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03篇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1.
目的对沙格列汀治疗初发型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80例初发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患者口服沙格列汀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OMA-IR、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发型T2DM合并NAFLD患者,沙格列汀治疗有效且安全,相对于二甲双胍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脂肪肝和血脂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加大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60岁)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疗程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FBG(空腹血糖)、2hBG(餐后2 h血糖)、HbA1c(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和BMI(体质量指数),并记录胰岛素用量及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糖、HbAlc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空腹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沙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沙格列汀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T2DM)糖代谢,Nesfatin-1是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调节的重要因子。为探讨沙格列汀对T2DM患者Nesfatin-1分泌调节及糖脂代谢、血压调节的作用,观察其治疗前后Nesfatin-1水平变化,并与同期其他非二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患者进行比较。方法  门诊治疗的T2DM患者102例(男∶女=48:54),其中治疗组51例(男∶女=24∶27)使用包含沙格列汀口服降糖药物;同期51例(男∶女=24∶27)未使用DPP-4抑制剂治疗的T2DM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比较基线及3、6和12个月时Nesfatin-1、C-肽(C-P)、稳态β细胞功能评价指数(HOMA-β)、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BMI)及血压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Nesfatin-1分泌上调,C-P水平升高,显著改善HOMA-IR、HOMA-β以及糖脂代谢,降低BMI和血压。单因素直线回归分析显示,Nesfatin-1与HOMA-β、C-P以及HDL-C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结论  沙格列汀能促进T2DM患者Nesfatin-1分泌,有效改善胰腺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降低BMI和调节血压。沙格列汀可以通过上调Nesfatin-1分泌,在T2DM患者中发挥潜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治疗对新诊断肥胖糖尿病糖脂代谢影响的比较。方法选取内分泌科接收的新诊断肥胖糖尿病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沙格列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两组均用药12w后,对其进行随访,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HbA1c、FPG、PPG等指标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对新诊断肥胖糖尿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采用沙格列汀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减少,因此,相比二甲双胍治疗,采用沙格列汀对新诊断肥胖糖尿病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95.
张静  段微  陈丹  石薇 《中国药师》2018,(7):1192-1195
摘 要 目的:观察添加沙格列汀治疗经胰岛素联合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安全性及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256例经胰岛素联合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血糖控制仍未达标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试验组在原治疗基础上调整胰岛素剂量,同时加用沙格列汀片。两组均治疗12周。检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肝肾功能、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以及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变化,记录两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2hP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BMI均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治疗后W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压、血脂指标较前明显改善(P<0.05),且部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试验组胰岛素总剂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MAGE、MODD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试验组MAGE、MOD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沙格列汀与胰岛素、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及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具有稳态降糖、不增加体质量和减少低血糖风险等作用。  相似文献   
96.
目的建立测定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沙格列汀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0.2mL用醋酸乙酯一二氯甲烷(体积比4:1)萃取,西他列汀作为内标,采用LC.MS/MS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4.6mm×150Mm,3.5μm),以甲醇-水(体积比95:5,含0.005mol/L甲酸铵和质量分数0.1%甲酸)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柱温为40℃;质谱条件采用ESI离子源,检测方式为正离子电离,多重反应监测(MRM),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316.2→180.2(沙格列汀)与m/z 408.1→235.1(西他列汀)。结果沙格列汀在0.5—100μg/L(r2=0.998)范围内线性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在79.24%以上,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8.30%与12.92%(次低浓度点)。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沙格列汀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可用于临床研究中沙格列汀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7.
选取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给予沙格列汀治疗12周,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腹围、血压水平、空腹及餐后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较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确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沙格列汀治疗体重超重或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而且对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沙格列汀对未存在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型糖尿病无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沙格列汀作为常规指南指导治疗的一部分,共纳入16例患者。临床评估、CMR成像和生物标志物以盲法方式进行评估,并在6月的持续治疗后进行比较。分析治疗6月后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和左室及右室舒张末期容量、心室质量、左室整体应变和心脏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前蛋白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的变化。  结果  本研究中患者(n=16)的平均年龄为59.9岁,其中69%为男性。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8.3±0.9)%,平均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为(57.4±3.4)%,6月后无显著变化(0.2%,95%CI:-2.5~2.1,P=0.86)。CMR分析显示,包括左心室/右心室容积、左心室质量和特征跟踪衍生的应变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N末端B型利钠肽前蛋白和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20)。  结论  根据CMR和生物标志物的评估,在本次稳定的2型糖尿病非心衰患者中,沙格列汀治疗6月后与不良的心室重构无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72例血糖控制不达标的患者经过8周的生活方式宣教后,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片,治疗12周。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 h血糖(2-hours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 PB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胰岛素用量及不良反应事件。结果加用沙格列汀片治疗12周后FBG、Hb A1c、2h PBG较加药前均明显下降[(7.1±2.0)vs.(8.3±1.6)mmol/L,(10.2±2.3)vs.(15.2±2.9)mmol/L,(7.0±1.5)vs.(8.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3.0)vs.(24.9±2.7)kg/m2]。治疗前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加用沙格列汀12周治疗后胰岛素的日使用剂量明显减少[(22.6±7.9)vs.(32.3±8.2)U/d],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例患者因消化道症状不能耐受而退出试验。结论血糖未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沙格列汀可以有效控制FBG、2h PBG、Hb A1c,可减少胰岛素用量,不增加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0.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和肝功能异常给予溴己新、甲泼尼龙、多索茶碱、布地奈德、特布他林、异丙托溴铵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病情好转。治疗第4天,因餐后血糖明显升高停用甲泼尼龙,给予沙格列汀5 mg口服、1次/d。患者首次服用沙格列汀后未见异常,第2次口服该药后约5 min出现意识丧失、牙关紧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