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65篇
  免费   3247篇
  国内免费   4323篇
耳鼻咽喉   473篇
儿科学   745篇
妇产科学   885篇
基础医学   6428篇
口腔科学   694篇
临床医学   8420篇
内科学   7513篇
皮肤病学   1022篇
神经病学   1394篇
特种医学   18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5篇
外科学   3989篇
综合类   18554篇
预防医学   6278篇
眼科学   690篇
药学   7215篇
  68篇
中国医学   3965篇
肿瘤学   4342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946篇
  2022年   869篇
  2021年   1073篇
  2020年   1071篇
  2019年   1160篇
  2018年   601篇
  2017年   1013篇
  2016年   1288篇
  2015年   1365篇
  2014年   2464篇
  2013年   2794篇
  2012年   4162篇
  2011年   4615篇
  2010年   4125篇
  2009年   4114篇
  2008年   7509篇
  2007年   5429篇
  2006年   4252篇
  2005年   6087篇
  2004年   4719篇
  2003年   3564篇
  2002年   2457篇
  2001年   1936篇
  2000年   1443篇
  1999年   1121篇
  1998年   874篇
  1997年   724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528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狂犬病毒糖蛋白和核蛋白在不同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狂犬病波及范围广,所致疾病症状严重,病死率极高,无有效治疗手段,其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接种。狂犬病毒的糖蛋白和核蛋白是有效的保护性抗原成分,常被用来制备亚单位疫苗。糖蛋白和核蛋白在大肠杆菌、酵母、痘病毒、腺病毒、杆状病毒和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中均进行表达,大肠杆菌中表达出的蛋白无免疫保护作用,酵母、痘病毒、腺病毒和杆状病毒系统中表达出的蛋白在实验室和野外对动物均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2.
本实验取在分娩过程中的50对健康足月妊娠母亲的静脉血与其分娩的胎儿脐带血分别测定其血清中游离氨基酸的浓度,发现:(1)脐血中绝大多数氨基酸的浓度都显著高于母血。(2)分娩中产妇血清游离氨基酸总浓度高于非妊娠育龄妇女。(3)男性胎儿和女性胎儿的脐血氨基酸浓度除胱氨酸以外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讨汉滩病毒S片段cDNA3′端非编码区基因对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先后构建了两个核蛋白的表达质粒(pBVS22和pBVSX),其中pBVS22不含非编码区基因,pBVSX含有3′端非编码区基因。比较两者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核蛋白的水平后发现3′端非编码区对核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负调控作用,表达量下降近50%。可能的原因是非编码区中含有非常丰富的AT碱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汉滩病毒核蛋白的表达量积累了经验,也为高效表达其它病毒结构蛋白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4.
观察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的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及其他周期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构建正义和反义cyclin E cDNA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lipofect AMINE转染,将其导入MCF-7细胞,获得稳定表达正义及反义cyclinE的细胞系,经Southern和Western blot检测有外源性片片段的插入及表达,并作细胞生长曲线、四甲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计数分析;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微波辐射对PC12细胞突触素Ⅰ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并通过对其相关影响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改变的探讨,初步揭示突触素Ⅰ改变的机制.方法:采用30 mW/cm2微波辐射PC12细胞,于辐射后1 h,通过HPLC检测氨基酸递质释放的改变;于辐射后3 h、9 h、1 d和2 d,通过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突触素Ⅰ,BDNF和TrkB表达以及突触素Ⅰ磷酸化的改变;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BDNF和TrkB相互作用的改变.结果:30 mW/cm2微波辐射后1 h,PC12细胞释放的Asp、Glu、GABA和Gly均减少(P<0.01);突触素Ⅰ mRNA于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P<0.01或P<0.05),2 d基本恢复;其蛋白于辐射后9 h~2 d减少(P<0.01或P<0.05);磷酸化的突触素Ⅰ在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2 d又见减少(P<0.01或P<0.05).BDNF mRNA于辐射后3~9 h减少,1 d增加,2 d又见减少(P<0.01或P<0.05);其蛋白于辐射后3 h减少,1~2 d又见增加(P<0.05或P<0.01).TrkBmRNA在辐射后3 h和2 d减少;其蛋白于辐射后3 h~1 d增加(P<0.05或P<0.01),2 d基本恢复.BDNF和TrkB的相互作用于辐射后3~9 h增强,1~2 d减弱(P<0.05或P<0.01).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PC12细胞氨基酸递质释放障碍,突触素Ⅰ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降低,BDNF和受体TrkB表达及其相互作用异常,参与微波辐射所引起的PC12细胞信息传递障碍及其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996.
ERCC1的表达纯化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mAb).方法:克隆并原核表达ERCC1蛋白, 其氨基端带有6-His标签.纯化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筛选制备特异性mAb.结果:成功表达了ERCC1蛋白.SDS-PAGE显示所表达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37 000.获得了1 株稳定分泌抗ERCC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F8), 其分泌的mAb的Ig亚类(型)为IgG2b.ELISA检测, 对应腹水mAb的效价为1∶ 1.5×1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ERCC1 mAb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结论:成功地表达纯化ERCC1蛋白并制备了1株抗ERCC1 mAb.  相似文献   
997.
为了更好地描述基因组序列CGR(chaos-game representation)图形的分形特征,引入多重分形理论进行分析。通过研究3种概率集对标度不变性范围的影响,选取出标度不变性最好的概率集,计算光滑的广义维数谱和多重分形谱。结果表明:以相对概率组成概率集时标度不变性最好,而且标度不变性随尺度变化可被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这反映了基因组序列不同长度的序列片段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可见,多重分形方法可以用于描述基因组序列CGR图形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对制备的5株抗BCG Hsp65单克隆抗体(Hsp65 mAb)做进一步鉴定和应用.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mAb的效价、亚类和结合抗原表位特性进行鉴定,应用mAb对Hsp65融合蛋白进行了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5株mAb的类型均为IgG,其中ⅠC1和ⅡC3株mAb为IgG1亚类,ⅠA5、ⅠC3和ⅠD6株mAb为IgG2a亚类. 抗原表位竞争结合分析显示,在配对的不同亚类mAb中,存在着结合Hsp65表面不同抗原表位的mAb.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证实,Hsp65 mAb对Hsp65-MUC1检测结果,与MUC1 mAb的一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制备的 mAb能够识别通过蛋白装载进入树突状细胞内的Hsp65-PSA.结论:获得的Hsp65 mAb可做为检测工具,用于研究BCG Hsp65及其融合蛋白的功能和表达.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瘦素及卵巢ob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60日龄雌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5只);PCOS组(15只);二甲双胍治疗组(15只)。后两组先参照PoretskyL[1]等方法复制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PCOS组喂服生理盐水,治疗组喂服二甲双胍,21日后脱臼处死各组大鼠并取材。采用放免法检测3组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ob基因的表达。结果PCOS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显著升高,卵巢ob mRNA表达增高(P〈0.05);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Leptin水平下降,卵巢ob mRNA表达降低(P〈0.05),但仍略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脂肪酸氧化,减少糖-脂肪酸转化,降低血糖,从而降低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00.
c-fos基因是编码核蛋白的基因,它既是一种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1],又是即早表达基因(immediate early expression gene),机体受到多种因素刺激的时候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c-fos的表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