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2篇
口腔科学   132篇
临床医学   352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2篇
特种医学   74篇
外科学   801篇
综合类   666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1篇
  4篇
中国医学   148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运用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带线锚钉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新鲜闭合骨折13例,术后早期适度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12 ~ 18个月(平均15.2个月)随访,未见有骨折不愈、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屈伸功能障碍及腓总神经损伤.[结论]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无需2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总结地震灾害所致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特点,并探讨其治疗. 方法 2013年4月21日至27日共收治12例地震伤所致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伤员,男5例,女7例;年龄33~85岁(平均54.8岁).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Ⅱ型5例,ⅢA型4例,ⅢB型3例.2例患者合并同侧膝关节闭合性骨折,3例患者合并内、外踝骨折.1 1例患者在急诊行清创、HoffmannⅡ型组合式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l例患者伤后5d行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期手术后下肢力线偏离、关节对应关系不佳及伴有踝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二期外固定支架调整. 结果 11例行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的患者中,4例下肢力线恢复满意,7例下肢力线恢复不满意.4例患者因软组织损伤较轻,拟近期更换内固定时直接调整下肢力线;另3例患者软组织损伤严重,且伴有内外踝骨折、踝关节脱位,行二期外固定支架调整术.此3例患者术后骨折均获得良好复位,下肢力线恢复满意,关节对应关系良好. 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可以快速、有效处理地震灾害中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对于地震伤员,应尽可能一次将骨折复位及下肢力线固定好.对于复位不良者,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免因转运而影响治疗和最终功能.  相似文献   
113.
患者男 ,2 2岁 ,汉族 ,自出生发现右小腿畸形、短缩 ,近踝关节处极度跖曲 ,跟骨发育差 ,跖骨极度内旋畸型 ,足趾 3、4、5缺如 ,右髋、膝关节功能发育正常。查体 :体温 36 .7℃ ,呼吸 2 0次 /分 ,脉搏80次 /分 ,血压 10 0 / 6 0mmHg。神志清晰 ,营养中等 ,心肺听诊无异常。右小腿畸型 ,较对侧短缩约 4 0cm ,近踝关节极度跖曲近 10 0度 ,跟骨发育较小 ,跖骨内旋背伸畸型 ,第 3、4、5趾缺如 ,右趾屈曲 ,背伸力正常 ,右第 2趾无活动功能 ,肌力 0级 ,右小腿及足趾末梢感觉正常。  X线片显示 :右小腿骨质明显短小畸型 ,胫骨弯曲 ,干骺…  相似文献   
114.
周治国  沈先涛  陈小亮 《骨科》2016,7(2):90-93
目的:探讨病灶边缘切除+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胫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我科对10例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osteofibrous dys?plasia, OFD)的患儿行胫骨病灶骨膜下边缘切除,保留胫骨后壁,所遗骨缺损以自体健侧腓骨移植加钢板内固定重建。移植腓骨长为6~20 cm,平均12.2 cm。术后随访时间为4~12年,平均为6.6年。结果10例患儿术后依据病检有3例最后诊断为似釉质细胞瘤(adamantinoma, AD)的OFD或典型的AD。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行骨膜下病灶切除术均未发生术后复发。移植的自体腓骨术后3~8个月(平均4.5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双下肢基本等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骨纤维结构不良因易与釉质细胞瘤混淆,且有发生病理性骨折和有恶变的可能性,建议以手术治疗取代保守治疗。自体腓骨移植重建胫骨骨纤维结构不良病灶切除后骨缺损,游离腓骨骨移植加钢板固定术与带血管腓骨移植效果相当,但方法简单、操作难度小,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5.
目的研究针刀韧带松解结合腓骨截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选取大金店中心卫生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05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截骨组、结合组,其中结合组54例,截骨组51例。结合组应用腓骨截骨及针刀韧带松解疗法,截骨组仅给予腓骨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膝关节活动度(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结合组ROM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截骨组(P<0.05)。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截骨组的76.47%(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结合组的0、2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截骨组(P<0.05)。结论针刀韧带松解结合腓骨截骨可有效治疗KOA。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1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HSS评分、KS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手术时间30~55(35±9)min,术中出血量17~30(22.6±3.5)ml,住院时间5~12(7.6±0.8)d。VAS评分术前3~9(7.1±2.4)分,术后0~4(1.6±1.4)分;HSS评分术前39~81(51.1±20.4)分,术后53~92(76.2±18.6)分;KSS临床评分术前22~71(46.3±23.7)分,术后51~96(74.8±21.9)分;KSS功能评分术前0~65(47.2±30.1)分,术后40~90(71.9±25.6)分。患者症状与功能均显著改善。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操作简单,早期效果明显,创伤小,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17.
目的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方法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5~24个月),在随访期间脚踝恢复情况良好,并且无明显复发情况。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1.3+3.5)分提高至术后(84.5±6.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8.
踝关节损伤的治疗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俞光荣  洪浩 《中国骨伤》2016,29(12):1071-1073
正踝关节损伤的损伤力机制复杂,包括轴向暴力、旋转暴力、剪切暴力及混合暴力。常见的踝关节损伤包括骨折、韧带损伤以及两者的混合伤。不稳定的踝关节损伤大多数需采取手术治疗。踝关节损伤一直是国内外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损伤的机制、诊断和分类、治疗方案等,产生很多较新的理念和技术。但多数医生未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所以每年有大量患者因为误诊漏诊或者不合理治疗导致长期疼痛、功能障碍以及肢体畸形。1腓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进展对于没有移位的单纯外踝骨折,过去习惯非手  相似文献   
1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3):1227-1230
[目的]通过评价采用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替代桡骨远端重建腕关节的功能,探讨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桡骨远端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3月~2015年2月间因各种原因需切除桡骨远端并采用自体腓骨近端移植重建腕关节的病例32例,根据桡骨缺损范围切取自体腓骨近端,移植后钢板固定(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需行辅助性化疗),术前、术后分别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VAS疼痛评分由(6.5±2.4)下降到(2.1±1.1),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显著增加,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进,达到良好状态,手术前、后功能评分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腓骨近端移植替代桡骨远端对下肢活动影响甚微,但其重建腕关节的功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对于有特殊需要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0.
帅茂琼 《时尚育儿》2018,(4):232-233
目的:观察并分析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优化护理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中选择74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加以实施优化护理管理,各37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胫腓骨闭合性骨折早期肿胀患者优化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