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72篇
  免费   2359篇
  国内免费   1304篇
耳鼻咽喉   364篇
儿科学   618篇
妇产科学   442篇
基础医学   1369篇
口腔科学   568篇
临床医学   16294篇
内科学   3469篇
皮肤病学   123篇
神经病学   1427篇
特种医学   21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8篇
外科学   11711篇
综合类   39809篇
预防医学   7086篇
眼科学   747篇
药学   17429篇
  283篇
中国医学   4217篇
肿瘤学   760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1653篇
  2022年   1290篇
  2021年   1956篇
  2020年   2177篇
  2019年   2198篇
  2018年   896篇
  2017年   2271篇
  2016年   2403篇
  2015年   2892篇
  2014年   5465篇
  2013年   5279篇
  2012年   6366篇
  2011年   6845篇
  2010年   6400篇
  2009年   6179篇
  2008年   6410篇
  2007年   6118篇
  2006年   5492篇
  2005年   5713篇
  2004年   4988篇
  2003年   5050篇
  2002年   4160篇
  2001年   3500篇
  2000年   2572篇
  1999年   1957篇
  1998年   1581篇
  1997年   1438篇
  1996年   1199篇
  1995年   1050篇
  1994年   808篇
  1993年   525篇
  1992年   426篇
  1991年   354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40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梧州市人民医院RDS早产儿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胎龄(29.03±0.58)周;出生体质量(996.91±98.52)g;病程(3.48±0.56)h;临床分级Ⅰ级58例,Ⅱ级32例;Apgar评分(6.85±1.06)分。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NIPPV组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每组45例。NIPPV组给予NIPPV治疗,NCPAP组给予NCPAP治疗,若两组治疗后不能维持患儿生命体征则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或行有创机械通气。结果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12、24 h后和治疗结束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明显高于治疗前。NIPPV组治疗12、24 h后PaO2、OI明显高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结束时Pa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PS使用率(22.22%vs 44.44%)、有创通气率(17.78%vs 40.00%)、氧疗时间[(71.42±7.62)h vs(85.62±9.24)h]、有创通气时间[(46.78±5.32)h vs(55.27±6.14)h]、住院时间[(30.42±3.65)d vs(35.62±3.89)d]、并发症率(31.11%vs 53.33%)明显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PPV可有效改善RDS早产儿通气功能,有利于减少PS使用、有创通气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谢贵芹 《中外医疗》2016,(36):121-123
目的 探究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过程中,应用围术期氧气雾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46例老年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围术期氧气雾化护理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选取另外40例患者采用常规干预,并归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该院2013年2月—2016年5月间收治.结果 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30.43%明显较低(对照组为47.50%);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咳嗽咳痰轻重程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相对较轻,观察组轻度所占比例为50.00%,对照组仅为26.31%;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发现,观察组发生率23.91%相对较低(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氧气雾化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腹部手术中的应用发现,其能够帮助患者临床情况得到较好的改善,同时减少患者出现相应的不良事件,促进患者及时恢复,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雷替曲塞联合铂类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8例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肝转移癌患者,其中胃癌肝转移9例,结肠癌肝转移10例,直肠癌肝转移7例,食管癌肝转移5例,肺癌肝转移3例,卵巢癌肝转移3例,宫颈癌肝转移1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超选择肝动脉至肿瘤供血动脉,于此留置导管回病房用动脉泵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铂类6h,雷替曲塞15min,然后再入导管室于肿瘤供血动脉行超液化碘油和表柔比星混悬液栓塞术。结果 38例患者中CR2例,PR22例,SD10例,PD4例。RR63.2%。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为Ⅲ0以下,均能耐受,无严重副反应。有2例Ⅳ0胃肠道反应,其余均为Ⅲ0以下,经对症治疗可缓解。栓塞术后综合征主要有疼痛、发热,对症治疗均可缓解。结论雷替曲塞联合铂类行肝动脉持续化疗和栓塞治疗肝转移癌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能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7月在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接受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45例。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麻醉维持,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右美托咪定(0.9μg/kg)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的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hs-CRP水平。结果术后3 d,低剂量组的MMSE评分(21.62±2.64)分高于高剂量组(18.37±2.52)分,hs-CRP水平(11.68±2.28)mg/L低于高剂量组(15.87±2.3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麻醉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均可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予以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3μg/kg)麻醉可更好地改善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预防认知功能障碍,并降低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与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胸廓切开术后急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该研究在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进行全身麻醉下计划进行胸廓切开术的61例患者被随机分配两组,前锯肌阻滞组32例,胸段硬膜外阻滞组29例。前锯肌阻滞组患者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进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浅层肌间隙注射0.25%左旋布比卡因30 mL,而后在肌间隙泵注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 / h;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通过术前清醒状态置入胸段硬膜外导管,在术后气管导管拔除前在导管内推注0.25%左布比卡因15 mL,随后泵注的0.125%左旋布比卡因5 mL/h。在术后24 h内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和VAS疼痛评分以及使用吗啡的剂量。 结果 前锯肌阻滞组术前与术后相比,患者平均动脉血压没有显著变化(P = 0.147),而胸段硬膜外阻滞组则显著下降(P = 0.002);两组的VAS评分以及消耗吗啡的总剂量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 前锯肌平面阻滞相对于胸段硬膜外阻滞是治疗急性胸廓切开术后疼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对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42例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71例。A组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B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水平、麻醉相关药物用量、镇痛补救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B组麻醉时间和输液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黄碱和舒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而右美托咪定用量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镇痛补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脊椎硬膜外麻醉方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案用于行内固定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可显著提高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性,改善麻醉效果,且有助于预防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8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所选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孕妇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下无痛分娩,对照组孕妇行自然分娩,对比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等指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镇痛效果、分娩方式及产后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