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16篇
  免费   4574篇
  国内免费   2110篇
耳鼻咽喉   1018篇
儿科学   385篇
妇产科学   847篇
基础医学   2373篇
口腔科学   1032篇
临床医学   7877篇
内科学   4215篇
皮肤病学   433篇
神经病学   539篇
特种医学   35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00篇
外科学   7815篇
综合类   18699篇
预防医学   2589篇
眼科学   371篇
药学   5876篇
  82篇
中国医学   1826篇
肿瘤学   13208篇
  2024年   346篇
  2023年   1473篇
  2022年   1400篇
  2021年   1746篇
  2020年   1621篇
  2019年   1651篇
  2018年   1003篇
  2017年   1379篇
  2016年   1713篇
  2015年   1844篇
  2014年   2940篇
  2013年   2871篇
  2012年   3746篇
  2011年   4059篇
  2010年   3963篇
  2009年   3971篇
  2008年   4764篇
  2007年   4376篇
  2006年   4069篇
  2005年   4266篇
  2004年   3245篇
  2003年   2860篇
  2002年   2351篇
  2001年   2058篇
  2000年   1689篇
  1999年   1357篇
  1998年   1157篇
  1997年   1092篇
  1996年   904篇
  1995年   727篇
  1994年   558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302篇
  1991年   292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淋巴结阴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ectal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83例淋巴结阴性R-NEN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定期随访。  结果  83例患者中男性49例(59.0%)、女性34例(41.0%);平均年龄(43.3±11.4)岁;61例(75.5%)患者主要因非特异性症状就诊;肿瘤单发75例(90.4%);肿瘤平均直径为(0.8±0.7)cm;主要浸润黏膜层及黏膜下层80例(96.4%);病理分级以G1为主,共65例(78.3%),Ki-67指数平均值为(2.1±1.7)%;肿瘤分期Ⅰ期78例(94.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gA阳性29例(34.9%)。治疗方式使用内镜下切除67例(80.7%),手术16例(19.3%)。中位随访时间24(3~90)个月,5年生存率100%,2例(2.4%)复发。肿瘤复发与Ki-67阳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P=0.025);肿瘤浸润深度与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30)。Kaplan-Meier法分析得出治疗方式、肿瘤分级对预后复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01)。  结论  淋巴结阴性R-NENs直径>1.0 cm相对容易浸及固有肌层,直径≤ 1.0 cm也有浸及固有肌层的可能,建议此类患者行超声内镜(EUS)检查以决定治疗方式。内镜下切除为淋巴结阴性R-NENs的主要治疗方式,Ki-67指数较高患者治疗后相对容易复发。   相似文献   
42.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3.
卡介苗接种严重反应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患儿,女,5个月。因接种卡介苗后出现颈部和腋窝淋巴结大半年入院。患儿出生体重3 kg,出生后接种卡介苗,采用左上臂三角肌下端之皮内注射法,接种制剂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 m l含菌量0·5 mg,先注入0·1 m l,因注射部位未出现丘疹,再注入0·1 m l,2周后接种处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3个月后结痂形成瘢痕;接种1个月后发现左侧腋窝淋巴结大如蚕豆,无红肿,破溃,继之发现左颈淋巴结大,呈进行性,未引起重视,至就诊时颈淋巴结如鸡蛋大小,左腋窝淋巴结如鸭蛋大小,红肿,破溃,有白色脓性分泌物流出。患儿无午后发热,无…  相似文献   
44.
临床上8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死于浸润和转移,恶性肿瘤细胞要实现浸润、转移,必须首先穿越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BM)组成的屏障。该屏障主要由两种成分构成:一是结构蛋白,包括胶原、层黏素、纤维结合素等;二是糖氨聚糖,其主要成分是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oglycan,HSPG)。  相似文献   
45.
肿瘤标记物近年来发现较多,在多数癌症常作为①发现癌症的辅助诊断;②治疗效果的判断;③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随访等。特别是大肠癌,术前血清CEA值与CA19-9值常依据TNM分类作为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特点及复发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手术切除,在本院行初次手术者11例中有1例术后复发.复发率9.1%,外院手术后复发来本院者5例中有2例复发,复发率40%。总复发率18.8%。16例术后均得到随访.生存5年以上者14例,5年生存率87.5%。结论:该肿瘤易复发.特别是复发再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手术治疗时应包括至少切除肿瘤边缘3cm以内的正常组织为宜。  相似文献   
47.
胃癌腹膜转移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临床上诊治的胃癌多为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之后的5年生存率仍然徘徊不前,其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问题,其中约50%左右的患者存在腹膜复发转移。发生腹膜转移患者的疗效差,生存率低,因此,如何提高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例1女性,46岁。因发热1个月在内科住院治疗,超声检查发现双侧肾上腺区实质性占位病变,于2003年2月转入我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未查及包块。胸部X线片示纵隔区未见异常;CT显示双侧肾上腺区分别可见直径8·0 cm×6·0 cm,7·0 cm×6·5 cm球形实性占位病变,界限清晰,密度不均匀。以腹膜后肿物于2003年2月9日行探查手术。术中见肿物位于肾上腺区,挤压并与肾上腺紧密粘连。腹膜后无肿大淋巴结。切除肿物,术中双侧肾上腺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术后出现肾上腺功能低下表现。术后病理检查: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角…  相似文献   
49.
随着对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认识的不断提高,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我们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8例手术后腹腔种植转移的恶性GIST分别行再手术并跟踪随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