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47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286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282篇
口腔科学   50篇
临床医学   7752篇
内科学   667篇
皮肤病学   552篇
神经病学   201篇
特种医学   1403篇
外国民族医学   28篇
外科学   759篇
综合类   9857篇
预防医学   3831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3919篇
  35篇
中国医学   1802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259篇
  2021年   323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19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1584篇
  2013年   1544篇
  2012年   1992篇
  2011年   2204篇
  2010年   2087篇
  2009年   2045篇
  2008年   2114篇
  2007年   1632篇
  2006年   1451篇
  2005年   1391篇
  2004年   1143篇
  2003年   1026篇
  2002年   1086篇
  2001年   1292篇
  2000年   1169篇
  1999年   834篇
  1998年   767篇
  1997年   641篇
  1996年   700篇
  1995年   574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285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颈动脉开放性损伤患者急救与术后并发症护理体会。方法入组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2例颈动脉开放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6例,参照组(16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16例)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并发症护理。对比两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前后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急救和护理满意度为93.75%。参照组为75.00%,研究组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可以提高颈动脉开放性损伤患者的生存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联合综合康复干预对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2例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流程和康复指导,观察组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联合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评分、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功能评分、运动神经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72.45±10.02)、(74.80±10.99)、(49.36±5.7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1.33±9.95)、(68.75±2.45)、(45.38±5.6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联合综合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索综合性急救对于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42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急救措施进行救助,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急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80.58±6.24)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121.66±10.21)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90.43±7.02)、(148.83±10.0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意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分别为(3.82±1.24)h、(1.27±0.38)h、(5.24±0.58)d、(1.47±0.54)h,均短于对照组的(5.82±1.07)h、(2.28±1.13)h、(9.89±1.32)d、(2.42±0.47)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急救措施,可快速把握患者病情,给予有效处置,缩短救助时间,患者生命体征指标改善显著,救助效果大大提升。但关于该疾病患者未进行长期跟踪,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94.
995.
骆丁  张娜  郑源  程鹏飞  陈丽花  张华 《中国急救医学》2021,(2):182-184,F0003
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用于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患者的早期除颤。欧美等发达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实施推广AED以来取得一定成效,但国内居民对其认知水平和普及程度较低。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AED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我国今后的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优化移动卒中单元(mobile utroke unit,MSU)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20年1月—6月MSU出车接诊的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其中MSU救治流程优化后静脉溶栓的18例患者为试验组,MSU运行初期、流程优化前实施静脉溶栓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护理效率及临床结局。结果 试验组的卒中专科护士首次静脉穿刺成功例数、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至呼叫120时间、呼叫120至MSU到达现场时间、静脉溶栓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例数、静脉溶栓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呼叫120至静脉溶栓时间及MSU到达现场至静脉溶栓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救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总结15例重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婴幼儿急救的输液管理经验。主要措施包括:迅速评估和快速建立静脉通路,规范、合理的补液及小剂量胰岛素的应用,做好补液过程中的评估和监护,早发现、早干预各类潜在的输液并发症。15例婴幼儿均在48 h内纠正酮症酸中毒,经后续治疗血糖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通过对体外心肺复苏院内急救流程(以下简称“急救流程”)的优化,缩短抢救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2018年10月成立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管理团队,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分析急救流程缺陷,通过文献检索、专家会议法、专家咨询法优化急救流程并于2019年1月应用于临床。临床应用急救流程2年后分析比较急救流程优化前后风险优先指数、各环节用时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急救流程优化后急救流程风险优先指数由(217.63±20.60)分降低到(102.73±39.95)分,各环节用时缩短,各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优化急救流程,可以有效改善急救延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基于智能化战创伤模拟人在直升机搜救人员现场急救培训中的效果,为建立规范化模拟训练流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参加培训的直升机空运后送卫生人员28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基层男医师7名,基层男护士5名,基层女护士2名,分别使用创伤模拟人和常规急救训练的方法进行培训,最后通过综合考核评估训练效果.结果 试验组平均单人成绩601.14分,高于对照组528.57分,2组在团队协作、检伤技术、止血技术、通气技术、包扎技术评估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搬运技术、固定技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止血技术差异最大(P<0.01).结论 智能化创伤模拟人在直升机搜救卫生人员培训中效果显著,特别是训练系统中能够切实提高代表直升机搜救人员应具备的团队协作意识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