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79篇
  免费   654篇
  国内免费   715篇
耳鼻咽喉   192篇
儿科学   291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620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3463篇
内科学   1972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285篇
特种医学   613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3275篇
综合类   8500篇
预防医学   1121篇
眼科学   118篇
药学   2636篇
  26篇
中国医学   786篇
肿瘤学   259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311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407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987篇
  2013年   1068篇
  2012年   1373篇
  2011年   1451篇
  2010年   1311篇
  2009年   1318篇
  2008年   1510篇
  2007年   1365篇
  2006年   1384篇
  2005年   1440篇
  2004年   1222篇
  2003年   1310篇
  2002年   1061篇
  2001年   863篇
  2000年   620篇
  1999年   460篇
  1998年   443篇
  1997年   363篇
  1996年   302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轻度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2-2005年对11例(13眼)轻度上睑下垂患者行睑板-腱膜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随访2月至3年,10眼手术成功,1眼欠矫,2眼过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睑板腱膜部分切除术治疗轻度上睑下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自体血预充技术对血液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40例非急诊手术的首次接受体外循环下心脏冠脉搭桥的患者,依性别(男女比例)、年龄、体重、身高、体表面积(BSA)和射血分数(EF)进行配对后分为两组:自体血预充组(n=20)和经典预充组(n=20)。自体血预充组:用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体外循环开始前先采用自体血预充技术置换出大部分最初预充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50mmHg以上。经典预充组:1250ml晶体液和8000IU肝素预充。心肌保护均采用Calafiore温血停跳液灌注。体外循环中保持温度35.0℃~35.5℃,流量2.5~2.8L·min-·1m-2。所有患者按标准手术步骤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前将体外循环系统中余血全部回输给患者。结果自体血预充组平均置换出(894±171)ml的最初预充液,患者体外循环中,手术结束时,术后6h、1d、2d的HCT水平均明显高于经典预充组(P<0.05)。自体血预充组围术期人均输血量明显低于经典预充组[(0.16±1.09)U/人和(0.97±2.18)U/人,P<0.05]。自体血预充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较经典预充组明显减少(303±89ml和495±112ml,P<0.05)。结论自体血预充技术的应用能减少血液稀释,减少围术期输血量,保护血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在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完成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手术的经验。方法鼻咽(32~36℃)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停跳液,保持心脏缓慢空跳下完成畸形矫治。结果全组11例患者除2例出现血红蛋白尿外,全部治愈,无其他并发症。心功能均在Ⅱ级以上,2例留有3/6sm杂音。结论心脏不停跳下完成肺动脉瓣狭窄矫治术,可有效减轻心肌缺血性损伤、再灌注损伤和低温生理紊乱。  相似文献   
14.
神经因素导致的脱发、斑秃、白发和毛发纤细一直困扰着一部分人群。仅近百年来,关于毛囊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解剖学发现毛囊峡部是毛囊隆突区的所在地,神经网络密集之处,同时也足血管丰富的集结并且受众多因子协同作用,对维持毛囊的发育、生长和周期循环以及毛囊干细胞的分化、迁移和信号转导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国内外对毛囊与神经营养因子相互作用机制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张超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07-908
晚期孕妇血液的凝血状态.对预测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和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而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亦酶时间(T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FIB)是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变化与筛查凝血性疾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极罕见。左房恶性肿瘤因其位置偏后,暴露困难,故手术治疗是一项挑战。为了解决这种解剖上造成的操作困难,发展了自体心脏移植术,即将心脏切除后移到体外,再行切除肿瘤、心脏重构、及再植。该文探讨  相似文献   
17.
霍香为唇形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季播种,秋季采收。采收时,连根拔起,或割取地上部分,阴干收藏可入药。  相似文献   
18.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Ⅳ)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注意:对于儿童,这些症状不是由想像玩伴或其他幻想的游戏所致。近30年来,国外,尤其是美国报道的DID病例数不断增多,对DID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对DID的心理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由一种或多种病因导致的脾功能过度增强而不适当地隔离和破坏血液成分引起的一组症状。临床表现为脾大或脾不增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脾切除后血象正常,症状缓解。由于外科脾切除术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并发感染和出血,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和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广东医学》2006,27(3):310-310
我们在审稿工作中,常发现有的作者在撰写论文的讨论部分时,只将前文的资料简单罗列,更有的是文不对题,妄加评论或下结论。现将论文中需要讨论的内容及写作上的注意点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