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49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38篇
预防医学   64篇
药学   72篇
  2篇
中国医学   5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观察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PSPD)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PSPD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度洛西汀治疗,起始剂量为30 mg/d;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认知疗法。以治疗6周末疼痛量表(MOSPE)减分率评定疼痛疗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治疗6周末研究组有效率为82.9%(29/35),对照组有效率为77.1%(27/3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治疗4周、6周时,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洛西汀适用于PSPD的治疗,且疗效较好,耐受性较好,联合认知疗法有助于尽快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贝克认知疗法在四肢恶性骨肿瘤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四肢恶性骨肿瘤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贝克认知疗法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trategies Used by People to Promote Health,SUP-PH)评价自我效能感,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研制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调查问卷第3版(quality of life-core 30 questionnaire version 3. 0,QLQ-C30 V3. 0)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和SUP-PH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干预后HAMA和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和干预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UP-PH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QLQ-C30 V3. 0各维度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食欲丧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贝克认知疗法能缓解四肢恶性骨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杨焱  陈燕  张红杰 《胃肠病学》2012,17(8):503-50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由于常规医学疗法对IBS的疗效欠佳,补充和替代医学(CAM)在IB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益生菌、薄荷油以及一些身心治疗如催眠疗法、认知行为治疗等对IBS的疗效已得到较普遍认可。本文就CAM在IBS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对首发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门诊首发抑郁症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度洛西汀联合认知治疗组(A组,n=40)和度洛西汀组(B组,n=40).A组以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治疗,B组单一服用度洛西汀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副反应量表( 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分别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末两组HAMD-17评分[(17.35±5.51),(19.59±5.30)]均较治疗前下降(t=8.251、6.193,P<0.05或0.01).在治疗2、4、6、8周末,A组HAMD-17评分均较B组低(P<0.05).两组患者TESS量表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2,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认知疗法对首发抑郁症疗效可能优于单一服用度洛西汀治疗,其副反应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35.
探讨内观认知疗法对大学生自信水平和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效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提供借鉴.方法 将海报招募的天津某大学在校大学生志愿者共70名,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35名).干预组接受为期7d的内观认知疗法治疗,在此期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治疗.在干预前后均对两组进行个人评价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结果 共获得有效数据干预组33份,对照组34份.干预后,干预组个人评价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增加,其中外表、爱情关系、社会相互关系、同人交谈、总体自信水平、心境状态以及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91,-3.656,-5.231,-4.761,-4.270,-5.665,-8.186,P值均<0.01);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与干预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43,4.277,P值均<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04,-3.881,-6.047,-4.565,P值均<0.05).对照组的各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组间各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相比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内观认知疗法对于大学生的自信水平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并且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状态和社会支持度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丁螺环酮联合米氮平与正念认知疗法治疗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血压、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丁螺环酮+米氮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比较两组血压变化情况、HAMD17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HAMD17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螺环酮联合米氮平与正念认知疗法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抑郁症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减轻抑郁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提高永久性肠造口患者疾病获益感及相应正性认知。方法 将60例结直肠癌行永久性肠造口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肠造口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正念认知疗法干预方案8周,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干预完成后4周测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获益感、领悟社会支持、医学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社会心理适应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正念认知疗法能促进患者面对身心创伤以积极心态面对,提高疾病获益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38.
几种心理治疗方法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苏明 《临床荟萃》2003,18(24):1422-1423
自从弗洛伊德在 19世纪末、2 0世纪初创立心理分析以来 ,心理治疗已走过 10 0多年的历程[1] 。 10 0多年来 ,心理治疗发展很快 ,虽然曾有过不少非议 ,但也无法阻挡其发展势头 ,出现了不同的治疗理论、治疗方法。目前 ,最具影响的主要有 4大取向的治疗模型 ,即分析取向的治疗、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取向的治疗、行为和认知取向的治疗、系统观的家庭治疗。1 分析取向的治疗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流派 ,按照治疗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程和短程心理治疗。近年来 ,应社会的要求 ,短程的治疗方式有了较多的发展 ,但理论基础是一样的 …  相似文献   
39.
<正>强迫症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个体对自我意识的内容及自我意识调节的关注,并不是所有的情感障碍都对自我意识过度敏感与关注,比如抑郁症,抑郁症病人关于自我、世界及未来消极的自动化想法很难进入意识领域,所以,对抑郁症病人必须训练关于其对消极认知的自我监控与鉴别。但强迫症正好相反,必须首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2010-2012年在或曾在本院住院并且诊断为COPD的老年吸烟患者3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5例,各组再按照文化程度差异分为小学及以下组、中学组、专科及以上三组,干预组予认知疗法+药物治疗,对照组仅予药物治疗,入组1年后对两组患者戒烟成功率及焦虑表现进行比较。结果1年后干预组4例失访,3例死亡;对照组6例失访,4例死亡。小学及以下戒烟成功率低于中学、专科及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入组时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60.50±1.25)分,对照组 SAS 评分(60.64±1.3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年后干预组SAS评分(50.85±1.16)分,对照组(60.79±1.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认知疗法可有效增加中学及以上文化水平COPD患者的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