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019篇
  免费   7324篇
  国内免费   3846篇
耳鼻咽喉   2095篇
儿科学   1695篇
妇产科学   3207篇
基础医学   3408篇
口腔科学   512篇
临床医学   49101篇
内科学   12313篇
皮肤病学   1061篇
神经病学   1773篇
特种医学   104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4篇
外科学   30514篇
综合类   68072篇
预防医学   20198篇
眼科学   1923篇
药学   31474篇
  473篇
中国医学   7108篇
肿瘤学   3705篇
  2024年   882篇
  2023年   3780篇
  2022年   3675篇
  2021年   5128篇
  2020年   5657篇
  2019年   6112篇
  2018年   2920篇
  2017年   5526篇
  2016年   5958篇
  2015年   7030篇
  2014年   13946篇
  2013年   13639篇
  2012年   16559篇
  2011年   17537篇
  2010年   16846篇
  2009年   15678篇
  2008年   16948篇
  2007年   15174篇
  2006年   14531篇
  2005年   14151篇
  2004年   12257篇
  2003年   10869篇
  2002年   5432篇
  2001年   4319篇
  2000年   2701篇
  1999年   2117篇
  1998年   1838篇
  1997年   1542篇
  1996年   1252篇
  1995年   1209篇
  1994年   984篇
  1993年   479篇
  1992年   638篇
  1991年   589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401篇
  1988年   132篇
  1987年   124篇
  1986年   111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对初次接受内镜检查术患者的干预作用,提高实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初次接受内镜检查术的12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式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和治疗满意度。结果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呕吐3.3%,腹胀5.0%,流泪5.0%,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3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呕吐13.3%,腹胀15.0%,流泪20.0%,患者治疗满意度为82.32%。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提高疾病治疗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究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 LST)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16例,给予患者联合应用结肠镜和腹腔镜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发症1例患者出血术后便血,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结论应用电子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巨大侧向发育型肿瘤能够切除传统结肠镜无法切除的结直肠肿瘤,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探讨超声可视化技术在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88例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借助超声可视化技术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治疗效果(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M(Ig M)、免疫球蛋白G(Ig G)、C3、C4]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呕吐、腹胀、喂养反复、腹腔残余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也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术前CRP、PCT、IL-6、CD4+、CD8+、CD4+/CD8+、Ig M、Ig G、C3、C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CD4+、CD8+、CD4+/CD8+、Ig M、Ig G、C3、C4均显著降低,CRP、PCT、IL-6均显著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实验组术后CRP、PCT、IL-6低于对照组,CD4+、CD8+、CD4+/CD8+、Ig M、Ig G、C3、C4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超声可视化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患儿围手术期应用可指导临床治疗,为患儿快速康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出血性宫外孕腹腔镜手术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9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91例患者经开腹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9.9%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8.5%;两组比较,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出血性宫外孕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6.
107.
摘要 [目的] 探究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患者采用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的康复效果和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患者3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患者3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认知与情感智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心率和收缩压以及康复状况。[结果]两组住院当天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d、术后第5d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当天心率及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1d、术后第5d心率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肿瘤剜除术治疗的患者引入认知与情感智能干预,可缓解不良情绪,降低疼痛感,提高其康复效果,促进早日恢复,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分析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86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各43例。甲组采用传统开腹肝切除术,乙组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指标、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甲组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别为(18.76±2.12)pg/L、(9.78±1.24)μg/L、(176.29±8.65)ng/ml、(12.43±0.27)ng/ml,乙组分别为(12.45±1.41)pg/L、(6.16±0.63)μg/L、(116.28±6.13)ng/ml、(3.71±0.69)ng/ml;两组IL-6和PC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但乙组低于甲组, MMP-13和ICAM-1均较治疗前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手术时间(105.22±9.65)min、排气时间(28.17±0.65)h、下床活动时间(55.46±6.32)h、引流管留置时间(5.36±2.14)d、进食时间(40.25±5.23)h及住院时间(9.17±1.06)d均短于甲组的(120.15±10.56)min、(38.57±0.66)h、(70.57±7.17)h、(10.17±3.21)d、(71.46±5.32)h、(13.36±3.65)d,出血量(98.26±16.43)ml少于甲组的(200.23±17.3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甲组的3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肝癌患者采用微创腹腔镜切除术进行治疗,无论是创伤方面、术后恢复方面,还是并发症的控制方面均优于传统开腹肝切除术疗法,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统计分析该院产前超声测量的胎儿生物学指标资料,探讨最优的预测胎儿出生体质量的指标及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40例为研究对象,超声测量140例住院分娩孕妇胎儿腹围(AC)、头围(HC)、股骨长(FL)、双顶径(BPD)、羊水指数(AFI)等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法建立体质量预测方程,预测结果与胎儿实际出生体质量及hadlock3公式进行比较。结果胎儿FL、AC、BPD、宫高(FUH)、HC等指标与出生体质量相关(r=0. 554、0. 549、0. 519、0. 360、0. 357,均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C、HC和BPD3个自变量对出生体质量的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共线性诊断提示具有高度共线性。主成分分析提取出两个主成分,预测体质量与实际符合率(84. 3%)高于hadlock3公式(69.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3);预测体质量平均绝对误差[(180. 0±145. 2) g]显著低于hadlock3公式[(261. 4±238. 4)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2)。结论主成分分析能较好解决胎儿生物学相关指标间的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回归方程预测结果优于hadlock3公式,可根据实际资料拟合预测方程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