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153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表面遮盖成像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骨折患行多排螺旋CT扫描后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表现遮盖成像。结果 40例患共计34例骨折。二维多平面重建和三维表现遮盖成像能更直观的显示骨折的具体情况。结论 CT二维、三维图像重建对于骨折的显示各有优缺点,两应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治疗全层感染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 方法:分析2005-03/2011-04在邢台眼科医院行结膜瓣遮盖+虹膜嵌顿术的深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例26眼,全部的病灶的范围均<(5×5)mm2,角膜刮片检查真菌菌丝全部为阳性;前房积脓(+),病灶均较致密,术前不能确定病灶累及深度;在术中,当病灶剖切至接近后弹力层深度时,根据临床特点,对于病灶累及角膜全层,但直径≤1mm的患者,人为在残余病灶的近周边处刺透角膜,造成角膜穿孔,自角膜穿孔或破溃处注吸前房积脓和抛光内皮斑后,将相邻近的虹膜嵌顿在角膜穿孔处,并用缝线固定1~2针,最后行结膜瓣遮盖术,尽量保持水密,术后继续给予抗真菌治疗并密切观察。 结果:患者26例中有5例在病灶剖切中自行破溃,3例在病灶剖切中不慎切透,18例角膜基质床在剖切过程中完整;结膜上皮恢复时间为13.44±2.21d;24例感染得到控制,成功率为92%;2例因感染未控制而改为角膜移植术,最终控制感染。 结论:结膜瓣遮盖联合虹膜嵌顿术是治疗小范围的全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它可以控制感染,为以后的增视手术创造条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3.
吴荒  池云峰 《眼科新进展》2012,32(8):746-749
目的探讨全天遮盖和每天遮盖4h的部分遮盖对弱视患儿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11岁屈光参差性弱视或斜视性弱视患者200例,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3~5岁,66例)、低年级组(6~8岁,93例)和高年级组(9~11岁,41例)。初始治疗仅予屈光矫正,3个月后每组内按遮盖方式随机分为全天遮盖组和部分遮盖组(每天持续遮盖4h),分别于遮盖3个月、6个月和9个月观察弱视眼视力情况。结果经过3个月的屈光矫正,3个年龄组的弱视眼视力均有明显进步(学龄前组平均提高2.3行,t=10.898,P<0.001;低年级组平均提高1.6行,t=11.563,P<0.001;高年级组平均提高1.6行,t=9.823,P<0.001)。在此后的遮盖治疗过程中,弱视眼视力继续提高,完全遮盖组与部分遮盖组的弱视眼视力在遮盖治疗后3个月(学龄前组:t=-0.136,P=0.892;低年级组:t=0.755,P=0.452;高年级组:t=-0.039,P=0.969)、6个月(学龄前组:t=0.737,P=0.465;低年级组:t=-0.838,P=0.405;高年级组:t=-0.326,P=0.747)、9个月(学龄前组:t=-1.618,P=0.116;低年级组:t=-1.816,P=0.075;高年级组:t=1.313,P=0.20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屈光矫正基础上,采用每天4h的部分遮盖与传统的全天遮盖均可明显提升弱视眼视力,且两者疗效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4.
林伟  汤化民  陈宝  汪俐杉  唐康宁  刘勇 《华西医学》2013,(12):1850-1853
目的 探讨成年人颅骨表面遮盖重建(SSD)的理想阈值设定,为利用SSD进行的头部CT血管成像(CTA)去骨成像提供阈值设定的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8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体检的、同一单位工作的86位体检对象,进行颅骨平均CT值、腰椎骨质密度、性别及年龄的两两对照及多重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起预估颅骨平均CT值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作为SSD的理想阈值。同时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2月在该院进行头部CTA检查的12例患者的相关资料以验证其可行性。 结果 18~80岁人群的理论平均颅骨CT值约为640 Hu。以该值作为SSD的阈值进行去骨成像,所有患者图像质量评分均为5分,可视为去骨成功。 结论 在利用理论颅骨平均CT值作为重建阈值的基础之上,通过简单的SSD图像质量再判断及修正,即可简便地完成后处理工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我院2002-2005年收治178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及遮盖方式对其影响。方法 :对 12 0例 2 0 1只眼儿童弱视进行遮盖和仪器训练等综合治疗 ,并对 135例屈光不正弱视患者给于不同遮盖方法和遮盖时间。结果 :2 0 1只眼儿童弱视 ,基本治愈 6 9 2 % (139/2 0 1)、进步 2 3 9% (4 8/2 0 1)、无效 7 0 % (14 /2 0 1) ;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越轻 ,治疗效果越好 (P <0 0 1) ;中心注视者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者 ;不同的遮盖方法和不同的遮盖次数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较好 ,完全遮盖和每天多次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螺旋CT三维 (3 -D)表面遮盖法 (SSD)和多平面图像重组 (MPR)立体和多方位显示长骨骨肿瘤的情况进行分析讨论 ,旨在探讨其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  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骨肿瘤共 31例 ,其中男性占 1 8例 ,女性占 1 3例 ,年龄 6~ 61岁 ,平均 40 .4岁。恶性肿瘤 1 9例 ,其中长骨骨肉瘤 1 0例 ,尤文氏肉瘤 1例 ,软骨肉瘤 1例 ,纤维肉瘤 2例 ,恶性骨巨细胞瘤 4例 ,转移瘤 1例 ;良性肿瘤 1 2例 ,其中骨软骨瘤 4例 ,骨巨细胞瘤 3例 ,骨样骨瘤 2例 ,骨旁骨瘤 1例 ,软骨粘液纤维瘤 1例 ,非骨化性纤维瘤 1例。采用德国SI…  相似文献   
80.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9):845-845
答:可根据绷扎的部位选择,绷扎法有五种:(1)环形绷扎法:是将绷带做环形重叠缠绕,适用于绷扎开始和结束固定及额、颈、腕部绷扎等;(2)蛇形绷扎法:为蛇形延伸,两周互不遮盖,常用于夹板固定;(3)螺旋形绷扎法:每周遮盖上周1/3,多用于上下直径相差不太大的部位;(4)螺旋反折绷扎法:是先做螺旋绷扎,到直径大小悬殊的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