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7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6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700篇
药学   88篇
  1篇
中国医学   19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1.
刘军  崔红领  苏亚丽 《中国药房》2009,(23):1805-1807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治疗LASI K术后干眼的疗效。方法:选择LASI K术后干眼患者62例100只眼,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53只眼,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滴眼;对照组30例47只眼,仅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每日4次,每次1~2滴,连续用药2个月。用药1周后开始观察药物疗效,连续观察1~3个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1%、89.36%(P<0.05);用药后平均病程分别为(21.53±3.02)、(32.95±2.29)d(P<0.05)。结论:联合用药能缩短病程,加速角膜上皮愈合。  相似文献   
92.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DM)合并干眼症(DE)患者进行临床检测,探讨2型DM患者的泪膜功能及其与眼表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对2型DM患者486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对照纽为非DM健康体检者140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DE症状问询及相关检查,包括眼底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等。结果DM组DE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BUT和SITE检测,DM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FL率DM组高于对照组(P〈0.01)。泪膜功能改变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和DM控制不佳有关(P〈0.05),与病程无关(P〉0.05)。结论2型DM患者泪膜功能发生改变,是DE的易患人群。其泪膜功能改变与DM控制情况和DR有关。  相似文献   
93.
人工泪液对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常用人工泪液对干眼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的改变和对角膜上皮障碍的临床长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干眼患者268眼,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倍然组134眼;泪然组134眼。观察指标包括:用药前,用药后1、2、4、6、8干眼症状、荧光素染色、BUT、Schirmer’s I试验。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倍然组、泪然组用药4周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倍然组烧灼感、异物感症状较泪然组明显减轻,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BUT时间明显延长,4周后倍然组BUT较泪然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周2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减少,4周后倍然组明显少于泪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Schirmer’s I试验结果各时间点2组均有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然、泪然对干眼患者自觉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均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靠,倍然、泪然均有不同程度促进角膜上皮修复作用,倍然舒适度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4.
角膜温度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影响角膜温度(TOC)的因素,分析TOC与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关系.方法 对泪液分泌量正常的257例(405只眼)行干眼检查,按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再随机分入4个不同的环境条件组.测量瞬目后即刻的TOC、前额中部体表温度(TBS)和中央角膜厚度(CCT).分析TOC的影响因素以及阳性组和阴性组的TOC差异.结果 TOC与TBS、环境温度(T)和相对湿度(RH)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9、0.75和0.60,P<0.05),与CCT呈负相关(r=-0.62,P<0.05).TBS、T、CCT和RH都是TOC的影响因素(F=537.46,P<0.01).各种环境条件下阳性组与阴性组TO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BS、T、CCT和RH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TOC产生影响.蒸发过强型干眼者TOC高于非干眼者.  相似文献   
95.
目的 基于泪液学、眼表组织及Th17/Treg相关指标比较自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经泪腺注射与静脉回输两种方式诱导兔自身免疫性干眼模型的异同。方法 将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生理盐水泪腺注射组(NSI组)、自体PBLs泪腺注射组(ALI组)、生理盐水静脉回输组(NST组)、自体PBLs静脉回输组(ALT组),每组8只;自体PBLs通过与泪腺上皮细胞共培养以激活;ALI组予泪腺注射激活的PBLs 200μL,AL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同等细胞量的PBLs 1 mL,NSI组予泪腺注射生理盐水200μL,NST组予耳缘静脉回输生理盐水1 mL;造模前与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兔泪液分泌量(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浓度,泪腺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染色检测ROR-γt、Foxp3蛋白表达。结果 造模后4周,ALI组、ALT组兔眼均观察到SIT降低、BUT缩短、FL评分增加、泪液IL-17浓度上升和IL-35浓度下降(均为P<0.05),泪腺组织HE染色见...  相似文献   
96.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的睑板腺病变,通常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或分泌的睑脂数量或质量发生改变为特征,临床上可以引起泪膜异常、角膜上皮损害、眼部刺激等干眼表现。MGD病因复杂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MGD发病机制的研究对于指导临床工作至关重要。本文对研究MGD的动物模型进行了介绍,并根据一些基础研究对MGD相关的细胞及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毕结膜囊应用黏弹剂对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5例(114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黏弹剂组48例(58眼)和对照组47例(56眼)。术毕,黏弹剂组患者结膜囊内滴入黏弹剂,对照组患者结膜囊内滴入平衡盐溶液。术前1周,术后1 d、7 d、30 d依次记录和检测患者主观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染色评分(OSS)、Schirmer I 试验值(SIt)。对记录和检测的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OSDI评分、BUT、角膜与结膜OSS及SI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7 d、30 d两组患者OSDI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及30 d,黏弹剂组OS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黏弹剂组患者术后1 d及7 d BUT较术前升高,对照组术后1 d BUT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及7 d,黏弹剂组患者BU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患者角膜OSS在术后1 d、7 d及30 d均高于术前,结膜OSS在术后1 d高于术前;黏弹剂组患者仅角膜OSS在术后1 d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7 d及30 d黏弹剂组患者角膜OSS均低于对照组,术后1 d结膜OSS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 d黏弹剂组患者SI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术毕结膜囊应用黏弹剂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早期干眼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分析睑板腺功能障碍型干眼(MGD)和水液缺乏型干眼(ADDE)患者的像差和散射相关参数,评估两种干眼类型患者的视觉质量。

