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35篇
  免费   3697篇
  国内免费   3845篇
耳鼻咽喉   227篇
儿科学   379篇
妇产科学   495篇
基础医学   3463篇
口腔科学   863篇
临床医学   6019篇
内科学   4342篇
皮肤病学   348篇
神经病学   740篇
特种医学   14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93篇
外科学   2903篇
综合类   16244篇
预防医学   3404篇
眼科学   349篇
药学   14431篇
  52篇
中国医学   9858篇
肿瘤学   4943篇
  2024年   407篇
  2023年   1232篇
  2022年   1151篇
  2021年   1156篇
  2020年   1081篇
  2019年   1243篇
  2018年   784篇
  2017年   1149篇
  2016年   1254篇
  2015年   1646篇
  2014年   2425篇
  2013年   2478篇
  2012年   3528篇
  2011年   3831篇
  2010年   3382篇
  2009年   3599篇
  2008年   4989篇
  2007年   4349篇
  2006年   4046篇
  2005年   4467篇
  2004年   3672篇
  2003年   3357篇
  2002年   2573篇
  2001年   2193篇
  2000年   1716篇
  1999年   1376篇
  1998年   1185篇
  1997年   1058篇
  1996年   965篇
  1995年   916篇
  1994年   705篇
  1993年   488篇
  1992年   497篇
  1991年   483篇
  1990年   437篇
  1989年   373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104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 α- 2 b(r IFNα- 2 b)对小鼠脾脏 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了解该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皮下给药的体内实验及 3 H- Td R掺入抑制法检测小鼠脾脏 NK细胞活性。结果  r IFNα- 2 b能显著提高小鼠脾脏 NK细胞杀伤活性 ,且呈剂量依赖性 ,其高、中、低剂量各组的 NK活性分别为 65 .19± 17.5 6、44 .19± 14.30、35 .46± 17.49,与空白对照及阴性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 IFNα- 2 b能提高 NK细胞活性 ,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92.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的体外、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 (humanCellhealthfactors,hCHF)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以倍比稀释法测定hCHF对常见致病菌的正常凝集效价与体外抑菌试验 ,以鼠伤寒杆菌为例作小白鼠体内抗菌活性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 (hCHF)对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凝集效价 ,对大肠杆菌、金葡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且此抑菌作用不依赖补体参与(P <0 .0 1)。对小白鼠的体内抗菌活性与IgG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对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且有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转染TGF-β1基因和反义TGF-β1基因,观察该细胞增殖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检测细胞增殖;Northernblot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性物质抑制-1(PAI-1)的表达,酶谱分析法检测其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结果:过表达TGF-β1的系膜细胞生长受抑制,其PAI-1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而tPA酶活性则降低;而低表达TGF-β1的系膜细胞增殖加速,其PAI-1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tPA酶活性增强。结论TGF-β1可通过对大鼠系膜细胞增、纤拳激活性及其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而促进肾小球纤维化的发性。  相似文献   
994.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并发恶性胸腔积液 ,生长迅速 ,不易控制。我科应用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公司生产的抗肿瘤免疫赋活剂沙培林 (β -溶血性链球 72 2制剂 )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我科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1月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恶性肿瘤并发癌性胸水 6例 ,其中男 4例 ,女 2例。年龄 45~ 74岁 ,平均 6 3岁。原发肿瘤为乳腺癌 1例 ,肺腺癌 4例 ,肺鳞癌 1例。胸部摄片示两侧胸腔积液 1例 ,一侧 5例。B超检查 6例均见有液性暗区 ,2 8~ 16 5cm。1.2 治疗方法 B超定位后 ,先行常规胸腔穿刺术 ,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加热对自体骨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手术造成家兔胫骨1cm的骨缺损,原位分别植入新鲜自体骨、加热100℃20min及50℃20min自体骨,于手术后2、4、8、12周进行X线摄片,并对平片的相对灰度进行分析,测定骨痂胶原蛋白的含量,并与组织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新鲜自体骨成骨活性最高,其次是加热50℃20min自体骨,加热100℃20min自体骨成骨活性最差.结论加热影响植入骨的成骨活性,而较低温度加热可以保留一定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妥珠单抗(TCH)方案对早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522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21.80%(522/2 394)。其中113例接受TCH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年龄[M(QR)]52(13)岁(范围:23~69岁)。记录TCH方案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ypT0N0M0期)的例数,采用Miller-Payne标准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接受曲妥珠单抗规范治疗患者(294例)的无病生存率优于未规范治疗患者(177例)(84.4%比72.4%,χ2=4.095,P=0.046)。发生3~4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9%(18/113),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腹泻6例。31例患者获得pCR(ypT0N0M0),pCR率为27.4%(31/113)。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91.8%比85.0%,92.5%比90.5%,P值均>0.05)。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G1~3患者(89.6%比81.5%,χ2=5.340,P=0.021),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比89.1%,χ2=1.008,P=0.315)。结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更高。  相似文献   
997.
