBR的回升并发症亦缓解;而C组6例患者均死于多器官衰竭。作者认为KBR是评价肝脏能量代谢的可靠指标,同时证明肝脏能量代射障碍在多器官衰竭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与传统血酮体定性检测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酶法测定血清D—3—羟基丁酸的一种新方法,并比较其与传统的血酮体测定方法在诊断糖尿病酮症中的意义。方法 对35例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酮症的患者血清进行D—3—羟基丁酸测定及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结果 35例患者血清D—3—羟基丁酸全部升高,而定性分析阳性例为26例,有9例为假阴性,两组差别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D—3—羟基丁酸测定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血酮体的指标,它对临床糖尿病酮症的早期诊断较传统的亚硝基铁氰化钠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89.
大鼠肝移植后肝切除-肝再生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肝细胞的再生功能。方法 从肝左静脉根部到肝脏面的肝右叶和肝中叶交叉点进行肝切除。肝切除后定时屠杀,标本行苏木素-伊红(HE)、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检查。血液行动脉血酮体比(AKBR)测定、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 术后第3天对照组的再生肝对残肝重量比为(2.19±0.18)倍,3、6、12个月实验组分别为(1.66±1.11、1.66±0.17、1.17±0.31)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术后 1 d的 PCNA染色阳性细胞总数达最高值(459.2±21.5)个,7 d为(35.7±7.2)个。3、6、12个月实验组术后7 d分别为(356.2±40.8)个、(341.2±17.6)个、(359.7±23.0)个,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实验组第3、7天的血清白蛋白值比对照组降低。对照组术后 1、3 d的 AKBR值分别是 0.56±0.26和0.79±0.12,全部实验组的 NBR值术后显低值,3、6、12个月实验组术后 1 d的 AKBR值分别为0.33±0.12、0.31±0.12、0.30±0.05,3 d分别为 0.29±0.09、0.28±0.09、0.26±0.1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移植肝脏肝切除后的再生功能,比正常肝组织缓慢。肝移植后肝脏的预备能减弱,再生延缓。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伴有糖尿病及合并症对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46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及合并症患者与脑梗死非糖尿病及合并症组30例的对照分析。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及合并症组死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1)。其治疗效果差,神经功能恢复差,致残率、病死率高。结论临床上应控制高血糖,及早监测血糖、离子、渗透压、肾功、尿酮体等指标,预防感染,减少合并症的出现,以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