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1篇
  免费   573篇
  国内免费   111篇
耳鼻咽喉   119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965篇
内科学   383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761篇
综合类   2336篇
预防医学   43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813篇
  25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990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318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76篇
  2016年   307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460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40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282篇
  2007年   252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的应用情况.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进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观察组采用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不同途径显露喉返神经,其效果存在差异.与甲状腺下动脉途径法相比,甲状腺最下动脉途径法能够明显缩短寻找喉返神经的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声音嘶哑和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究治疗甲状腺癌时使用甲状腺全切术的价值与合理选择。方法:随机选取耳鼻喉科就诊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甲状腺全部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还需要采用核素和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结果:这些患者经过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后,显效52例,有效4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高达94.0%,且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较少,几率为9.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对于甲状腺癌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龙艳 《中外医疗》2016,(10):182-183
目的 探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病理诊断,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诊断,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经过不同方式诊断后,其中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00%,而对照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仅为68.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采取超声诊断能够取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其诊断价值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进行淋巴清扫+根治术时采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各区淋巴清扫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PTH和血钙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可提高临床医生对Ⅵ区淋巴结和甲状旁腺的辨认效果,使淋巴清扫更彻底,减少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3):387-391
目的:构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左甲状腺素(L-T4)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南京鼓楼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100例DTC术后患者,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等基础信息和出院后定期的随访信息,记录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相关数据及每次L-T4的调整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与L-T4初始剂量有显著相关性的预测因子,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L-T4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前瞻性试验验证。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DTC术后患者L-T4初始剂量与患者年龄(P=0.01,F=3.993)、体质量(P<0.001,F=6.910)和BMI(P<0.001,F=7.698)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线性回归分析得出L-T4初始剂量预测模型为L-T4(μg/kg)=2.971-0.033×BMI-0.005×年龄。按经验性给予DTC术后患者L-T4,首次随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达标比例仅为16%(16/100);验证试验中按预测模型计算的初始剂量给予L-T4,首次随访患者的达标比例可达63.7%(44/69)。结论:建立的DTC患者术后L-T4初始剂量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上依靠病理诊断加以证实。体征及辅助检查高度可疑病例可行粗针穿刺病理活检而确诊。而多数病例需术中快速病理确诊。少数病例术后病理报告得以发现,以微小癌多见。现综合我院收治的病例,对女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临床诊治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2年1月~2005年5月在我院手术并经病理证实肿瘤直径>3cm的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肿瘤直径<1cm的微小癌5例,肿瘤直径位于1cm~3cm间有7例。肿瘤直径>3cm18例患者有9例发生肺转移及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在1~3cm之间有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1cm微小癌无淋巴结及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者中有43例淋巴结转移的高频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进行分析。结果:(1)本病的高频声像图多数具有实质肿块及囊性肿块内实质部份沙粒状钙化或粗糙钙化光团、单发低回声的实质结节、腺体弥漫性砂粒状钙化等特点,少数表现为增强及杂乱回声的肿块。(2)CDFI表现为肿块内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为0·77 0·10。(3)有肿块侧的上动脉平均最大流速(Vmax)、平均最小流速(Vmin)、平均RI较无肿块侧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肿块的高频声像图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对照具有特征性表现,结合CDFI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能提高诊断甲状腺肿块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在生物学特性、病理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一定差异[1~3]。大部分甲状腺癌分化程度较好,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进而降低血中TSH的浓度,就可能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2,3]。髓样癌发生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不具有依赖TSH的生物学特性,但应用三苯氧胺等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3,4]。未分化癌分化程度低,对垂体甲状腺轴系统的依赖性差,抑制TSH治疗的效果不明显,但同时应用重组TSH(rhTSH),可明显增加其对放疗的敏感性[3,5]。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