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1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79篇
内科学   9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556篇
预防医学   40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21篇
  5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建立能稳定分泌抗诺如病毒(Norovirus)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细胞株, 制备抗诺如病毒核衣壳蛋白的mAb, 为诺如病毒的早期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E.coli表达的GⅡ组广州株NVgz01(DQ369797)Norovirus-N蛋白免疫BALB/c小鼠, 通过PEG使小鼠脾细胞和Sp2/0细胞融合, 使用HAT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融合细胞, 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测定mAb的效价、免疫球蛋白亚型和mAb的特异性, 并将各mAb之间进行配对.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 共筛选出4株分泌抗Norovirus-N蛋白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N2C3、 N7C2、 N4B1、 N8A9.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 这4株mAb都可以与E.coli表达的GⅡ组广州株Norovirus-N蛋白产生特异性反应, 并且能与天然粪便标本中的GⅡ组Norovirus产生特异性反应.配对结果显示N2C3和N7C2之间配对, 对表达蛋白和天然病毒都具有较强的检测灵敏度.结论:获得了诺如病毒GⅡ组特异性mAb, 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及致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
目的小儿过敏性疾病与后天环境及先天遗传等均存在一定关联,对儿童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探讨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与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对小儿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10-17-2018-11-25本院收治的37例吸入性过敏患儿(A组),50例食物性过敏患儿(B组)和同期本院收治的40例非过敏性疾病患儿(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接受血清特异性IgE和IgG检测,分析IgE联合IgG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疾病诊断价值。结果 A组、B组和对照组血清IgE水平分别为(4.22±1.03)、(6.53±1.10)和(2.60±0.85)g/L,F=173.203,P<0.001;IgG水平分别为(205.63±45.21)、(321.02±40.58)和(145.23±30.13)IU/mL,F=236.367,P<0.001。血清IgE和IgG单独及联合诊断小儿过敏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0.789和0.86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4.25%,高于血清IgE(82.76%)和IgG(85.06%)单独诊断,χ~2=5.649,P<0.05。与金标准诊断结果比较,联合试验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92,优于血清IgE(0.579)和IgG(0.669)。结论食物过敏原与吸入性过敏原的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IgE、IgG水平异常升高,联合测定两项指标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
随着“抗原筛查、核酸诊断”监测模式的推进,国内开始应用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本研究就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内地自我检测和专业使用抗原检测的应用现状和灵敏度、特异度等性能进行分析,旨在为国内抗原检测推广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基于肿瘤基因表达谱,提出了单隐层BP网络灵敏度分析法以有效选取肿瘤亚型分类特征基因。首先以Bhattacharyya距离为尺度滤除分类无关基因;然后从“功能基因组合”的角度出发,依据输入特征对BP网络输出的灵敏度生成候选特征基因子集;最后以BP网络作为样本分类器考察候选特征基因子集对肿瘤样本的亚型识别能力,得到具有最佳分类能力的基因子集作为肿瘤亚型分类特征基因。以小圆蓝细胞瘤基因表达谱数据集为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简称《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的准确性。方法:按照《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同时采用平皿[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采用血琼脂平皿,短芽孢杆菌采用营养琼脂平皿,生孢子梭状芽孢杆菌(简称生孢梭菌)采用硫乙醇酸盐软固体琼脂平皿(厌氧培养),白色念珠菌采用真菌培养基琼脂平皿]计数法,在相同稀释度及培养温度条件下平行进行1mL菌液的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计数。将菌液稀释至与标准比浊管相同之浓度,然后作10倍系列稀释。将稀释度为10^-6~10^-8的短芽孢杆菌、10^-6~10^-8的生孢梭菌,10^-7~10^-9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液各1mL,分别接种到9mL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中;将稀释度为10^-5~10^-7的白色念珠菌菌液各1mL,分别接种到9mL真菌培养基。每个稀释度至少接种3管,用未接种培养基作对照。将接种短芽孢杆菌的培养基,置35℃培养5d,接种生孢梭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培养基,置35℃培养3d,接种白色念珠菌的培养基,置25℃培养5d,同时重复3次试验,记录结果。用每个菌种,按照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重复进行3次灵敏度试验。结果:按照《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同一种培养基,用同一质控菌种重复3次灵敏度试验,结果往往不同,尤其是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进行质控时,更为明显。平皿CFU计数与比浊菌数常有显著差异。结论:《规程》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及真菌无菌试验培养基灵敏度试验法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26.
杨先启 《安徽医药》2005,9(5):356-357
目的探讨紫杉醇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60 %乙醇先将原料溶解,用检查用水稀释后根据2000年版<中国药典>和美国USP26的要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60 %乙醇对细菌内毒素的活性无明显影响,4 %乙醇和0.075 g·L-1的供试品液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无明显干扰.用标示灵敏度为0.03 Eu/ml的鲎试剂检测紫杉醇细菌内毒素是有效的.结论此法可用于紫杉醇原料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27.
目的用细菌内毒素法(BET)代替家兔法检查盐酸多巴胺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方法按中国药典方法操作。结果盐酸多巴胺氯化钠注射液稀释2倍后对BET法无干扰。结论盐酸多巴胺氯化钠注射液可以采用BET法检查细菌内毒素,且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28.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大部分人习惯于早晨锻炼,认为这能振奋精神。然而,国外的一些医学保健专家研究认为,傍晚锻炼亦大有裨益。美国某大学健康中心研究后指出:人体的各种活动都受“生物钟”的控制。在一天24小时内,人的体力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体力发挥到最高点的时间,多数是在傍晚,在这段时间里,人的肢体反应的灵敏度及适应能力都达到最高峰。心率及血压的上升率也最为平稳,在这段时间内锻炼,引起心跳加速及血压上升率较低,对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利用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与固定的肽核酸(bis-PNA)探针相结合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可行性。方法基因传感器阵列固定上针对乙肝病毒的bis-PNA探针,加入靶DNA与之反应,然后加入预先处理过的的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结果直接加入靶DNA所引起的频率改变为15.83±7.31Hz,反应时间为45.16±12.87min,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浓度为3.0mg/ml),所引起的频率改变最为明显,为112.16±12.7Hz。结论在反应体系中加入RecA蛋白-互补单链DNA探针,能有效地提高压电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明显缩短反应体系时间。  相似文献   
3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微量全血锌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相关分析并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评价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全血锌作为锌缺乏诊断试验(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微量全血锌测定法测量值与血清锌测量值双变量分析呈显著正相关。以血清测定法(阳性分界值为10.10μmol/L)作为金标准,评价微量全血锌测定法(阳性分界值为64.30μmol/L)的真实性。显示:灵敏度达92.50%(漏诊率为7.5%);特异度达87.50%(误诊率为12.5%);符合率达89.17%;约登指数为0.8000。阳性试验预测值为78.72%;阴性试验预测值为95.89%。结论:火焰原子吸收法检测微量全血锌可以取代血清锌测定法作为锌缺乏诊断试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