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503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639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81篇
预防医学   257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37篇
中国医学   25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56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200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克林霉素静滴致药疹4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萍  王湘玲  郭小兰  李聪 《中国药事》2005,19(5):315-316
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7位去羟基并为氯取代的化合物.因其对敏感阳性球菌及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口服吸收良好(90%),体内分布广泛(脑脊液除外),尤其在骨组织及胆汁中可达高浓度,可供口服、肌注与静滴等,使用方便,无须作皮肤过敏试验的规定,颇受临床欢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偶有口腔炎、皮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1].但笔者近期连续发现4例静滴克林霉素引起药疹的症状,实属少见.在此介绍如下,以期引起药厂及临床医师的注意.  相似文献   
72.
王迎秋 《中南药学》2005,3(4):254-254
某患儿,23/(12)岁,12 kg.因流涕、咳嗽3 d伴发热半天来诊.曾在外院诊断为气管炎,经青霉素、病毒唑治疗3 d无效.既往无过敏史.查体温正常,皮肤无疹,鼻腔内有少许清亮分泌物,咽峡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水泡音、痰鸣音,心率110次·min-1,律齐,余无异常.  相似文献   
73.
血塞通注射液为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具有降低机体耗氧,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和扩张心脑血管等药理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后遗症,也可用于冠心病。本院在应用血塞通治疗上述疾病的过程中,2例发生麻疹样药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4.
祝伦  蒋法兴 《安徽医学》2013,34(11):1714-1717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药疹,1956年由Lyellut首先报道,又称Lyellat综合征,是发生于皮肤黏膜的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病情发展迅速,发病率低,为全球0.4/100万~1.2/100万,平均病死率为25%。35%㈨。TEN的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各型药疹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治疗方法,为减少药物过敏、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 对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皮肤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131例药疹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明确一种药物过敏者54例(41.2%),其中抗生素类25例(46.3%),中药类15例(27.8.1%),解热镇痛药3例(5.6%),抗癫痫药物2例(3.7%).轻中度药疹106例(80.9%),主要表现为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73例(55.7%),多形红斑型药疹18例(13.7%),荨麻疹型药疹11例(8.4%),紫癜型药疹4例(3.1%).重症药疹25例(19.1%),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23例(17.6%),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例(1.5%).结论 药疹以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最多见,抗生素与中药为两大类主要致敏药物.临床中应加强抗生素和中药的使用管理,按适应证合理用药,避免出现滥用药物.  相似文献   
7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0岁。因左胸部及右背部起痛性皮疹2天就诊。查体见一般情况尚可。左胸部及右背部见梭形红斑,其上有簇集性水疱,疼痛明显。根据皮损情况诊断为带状疱疹。否认药物过敏史。口服阿昔洛韦片0.8g,5次/d。次13患者全身出现多处瘙痒性皮疹。患者颈部见一约核桃大椭圆形水肿性红斑,中央可见小水疱,瘙痒明显。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对惠州市1例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工人死亡原因进行探讨,为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收集死者职业史、临床资料、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与检测,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死者工作场所空气中三氯乙烯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最高为150.0 mg/m3,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019年7月3日死者上岗工作,7月15日起陆续出现偶尔皮痒感、面部散在红色皮疹,尿黄,浓茶尿色伴全身乏力,食欲缺乏;7月30日脱离工作岗位,7月31日起持续发烧,最高体温40.3℃,伴畏寒、咽痛、肌肉酸痛,轻度尿痛等症状;8月9日起重度皮肤巩膜黄染,全身皮疹伴瘙痒、烧灼感、脱屑,咽痛、口腔黏膜糜烂,淋巴结肿大,感染,出现亚急性肝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于9月5日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为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合并急性重度职业性肝病导致的肝衰竭、感染性休克。
  结论  要采取避免使用含有三氯乙烯的有机溶剂,加大关于三氯乙烯职业卫生防护与应急处置的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防止这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联合糖皮质激素救治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的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 对9例DMLT患者在糖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E治疗,在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护理重点包括PE前加强心理护理,重点做好PE的护理,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关注各项化验指标,密切观察糖皮质激素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缩短,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对DMLT患者应用PE治疗效果明显,给予精心护理,可降低DMLT的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9.
药物反应     
20141559苔藓样药疹1例/林伟(沈阳市第七医院皮肤科),孙晓杰,李铁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4,7(2).-155~156患者男,59岁。全身出现紫红色丘疹伴瘙痒5d。40d前因二期梅毒肌注卞星青霉素,每周1次共3次,梅毒疹消退,RPR1∶8,未用其它药物;5d前患者皮肤又出现新的皮疹,逐渐增多,泛发,颜色紫红,部分有脱屑,为圆形或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部分覆白色鳞屑或结痂,口腔、甲无损害。  相似文献   
80.
总结了23例重症药疹患者的补液管理经验,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了渗出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的治疗,对补液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加强对重症药疹渗出期的补液护理,可以使患者平稳度过危险期,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