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76篇
  免费   5752篇
  国内免费   6079篇
耳鼻咽喉   1071篇
儿科学   953篇
妇产科学   891篇
基础医学   2469篇
口腔科学   500篇
临床医学   38868篇
内科学   7331篇
皮肤病学   508篇
神经病学   2875篇
特种医学   255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0篇
外科学   7271篇
综合类   39306篇
预防医学   13002篇
眼科学   569篇
药学   17990篇
  401篇
中国医学   11020篇
肿瘤学   2536篇
  2024年   1010篇
  2023年   4236篇
  2022年   3626篇
  2021年   4800篇
  2020年   5279篇
  2019年   4804篇
  2018年   1996篇
  2017年   3977篇
  2016年   3697篇
  2015年   4008篇
  2014年   8098篇
  2013年   7228篇
  2012年   8802篇
  2011年   9152篇
  2010年   8747篇
  2009年   7934篇
  2008年   9726篇
  2007年   8557篇
  2006年   7176篇
  2005年   7819篇
  2004年   5995篇
  2003年   5710篇
  2002年   4126篇
  2001年   3213篇
  2000年   2392篇
  1999年   1896篇
  1998年   1471篇
  1997年   1117篇
  1996年   880篇
  1995年   667篇
  1994年   616篇
  1993年   345篇
  1992年   278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27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73.
74.
目的临床上对于轻中度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且临床效果理想。本研究探讨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01-01—2018-03-31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经阴道分娩后盆底肌功能障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产次、治疗前盆底Ⅰ和Ⅱ类肌肌张力及合并临床症状等因素组间均衡的原则选择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观察组联合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电压及肌力、简易女性性功能及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盆底肌电压为(14.1±1.3)μV,大于对照组的(6.1±0.4)μV,t=37.199,P0.001;Ⅰ和Ⅱ类纤维盆底肌力分别为(4.2±0.3)和(4.2±0.5)级,均高于对照组的(1.4±0.1)和(1.0±0.2)级,t值分别为56.000和37.582,均P0.001。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性欲望(t=31.136,P0.001)、性兴奋(t=26.830,P0.001)、性高潮(t=79.171,P0.001)、阴道润滑(t=76.012,P0.001)和性交疼痛(t=30.589,P0.001)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生活满意度为(4.3±0.3)分,高于对照组的(1.7±0.2)分,t=46.034,P0.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最大尿流量为(11.2±1.0)mL/s,高于对照组的(9.0±0.6)mL/s,t=11.931,P0.001;膀胱顺应性为(36.2±2.1)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24.1±1.8)cm H_2O,t=27.668,P0.001;最大逼尿肌压力为(17.0±2.0)cm H_2O,大于对照组的(12.0±0.6)cm H_2O,t=287.747,P0.001。结论针对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者实施生物电刺激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及膀胱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实用医药》2020,(10):F0004-F0004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专业性学术期刊。国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7555,国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 11-5547/R。以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为读者对象,报道医疗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帮助广大临床医师提高学术水平,解决在临床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办刊宗旨:充分利用广泛的专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科学化组织和出版医药卫生知识和相关信息,为医药卫生行业和医药卫生工作者提供交流与探索的知识平台,成为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学术园地。本刊辟有论著、临床医学、临床用药、国医国药、临床案例、药房药事、临床经验、康复医学、综述、临床实验、卫生论坛等栏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恩替卡韦抗病毒和传统内科治疗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患者TBIL(157.53±107.45)μmol/L、ALT(69.52±34.63)U/L、PTA(47.27±14.25)%均优于对照组的(229.32±110.39)μmol/L、(130.25±31.15)U/L、(35.14±1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相比传统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加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团队支持训练对直肠癌造口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3-12台州市路桥中医院收治的210例直肠癌造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05)和对照组(n=105).对照组出院后给予常规的电话随访及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参加1次/wk的团队支持训练(至少持续8 wk),然后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比较6 wk后患者的遵医行为、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问卷(city of hope-quality of life-ostomy questionnaire,C O H-Q O L-O Q)得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得分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正确护理造口、及时更换和清洗造口袋、每日进行规律排便的训练、保持乐观心态、积极融入社会、规律清淡饮食、适当户外康复运动、主动咨询、定期复诊等各个行为上的遵医比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93.3%vs 77.1%,95.2%vs 81.0%,85.7%vs 65.7%,94.3%vs 79.0%,91.4%vs73.3%,89.5%v s 75.2%,87.6%v s 71.4%,90.5%vs 67.6%,88.6%vs 69.5%,P0.01).观察组COH-QOL-OQ量表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4个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15±3.01 vs 6.12±2.56,6.55±2.95 vs 5.49±2.62,6.20±3.14 vs 5.02±2.95,6.87±3.08 vs 5.76±2.71,6.65±3.17vs 5.52±2.91,P0.01).观察组GSES总分、高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91±0.81 vs2.55±0.86,61.9%v s 41.9%,P0.01).观察组在造口感染、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损伤、造口脱垂等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81%vs 16.19%,6.67%vs 25.71%,2.86%vs 15.24%,0.01%v s 13.33%,P0.01).观察组在相对固定时间内排便、排便前有便意、大便成形等排便状况的比例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81.9%vs 61.0%,87.8%vs 62.9%,82.9%vs 61.0%,P0.01).结论:团队支持训练可以明显地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康复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在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2-01/2014-01青海红十字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S A 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给予观察组患者谷氨酰胺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肝肾功能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 pha,TN F-α)、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1B(interleukin 1B,IL-1B)、IL-8、IL-6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和Scr均高于治疗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ALT、BUN、TBIL、AST和Scr较对照组患者较低,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下降,IL-10升高,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TNF-α、hs-CRP、IL-1B、IL-8、IL-6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复方谷氨酰胺能够显著改善SAP患者的全身炎症状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