紫菀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要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紫菀化学成分丰富,主要包括萜类及其苷、肽类、黄酮、蒽醌、香豆素、有机酸、酚类、甾醇、挥发油及苯丙素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紫菀在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对紫菀的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依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及确定原则对紫菀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以期为紫菀质量标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究古草生机汤对H22荷瘤小鼠体内实体瘤的抑瘤功效和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H22实体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古草生机汤低、高剂量组,灌胃给药7 d,计算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增长率、肿瘤抑制率、胸腺及脾指数,小鼠实体瘤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瘤体组织和细胞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Fas、Fas配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小鼠瘤组织中Bax和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古草生机汤有促进H22荷瘤小鼠体质量增长、抑制体内实体瘤增长和促进肿瘤凋亡坏死的作用,可提高小鼠的胸腺指数同时降低脾脏指数,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IFN-γ、TNF-α、IL-2的含量并降低Fas、Fas配体、AST、ALT的含量(均P<0.01),能够上调小鼠瘤组织中Bax mRNA的表达并下调Bcl-2mRNA的表达。结论:古草生机汤具有明显的体内抗肝肿瘤药效,在抑制肿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体免疫方面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黄芪甲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芪甲苷是从黄芪Astragali Radix中提取得到的皂苷类化合物,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调节代谢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在抗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研究发现黄芪甲苷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进一步抑制肺癌、结直肠癌、肝癌、宫颈癌、卵巢癌等癌症进展。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程、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等,此外还发现黄芪甲苷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抗肿瘤药物敏感性和提高机体免疫力。黄芪甲苷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在抗肿瘤治疗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其抗肿瘤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的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研究云南萝芙木Rauvolfia yunnanensis根中的吲哚类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明确该植物抗菌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波谱数据及文献参数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 从云南萝芙木根醋酸乙酯部位共分离得到20个吲哚类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维诺任碱(1)、霹雳萝芙木碱(2)、四叶萝芙木新碱(3)、萝加灵(4)、西特斯日钦碱(5)、缝籽木醇(6)、柯楠醇(7)、二氢柯楠醇(8)、毛茶碱(9)、异毛茶碱(10)、佩立任碱(11)、10-羟基-16-表-花菊醇(12)、育亨宾(13)、降马枯星碱B(14)、洛柯碱(15)、阿枯米定碱(16)、去乙酰阿枯米灵(17)、利血平(18)、哈尔满碱(19)、梅林诺宁F(20)。其中化合物20对白色念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3.12μg/mL,与临床抗真菌药物氟康唑的MIC值相同。化合物111对大肠杆菌,化合物111320对枯草芽孢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值为6.25~12.50 μg/mL,活性与植物源抗菌药物小檗碱相当。结论 化合物20为首次从萝芙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316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部分单体化合物表现出潜在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