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1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3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353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803篇
综合类   666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1篇
  4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自1993年以来,应用带同侧比目鱼肌或股二头肌蒂腓骨段转位,治疗股骨下端、胫骨上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6例。除1例近期手术者外,其余5例随访4~29个月,中位18个月,全部骨愈合。除1例受区为灭活骨外,其余4例在术后8周均见大量骨痂生长。这种骨连接的速度与不带血供的移植骨无法比拟。本法的优点是:转位的腓骨营养丰富,操作简单,便于推广,但使用范围尚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82.
儿童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总结1988~1997年收治发生在长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瘤6例。其中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10.1岁。单发病灶在胫骨4例;多发性2例,同时发生在胫、腓骨1例,胫骨、腓骨及双侧股骨同时4处受累1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包括单纯刮除加植骨和瘤段切除加游离腓骨移植。结果:6例均病理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随诊最长8年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该瘤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为生发在骨内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临床上应与纤维性皮质骨缺陷、骨纤维结构不良、骨巨细胞瘤、单发性骨囊肿等相鉴别。对较大病灶,在瘤灶刮除后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或带血管蒂腓骨移位植骨的治疗方法,具有骨愈合过程快、患骨可及早负重的优点。  相似文献   
83.
胫骨是下肢承重骨,其中下段交界附近的骨质以皮质骨为主,骨干内血管及血供相对较少,该部位缺少肌肉等软组织覆盖,在损伤后血供更差,发生骨不愈合的概率高。骨缺损者再生缓慢,用传统无血运骨移植靠骨缺损两端活骨组织细胞的爬行替代过程产生新骨取代移植的死骨,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长、骨愈合较慢。1980年以来,本文采用带血管蒂腓骨转位植骨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接合骨缺损21例。经随访均  相似文献   
84.
蒋兴华 《广西医学》2006,28(6):916-917
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简易内固定术方法治疗58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5.
目的对应用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6例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6例陈旧性胫腓骨折并软组织缺损、骨外露病例采用隐神经营养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结合胫骨交锁髓内钉Ⅰ期固定骨折及创面修复。结果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骨折固定良好,经术后2年随访,骨折愈合,皮瓣外观正常,不臃肿,最短术后40天即可负重行走,短期内恢复生活自理及创面覆盖。避免长期换药及治疗周期长等弊端。结论应用神经营养皮瓣加交锁髓内钉治疗陈旧性胫腓骨骨折并软组织损伤所致的骨外露、局限性骨髓炎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6.
我院自2000-2005年间采用一期彻底清创、完全去除死骨,二期行腓骨组织瓣联合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所致胫骨长段骨坏死20例全部治愈,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符合要求的96例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式不同分为TKA组50例和腓骨截骨组4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住院费用及手术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膝关节HSS评分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腓骨截骨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K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显著升高、VAS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与T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均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但腓骨近端截骨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1958-1962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脱钙骨基质)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3年12月期间ARCOⅡ2013年12月期间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3例(82髋);年龄23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53例(82髋);年龄2359岁,平均36.3岁;男61例,女21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方法及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股骨颈前方开窗,结合大转子下经皮技术用专用器械清除股骨头死骨至软骨下骨板,Ⅲ期患者行股骨头成形。DBM与减压所得自体松质骨颗粒(直径5 mm)制备成混合物[比例(259岁,平均36.3岁;男61例,女21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改良的游离腓骨切取方法及髋关节前外侧小切口,股骨颈前方开窗,结合大转子下经皮技术用专用器械清除股骨头死骨至软骨下骨板,Ⅲ期患者行股骨头成形。DBM与减压所得自体松质骨颗粒(直径5 mm)制备成混合物[比例(24)∶1],植入到软骨下骨板下面,夯实。将切取的游离腓骨移植,腓骨远端与股骨颈后侧以1枚直径3.5 mm的可吸收钉固定,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腓动静脉近端(动静脉比例1∶2为宜)。腓骨吻合完毕后将20 ml骨髓制备的自体多能干细胞注入头内,剩余的DBM与自体骨粒混合物填充腓骨与头颈腔隙。B组仅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结果]53例(82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2年(2年4)∶1],植入到软骨下骨板下面,夯实。将切取的游离腓骨移植,腓骨远端与股骨颈后侧以1枚直径3.5 mm的可吸收钉固定,吻合旋股外侧动静脉与腓动静脉近端(动静脉比例1∶2为宜)。腓骨吻合完毕后将20 ml骨髓制备的自体多能干细胞注入头内,剩余的DBM与自体骨粒混合物填充腓骨与头颈腔隙。B组仅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结果]53例(82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2年(2年7年2个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A组41髋,优15髋,良22髋,可4髋,差0髋;B组41髋,优3髋,良19髋,可15髋,差4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片影像学评价。其中:A组放射学成功38髋,B组放射学成功20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A组3例,B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7年2个月)。应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A组41髋,优15髋,良22髋,可4髋,差0髋;B组41髋,优3髋,良19髋,可15髋,差4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X线片影像学评价。其中:A组放射学成功38髋,B组放射学成功20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A组3例,B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血管腓骨移植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治疗ARCOⅡ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肯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既节约了自体骨用量,又促进骨的修复。该方法适于青壮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RCOⅡⅢ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效果肯定,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联合DBM及自体多能干细胞混合性植入既节约了自体骨用量,又促进骨的修复。该方法适于青壮年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Ⅲ期宜行股骨头成形。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KOA患者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6例行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组47例行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观察2组疼痛程度[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股骨胫骨角、胫骨关节间隙角、膝关节活动度)以及不良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升高,股骨胫骨角显著增大、胫骨关节间隙角显著减小、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腓骨截骨术联合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治疗KOA效果确切,通过减轻腓骨重力以及增强周边软组织重建等途径,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疼痛程度及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文题释义:肱骨近端骨折:属于发生率较高的骨折,骨折位置在肱骨外科颈以远1.0-2.0 cm到肱骨头关节面之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也存在争议。   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依次切开皮肤、组织,暴露肱骨近端,选择合适的异体腓骨插入髓腔,利用同种异体腓骨的支撑作用及克氏针的撬拨作用临时复位肱骨近端骨折处,之后采用合适大小的锁定钢板对骨折端进行固定。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的最佳治疗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议,其中使用锁定钢板的开放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常用方法,近年有许多研究指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可以获得更好的刚性结构。 目的:系统评价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锁定钢板单独使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截止至2020年1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锁定钢板与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国际Cochrane协作组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锁定钢板组与锁定钢板组联合异体腓骨组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二次手术率、螺钉切出率及肱骨头坏死率方面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纳入8项研究,共623例患者;②结果显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和单纯锁定钢板在术后随访末期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95%CI:4.29-6.84,P < 0.05)、Constant评分(95%CI:6.46-15.10,P < 0.05)、肱骨头高度丢失值(95%CI:-3.24至-2.07,P < 0.05)、颈干角变化值(95% CI:-7.20至-5.95,P <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95%CI:0.18-0.51,P < 0.05)及螺钉切出率(95% CI:0.13-0.65,P < 0.05)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但2种方法在二次手术率(95%CI:0.13-1.14,P > 0.05)及肱骨头坏死率(95% CI:0.41-2.11,P > 0.05)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提示锁定钢板联合异体腓骨与单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评分、Constant评分、肱骨头高度丢失值、颈干角变化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切出率方面更具优势,但在二次手术率及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ORCID: 0000-0003-2626-8833(涂冬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