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75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7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8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477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606篇
内科学   20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16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468篇
综合类   1710篇
预防医学   101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37篇
  11篇
中国医学   259篇
肿瘤学   11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85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64篇
  2009年   315篇
  2008年   341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275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本文报导了1983~1984年北京市城区(宣武区),近郊区(西红门)和远郊区(大皮营)母乳脂质成分的测定结果,并结合乳母营养状况给予评价。 共测定了207例母乳比重,平均范围在1.018~1.023之间;测定了216例母乳的脂肪含量(g/100g乳),城区平均值为3.78,近郊区为3.31,远郊区为3.08,城区的显著较高;测定了194例母乳胆固醇含量,初乳的最高(23.4mg/100g乳),以后逐渐减低,到第三个月后达稳定水平(约10mg/100g乳),三个调查点的情况相同,测定了221例母乳的脂肪酸组成,其主要成分为油酸(29~37%),棕榈酸(17~25%)和亚油酸(12~25%),远郊区母乳中所含的必需脂肪酸显著较高。 统计分析证明三个地区的乳脂含量(%)与乳胆固醇含量(mg/100g乳)间有显著性相关(P<0.01);188例乳母的膳食脂肪摄入量(g/日或%kcal)与乳脂含量间也有显著性相关(P<0.05),此结果表明,北京城乡母乳的乳脂含量可能受膳食脂质与量的影响,其脂肪酸组成的特点是亚油酸含量高,反映了我国人民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习惯。乳中的必需脂肪酸供给量可满足婴儿所需,胆固醇供给量为70~85mg/d,可作为同龄婴儿自母乳摄入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用目的基因随机表位库方法寻找葡激酶(straphylokinase SAK)的显性表位。方法:①SAK免疫BALB/C小鼠,免疫亲和层析纯化抗血清后,抗SAK抗体用生物素标记;②构建SAK随机表位肽库,随机挑取12个独立克隆测序,分析库DNA片段的分布和碱基含量情况;③以多抗为靶蛋白用克隆原位杂交法筛选肽库;④构建SAK的缺失突变体mSAK,Western blot分析mSAK的免疫反应性。结果:①筛选肽库得到一个由19个氨基酸组成的免疫显性表位区,命名为A1区;②mSAK不能与抗SAK多抗反应。结论:用简便、有效的方法筛选得到了SAK的一个表位A1区,初步确定A1区是SAK引起免疫反应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44.
SELEX实验中两种富集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指数富集系统进化配体 (SELEX)实验中 ,液相筛选与固 液相筛选方法的差异对筛选富集库亲和力的影响。液相筛选、膜截留结合核酸的技术路线与固 液相筛选、固相中直接获取结合核酸的途径相比较 ,前一种方法更容易富集到与靶目标结合的目的序列。  相似文献   
45.
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新生儿母乳性黄疸间的关系。在34例迟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新鲜尿液沉渣中,11例找到典型巨细胞包涵体细胞,阳性率32.3%。因而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机制可能是巨细胞病毒感染抑制了新生儿肝脏二磷酸尿甙葡萄糖醛酸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46.
王翠平 《医学文选》2003,22(3):351-351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和母乳喂养日益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我院 1 999年 4月~2 0 0 2年 4月诊治母乳性黄疸 5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母乳性黄疸 5 6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及分型 [1] ,其中男 35例 ,女 2 1例 ;足月儿 5 2例 ,早产儿 4例 ;出生体重2 4 0 0~ 360 0 g;就诊日龄 4~ 2 8d;5 1例纯母乳喂养 ,5例母乳为主 ,偶加少量奶粉。早发型 1 5例 ,占2 6.8% ;迟发型 41例 ,占 73.2 %。患儿的精神、反应、吃奶、活动、睡眠、哭声及大小便均正常。查体除皮肤、巩膜黄染外 ,无阳性…  相似文献   
47.
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异氟醚、地氟醚对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9例ASAⅠ~Ⅱ级成年择期全麻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三组 :丙泊酚组 (Ⅰ组 ,18例 ) ;异氟醚组 (Ⅱ组 ,17例 ) ;地氟醚组 (Ⅲ组 ,14例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维库溴铵均以 90 μg·kg-1·h-1的速度静脉泵入。Ⅰ组丙泊酚泵入速度为 4~ 10mg·kg-1·h-1;Ⅱ组、Ⅲ组分别吸入呼气末浓度为 1MAC的异氟醚或地氟醚 ,使用Biometer加速度仪观测T1恢复至 2 5 %、75 %及TOF比值 (T4/T1)恢复至 0 7的时间。结果 三组间病人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芬太尼总量、麻醉持续时间、血液动力学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述恢复时间 ,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均延长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Ⅱ、Ⅲ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恢复指数 (T1从 2 5 %~ 75 %时间 )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异氟醚、地氟醚均可延长维库溴铵的残余肌松作用 ,但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别。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监测四个成串刺激 (TOF)等 ,减少术后残余肌松作用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剖宫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提高剖宫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剖宫产妇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中手术后体位受限90.68%,术后疼痛因素88.14%。结论宣传母乳喂养;坚持做好早接触、早吸吮,多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具体方法的指导,促进和保持乳汁的分泌;及时取得家属的理解与支持,提高剖宫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9.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触可从多方面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其作为现代医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正日益受到各国儿科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的作用,我院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抚触,观察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0.
噬菌体抗体库固相筛选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噬菌体抗体库的固相筛选条件,为筛选方案的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针对HEVNE2蛋白的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和非特异性噬菌体人源抗体,对噬菌体抗体与抗原的结合时间、抗原包被的浓度、洗涤强度和洗脱方式等多种筛选的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阳性噬菌体抗体与抗原反应1min,就可较好结合,洗涤次数为20~30次、洗涤液的pH为5时,筛选得到的阳性率最高。包被抗原的浓度对筛选的阳性率没有明显影响,用10mg/L抗原竞争洗脱60min,可得到较高的阳性率。结论:噬菌体抗体库的筛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中的各个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