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221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503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377篇
中国医学   287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CHB,随机分为A、B二组。A组 采用苦参素治疗;B组采用胸腺肽,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6个月后A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 转率分别为85.00%、31.67%、33.33%,B组分别为61.67%、15.00%、16.67%(P<0.05)、A组血清中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及TGF-β含量分别下降为133.26±43.82、146.45±21.62、75.34±25.26 及5.56±2.36,B组分别下降为151.10±51.57、158.15±32.22、86.33±24.82及6.64±2.27(P<0.05)。结论  苦参素有明显抗病毒、抗纤维化及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苦参素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为肯定的药物仍首推拉米夫定。临床上以其高效、方便、无明显毒副反应而倍受重视,但使用拉米夫定有许多禁忌证,使用后易产生耐药、变异及停药后病情反复且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我国十五计划重点推广使用的纯中药制剂苦参素经临床和药理论证,对抑制乙肝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重要作用。为了验证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我科自2001年8月-2002年7月应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苦参素治疗老年性慢性丙型肝炎伴合并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玲  王淑兰 《传染病信息》2006,19(1):41-41,48
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老年性慢性丙型肝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白细胞减少及65岁以上患者的效果。方法治疗组给予苦参素600mg,每日静点1次。对照组给予一般保肝药,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94.9%,对照组36.8%,2组显著差异(P<0.05),HCVRNA治疗组转阴55.6%,对照组5.3%,2组显著差异(P<0.01)。结论苦参素是老年性慢性丙型肝炎伴合并症状患者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15.
16.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德周 《广西医学》2003,25(8):1439-1443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的高发区 ,HBs Ag携带率达 9.75 % ,约 1亿 2千万人 ,占世界HBV感染人数的 1 / 3,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约为30 0 0万 ,约 1 0 %~ 2 0 % ,可发展为肝硬化 ,1 %~ 5 %可演变为肝癌(1) 。所以治疗乙型肝炎 ,减轻肝脏病变 ,降低、防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课题(2 ) 。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治疗是病原治疗 ,也就是能清除 HBV的抗病毒治疗。现将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现状综述如下。1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  抗乙肝病毒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指标 ,多…  相似文献   
17.
苦参素注射液与胆碱酯酶降低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苦参京注射液与胆碱酯酶降低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护肝支持治疗,观察组46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疗程8周。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8周时CHE降低分别为13.04%、30.43%,对照组分别为0.5%。观察组治疗4周时CHE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治疗8周与4周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及18-45岁与46-6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注射液可致CHE降低,且与疗程呈正相关,与性别、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 52例HBeAg阳性拉米夫定撤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应用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复常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7%);停药半年后ALT复常率(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3.6%)。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63.3%)明显高于对照组(22.7%);治疗组停药半年后HBeAg阴转率(53.3%)明显高于对照组(9.0%)。治疗组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46.7%)明显高于对照组(9.0%);停药半年后血清HBeAg血清转换率治疗组(36.7%)明显高于对照组(4.5%)。治疗组血清HBVDNA阴转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3%);治疗组停药半年后血清HBVDNA持续阴转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40.9%)。结论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拉米夫定撤药性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苦参素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谷胱甘肽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60 d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除肝肿大及黄疸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外,其余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HA、PCⅢ、LN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改善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联合应用苦参素注射液疗效更佳,两药合用能加强疗效,抗肝纤维化效果更为明显,且毒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苦参素穴位注射对大鼠肝癌及PCN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苦参素足三里注射对大鼠实验性肝癌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AAF)喂饲SD大鼠制备肝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苦参素腹腔注射(OM ip)对照组和苦参素足三里(OM ZSL)小剂量治疗组。实验至12周末,肝组织匀浆检测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肝组织电镜检查;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OM ZSL小剂量治疗组、OM ip对照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GST活力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肝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肝癌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OM ZSL小剂量给药能治疗或延缓2-AAF诱发大鼠肝癌的发生,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减少MDA的生成、增加GST活力,减轻肝细胞损伤而产生间接治疗作用;通过抑制肝癌大鼠肝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过度增殖,从而阻止或延缓大鼠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