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75篇
  免费   1549篇
  国内免费   793篇
耳鼻咽喉   53篇
儿科学   266篇
妇产科学   499篇
基础医学   1046篇
口腔科学   151篇
临床医学   7041篇
内科学   1868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756篇
特种医学   16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1篇
外科学   1906篇
综合类   13509篇
预防医学   4030篇
眼科学   441篇
药学   6471篇
  40篇
中国医学   3997篇
肿瘤学   789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711篇
  2022年   668篇
  2021年   790篇
  2020年   778篇
  2019年   830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859篇
  2016年   932篇
  2015年   1031篇
  2014年   1734篇
  2013年   1638篇
  2012年   1976篇
  2011年   2043篇
  2010年   1974篇
  2009年   1968篇
  2008年   2247篇
  2007年   2233篇
  2006年   2091篇
  2005年   2743篇
  2004年   2355篇
  2003年   2895篇
  2002年   2263篇
  2001年   2151篇
  2000年   1385篇
  1999年   1122篇
  1998年   1016篇
  1997年   765篇
  1996年   632篇
  1995年   478篇
  1994年   456篇
  1993年   341篇
  1992年   280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65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91.
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晚期肝肿瘤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治疗晚期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毒副反应。方法:31例肝晚期肿瘤,用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治疗,部分直接灌注化疗,首次治疗后初步评估早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31例中,4例肺癌肝转移,8例胰腺癌肝转移,7例结肠癌肝转移,12例巨块型肝癌。首次治疗后,腹痛症状及食欲情况明显好转,而且其毒副作用不明显。结论:吉西他滨超液化碘油乳剂栓塞、灌注治疗肝肿瘤,是安全的,而且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且未见不可耐受副反应。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总结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为研究肾癌的发病机制及其预防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5月至2004年1月收治的64例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比较B超、CT、MRI在诊断该疾病中的特点和作用,并与同期收治的106例没有合并肾囊肿肾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B超、CT和MRI在诊断肾癌合并有肾囊肿病例时,检查出肾囊肿的准确性分别为37%、24%和35%,而全部64例病理检查中又查出15例(23%)囊性占位性病变;该64例患者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报告为肾癌,病理诊断:透明细胞癌61例,颗粒细胞癌2例,混合型(透明细胞癌 颗粒细胞癌)1例;与同期未合并肾囊肿的肾癌病例相比,合并有肾囊肿肾癌病例更好发于男性(P<0.007),且发病年龄较轻(P<0.05),无症状肾癌比例较少(P<0.001),小肾癌(肿瘤直径≤4cm)占比例也相对较少(P<0.024),肿瘤的病理类型和肿瘤的临床分期也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P<0.037和P<0.043)。结论:合并肾囊肿的肾癌具有易发于男性年轻患者、以有症状的非小肾癌居多的特点。B超、CT、MRI在诊断出肾癌的同时,诊断发现肾囊肿的准确性不高,肾癌可能掩盖了对肾囊肿的诊断,联合病理检查可能增加对肾囊肿的诊断;合并有肾囊肿的肾癌有其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早期食管癌的放疗疗效。方法 17例早期食管癌经内窥镜及碘染色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6MVX线3个野外照射,先常规分割30Gy ,15分次,3周完成;复位后行后程加速超分割照射,1.5Gy/次,2次/d ,间隔6h以上,共2 0~2 4Gy ,14~16分次,9~10d完成。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结果 17例早期食管癌放疗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 0 %、86 %、6 6 %。病变长度≤3cm的5年生存率为10 0 % ,>5cm的为4 9% (P =0 .111)。病变厚度≤5mm的5年生存率为10 0 % ,>5mm的为4 5 % (P =0 .10 2 )。结论 早期食管癌放疗是有效的方法,照射野大小应根据内窥镜及碘染色所确定的病变范围而定;常规分割30Gy15分次3周+后程加速超分割2 0~2 4Gy14~16分次9~10d照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宫颈癌锎(252Cf)中子后装治疗过程中直肠钡灌肠与插铅丝两种方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时的差异,分析直肠前壁受量的高低与急性期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30例宫颈癌用直肠插铅丝和钡灌肠的办法监测直肠前壁受量(各15例),分别拍摄等中心正交片.A点剂量均给予10Gy,分别计算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受量以及按ICRU38号报告设定的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量取直肠前壁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官腔管中心的距离.统计所有病例及其中直肠前壁受量>4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结果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明显低于插铅丝组,钡灌肠组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则明显高于插铅丝组,ICRU直肠剂量参考点(R)的剂量明显高于钡灌肠组,但其剂量的高低与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无明显关系.而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与宫腔管中心的平均距离及膀胱后壁最大剂量点受量,两组均无明显差别.直肠前壁受量>4 Gy病例的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病例.结论宫颈癌中子后装治疗时直肠钡灌肠比插铅丝更能准确显示宫颈、阴道与直肠前壁的解剖关系,更能准确反映直肠前壁的真正受量.根据钡灌肠时直肠前壁最大剂量点受量的高低可大致预测宫颈癌放疗期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且直肠钡灌肠对乙状结肠变异可起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995.
临床Ⅱ期肺鳞癌的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56例因种种原因未手术的Ⅱ期肺鳞癌患者常规分割放疗后,用信封法随机均分为超分割组(经CT定位进行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常规分割放疗),现将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B超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4例。结果 颈动脉粥样梗化斑块检出37例,检出率为35.7%。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病史越长,检出率越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B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临床判断高血压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7.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998.
依达拉奉的临床疗效和研究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健  吕卫红 《西北药学杂志》2005,20(6):288-288,F0003
依达拉奉(Edaravone)是一种捕获羟自由基(·OH)的活性抗氧剂,化学名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3-Methyl-1-phenyl-2-pyrazolin-5-one),2001年在日本获准上市。研究表明,由于缺血期间或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ROS)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是脑缺血障碍的原因之一〔1〕。作为脑梗死急性期治疗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已得证实。依达拉奉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也进入Ⅲ期临床,用于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治疗的研究正处于Ⅱ期临床〔2〕。本文就依达拉奉的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9.
超早期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 11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原发性脑室系统出血7例,继发性脑室系统出血4例,脑实质损伤轻微。在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11例患者预后良好8例,中残1例,死亡2例,无植物生存状态,并发脑积水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好转。结论 在超早期行脑室穿刺引流加脑室内注射尿激酶溶栓可以解除或缓解四脑室血肿对脑干的压迫作用,降低四脑室内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 DCRT)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对80例胸段食管癌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组(观察组)40例和常规放疗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先常规分割照射40Gy后改为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疗,每次1.5 Gy,2次/日,间隔6小时.全程剂量67~72 Gy/38~41次,40~45d.同期常规放疗的40例为对照组,采用3野照射(前1后2),每次2 Gy,剂量65~70 Gy/33~35次,45~50 d.观察两组照射野大小差异、近期疗效及放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照射野的个数及设野的平均长度和宽度大于对照组(P<0.01).1、2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及急性放射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 DCRT后程加速超分割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在保证临床靶区(CTV)受到高剂量照射的同时,其与PTV适形度好,近期疗效较好,且不增加放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