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96篇
  免费   1121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耳鼻咽喉   107篇
儿科学   276篇
妇产科学   124篇
基础医学   852篇
口腔科学   60篇
临床医学   3159篇
内科学   3478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344篇
特种医学   5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1篇
外科学   851篇
综合类   6295篇
预防医学   2723篇
眼科学   99篇
药学   3354篇
  29篇
中国医学   1868篇
肿瘤学   277篇
  2024年   150篇
  2023年   587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559篇
  2019年   481篇
  2018年   293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85篇
  2015年   558篇
  2014年   1096篇
  2013年   1152篇
  2012年   1521篇
  2011年   1568篇
  2010年   1427篇
  2009年   1314篇
  2008年   1762篇
  2007年   1393篇
  2006年   1286篇
  2005年   1348篇
  2004年   1004篇
  2003年   944篇
  2002年   608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37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25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194篇
  1994年   199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31.
目的:探讨运动性中枢疲劳时大鼠大脑皮质MCT1、MCT2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乳酸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力竭训练1周组,每组6只。通过7天力竭训练建立中枢疲劳模型,观察中枢疲劳时大鼠大脑皮质MCT1、MCT2mR-NA表达变化;采用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观察不同浓度乳酸作用后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Trizol法提取大脑皮质和神经元总RNA;用SYBRAgreenI荧光定量RT-PCR测定MCT1及MCT2mRNA表达变化。结果:整体水平:力竭训练1周组MCT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而MCT2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6·35±3·54倍(P<0·05)。细胞水平:乳酸作用后,神经元MCT2mRNA表达在pH=7·25时较对照组(pH=7·35组)升高3·08±2·38倍(P<0·05)。但随着乳酸浓度进一步升高,MCT2mRNA表达无明显增加。结果提示,中枢疲劳可能引发大脑皮质神经元MCT2mRNA表达升高,MCT2基因表达可能与乳酸在中枢疲劳中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2.
1994年以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5项大规模临床试验 [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4S) [1] 、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 [2 ] 、胆固醇和冠心病复发事件试验 (CARE) [3 ] 、普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长期干预 (LIPID) [4] 和空军 /得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 (AFCAPS/TEXCAPS) [5] ]充分证明降脂治疗具有能显著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巨大益处 ,奠定了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防治中的重要地位。随着循证医学的迅猛发展 ,调脂治疗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 ,认识不断深化。强化降脂是相对于一般降脂而言更为积极的降脂治疗 ,强调达到目标值或更…  相似文献   
133.
实验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增加 ,近年探讨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措施的实验研究已有大量报道。因此 ,建立可行性、稳定性及与人类脑梗塞相似的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则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参照Longa[1] 等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 ,并加以改进 ,建立了较理想的可复灌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1 材料和方法1 .1 实验动物Wistar大鼠 ,雌雄兼用 ,体重 (2 5 0± 5 0 )g,由本校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n =5 )和实验组 (n =8)。1 .2 栓线制备将长为 5 0mm的钓鱼线的一端 …  相似文献   
134.
心脏病药膳     
心脏病患者宜食小麦、绿豆等粮食类食物,宜食冬瓜、苦瓜、洋白菜、西瓜,忌腻厚味之品如动物脂肪、全乳食品,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脊髓、肝脏和蛋黄、墨鱼、鱿鱼等,忌烟茶、咖啡,忌高糖饮食,忌暴饮暴食。  相似文献   
135.
作为内皮功能障碍的标志物,蛋白尿一直被认为是终末期肾病进展的危险因子。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蛋白尿也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ACEI以及ARB药物外,几乎没有能够影响蛋白尿进程的治疗方法。但是人们注意到他汀类药物降低心血管发病及病死率不仅仅是影响了LDL胆固醇,可能对内皮细胞的功能也产生作用。通过系统回顾相关的文献,拟探讨他汀类药物是否影响蛋白尿的排泄以及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6.
各种类型创伤、手术应激中均普遍存在外周组织(骨骼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一过性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现象。已有研究提示该现象与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GLUT4)介导的糖转运体系效能下降有关。但目前研究仅涉及GLUT4的转位功能障碍方面,在GLUT4的基因表达层面所知甚少。笔者通过RT—PCR法测定颅脑损伤大鼠骨骼肌和皮下脂肪组织GLUT4 mRNA的表达来探讨颅脑创伤应激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37.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mlemia,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显性常染色体遗传缺陷病,以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要特征,LDL受体的基因突变可引起功能性LDL受体的减少,从而使过量的LDL从血中转移受阻,导致大量的LDL聚集于清除细胞中,引起黄色素瘤和动脉粥样硬化。现将2所医院临床诊断的2例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 1 甲基 4 苯基 1,2 ,3 ,6 四氢吡啶 (1 methyl 4 phenyl 1,2 ,3 ,6 tetrahydropyridineMPTP)损伤的小鼠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的影响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给予Propofol 10 0mg/ (kg·d)后注射MPTP 2 0mg/ (kg·d) ,用药 6d。 12d后分离纹状体应用高效液相 -电化学方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二羟基苯乙酸及高香草酸的含量水平 ,应用12 5I- β-CIT放射性配基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活性和黑质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 异丙酚可增加MPTP模型鼠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异丙酚处理组DA ,DOPAC ,HVA的含量分别为 (8.2 417± 1.692 ) μg/ g、(1.3 81± 0 .486) μg/g和 (1.63 3 9± 0 .5 73 ) μg/ g ,与MPTP损伤组比较 ,明显增加。异丙酚亦可抑制黑质酪氨酸羟化酶 (TH)阳性神经元的减少。MPTP组注射MPTP 6d后 ,纹状体DAT为 (5 .3 13± 0 .64 2 )与正常组 (6.992± 0 .5 48) μg/ g比较显著下降 (P <0 .0 1) ,P +M组纹状体DAT为 (6.5 65± 0 .40 5 ) ,明显高于MPTP组 (P <0 .0 1) ,即减轻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密度下降。结论 异丙酚对MPTP损伤的DA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9.
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黏也不稀,而合理膳食在颜色上可以概括为黄、红、绿、白、黑五种颜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0.
冠心病是当代威协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降低其发病率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不能合理调节.导致过多的摄入动物脂肪及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使体内胆固醇含量增高。市场的竞争、就业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使部分人不适应这一变革的现实,导致精神紧张、疲劳、失眠,使体内分泌功能紊乱,血液中的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糖素增高,引发高血压,造成脂肪代谢紊乱。调解膳食结构树立正确人生观。制怒、忌愁、祛除烦恼、乐观愉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