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803篇
  免费   5966篇
  国内免费   2053篇
耳鼻咽喉   343篇
儿科学   2843篇
妇产科学   1341篇
基础医学   3887篇
口腔科学   787篇
临床医学   30757篇
内科学   13501篇
皮肤病学   1856篇
神经病学   901篇
特种医学   323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5篇
外科学   7503篇
综合类   51117篇
预防医学   36798篇
眼科学   533篇
药学   26209篇
  282篇
中国医学   9601篇
肿瘤学   1130篇
  2024年   868篇
  2023年   3560篇
  2022年   2638篇
  2021年   3717篇
  2020年   4268篇
  2019年   4277篇
  2018年   2043篇
  2017年   4506篇
  2016年   3958篇
  2015年   5561篇
  2014年   9911篇
  2013年   9336篇
  2012年   11341篇
  2011年   11751篇
  2010年   11000篇
  2009年   10332篇
  2008年   11817篇
  2007年   10932篇
  2006年   9907篇
  2005年   10216篇
  2004年   8219篇
  2003年   7600篇
  2002年   6199篇
  2001年   5379篇
  2000年   4227篇
  1999年   3324篇
  1998年   2951篇
  1997年   2879篇
  1996年   2343篇
  1995年   1943篇
  1994年   1445篇
  1993年   1067篇
  1992年   847篇
  1991年   775篇
  1990年   638篇
  1989年   683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依然严峻,医院感染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及时解决医院感染防控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对策,是防止COVID-19疫情在医院蔓延的重要举措。方法针对COVID-19感染防控的难点,结合国家相关规范和医院防控实践,提出解决对策。结果本文从医院应急防控组织体系的建立、筛查流程的制定、医护防护用品分配、发热患者的处置、应急处置流程的制定、保障一线医务人员六个方面遇到的防控难点与解决对策进行解析。结论面对COVID-19疫情感染防控,各医院应尽早建立联防联控机制,优化原有的感控工作,并及时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难点,集中资源开展科学、规范、有序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2.
目的支原体感染对患儿肺外器官感染损害较大,而维生素D与损伤程度具有一定关系,本研究探讨血清维生素D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肺外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01-01-2018-10-31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是否出现肺外器官损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2例,对照组62例。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不同损害部位之间血清维生素D水平。结果观察组维生素D水平为(41.27±5.36)ng/mL,低于对照组的(64.38±8.2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95,P<0.001。患儿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别为(38.92±4.26)、(41.12±4.36)、(42.77±5.36)、(41.55±4.58)、(42.64±5.17)和(44.18±4.58)ng/mL,其中心血管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低,泌尿系统维生素D水平最高,F=2.649,P=0.027。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器官损害儿童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且与受损器官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变化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4例,按照有无合并MP感染分为非MP感染组59例和MP感染组3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1例设为对照组,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及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及痰EOS、AC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明显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患儿FVC、FEV1、FEV1/FV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MP感染组患儿ACT评分明显低于非MP感染组,痰EOS高于非MP感染组;非MP感染组ACT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痰E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TNF-α、Ig E、IL-4水平与FVC、FEV1、FEV1/FVC及ACT评分呈负相关(P0. 05),与痰EOS呈正相关(P0. 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TNF-α、Ig E、IL-4水平升高及肺功能指标下降,MP感染能够加重血清TNF-α、Ig E、IL-4升高程度,降低肺功能,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经鼻吸痰治疗,研究组接受经口咽通气管吸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呼吸幅度、心率情况、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呼吸幅度、心率情况、指末氧饱和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咽通气管吸痰在神经内科重症昏迷并肺部感染患者中应用疗效确切,可以作为首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5.
张莹莹  王才智 《安徽医药》2016,37(5):550-55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妇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孕妇70例为早破组,同期无胎膜早破7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早破组生殖道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率,母体发生产后出血,绒毛膜羊膜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殖道感染是胎膜早破最常见的诱因,积极筛查及治疗孕妇生殖道感染可以减少相关产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究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选择19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血液成分,对治疗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58%,治疗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急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分析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87例术后感染患者为感染组。95例未发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感染组患者感染部位和病原学特点;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87例结直肠癌术后感染患者,其中手术部位感染率最高,47例占54.02%,其次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患者临床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的比例为65.56%(59/90),革兰阳性菌的比例为25.56%(23/90)。感染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降钙素原(P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感染可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刺激炎症因子释放,术后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相关状况。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研究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状况,总结相关因素。结果本文选择的150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出现感染患者42例,占28.00%;患者感染的发生因患者年龄的增大而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经过深度检验得出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最多,为23例,泌尿系统感染12例,胃肠道感染7例,所有感染病例当中存在真菌感染患者5例,占11.90%;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而存在提高。结论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在治疗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院内感染,感染病情的诱因较多,应针对实际状况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防治,提升患者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抽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2例资料,统计其临床采集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不同标本中分离病原菌谱的特点分布及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体外耐药情况。结果:82例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87株,主要来自痰液(49株)、尿液(17株)、伤口分泌物(13株)等标本中,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强,其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最弱;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性为最强,而其对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最弱。结论:四肢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发生感染致病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为最常见,多数致病菌为多重耐药菌,且对临床常使用的抗菌药物均由较高的耐药率;建议临床对术后感染患者尽早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以确保其用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