方法:将2018-01/10在我院门诊就诊的MGD患者25例(MGD组),ADDE患者25例(ADDE组),同时期就诊的健康人25例(对照组)纳入此次研究。三组受试对象填写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接受泪液相关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染色(FL)。使用iTrace分析仪记录三组受试对象的高阶像差(HO)、球差(SA)、彗差(CA)和三叶草差(TA)的均方根值(RMS)。利用双通道视觉分析仪(OQASⅡ)记录三组受试对象自然状态下的散射值,包括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斯特列尔比(SR)、客观散射指数(OSI),以及持续睁眼状态下OSI动态变化值(OSI均值)。

结果:MGD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DDE组(38.2±5.6 vs 32.2±7.2分,P<0.01)。ADDE组的SⅠt明显低于MGD组(1.98±0.92 vs 12.52±6.80mm/5min,P<0.001)。MGD组的TBUT和FL显著低于ADDE组(TBUT:3.27±1.91 vs 6.02±1.05s,FL:3.27±2.18 vs 6.23±2.19,均P<0.001)。MGD组和ADDE组的HO、CA、TA、SA的RMS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MGD组和ADDE组的HO、CA、TA、SA均无显著性差异(HO:0.385±0.081 vs 0.344±0.092,CA:0.210±0.062 vs 0.175±0.075,TA:0.107±0.056 vs 0.086±0.042,SA:0.322±0.078 vs 0.273±0.097,HO:t=1.67,P>0.05; CA:t=1.80,P>0.05; TA:t=1.50,P>0.05; SA:t=1.97,P>0.05)。MGD和ADDE组之间的MTF cutoff、SR、OSI无差异(MTF cutoff:33.28±8.28 vs 37.12±9.53,SR:0.19±0.06 vs 0.22±0.08,OSI:1.30±0.32 vs 1.12±0.52,MTF cutoff:t=1.52,P>0.05; SR:t=1.50,P>0.05; OSI:t=1.47,P>0.05)。持续睁眼状态下MGD组的OSI均值明显高于ADDE组(2.386±0.118 vs 1.554±0.058,P<0.001)。

结论:治疗干眼的同时需要关注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MGD患者的视觉质量影响比ADDE患者更加严重。泪膜动态状态下的OSI均值是评估干眼患者视觉质量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9.

干眼是一种由多因素所致,发病机制众多的常见眼表疾病。随着我国干眼发病率逐年升高,干眼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干眼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中炎症、角结膜上皮细胞改变、泪膜成分改变、角膜神经改变、睑板腺功能异常改变等均为重要因素。泪膜高渗导致眼表上皮细胞高渗,刺激炎症发生级联反应,眼表炎症反应为干眼发病机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该过程中有多种炎症介质和免疫细胞参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干眼是一种抗原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且二者存在联系。临床治疗中,各类抗炎药物及促进泪液分泌药物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干眼药物治疗的快速发展,但干眼治疗并非仅仅为了改善症状,而要根据具体病因展开治疗。近年关于干眼免疫机制的研究日益增多,据此本文就干眼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系统性了解免疫在干眼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干眼患者角膜荧光素染色后泪膜破裂动态变化和泪膜脂质层动态变化的图像特征及其对干眼的诊断价值。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我院2019-09/2020-12收治的干眼患者66例132眼,根据荧光素染色后泪膜破裂形态的不同分为片状破裂组(17例28眼)、类圆形破裂组(20例27眼)、线状破裂组(25例28眼)、点状破裂组(21例24眼)和不规则破裂组(20例25眼),比较各组患者泪膜破裂动态变化图像特征、泪膜脂质层动态变化图像特征及泪膜首次破裂时间(NIBUTf)、泪膜平均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的差异。

结果:各组患者NIBUTf有差异(P<0.001),除点状破裂组和不规则破裂组间无差异(7.56±1.54s vs 8.02±1.86s,P=0.881),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NIBUTav有差异(P<0.001),除点状破裂组和不规则破裂组间无差异(9.54±2.12s vs 9.73±1.94s,P=0.997),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间TMH比较有差异(P<0.001),除类圆形破裂组和线状破裂组间无差异(0.16±0.03mm vs 0.17±0.03mm,P=0.986)、点状破裂组和不规则破裂组间无差异(0.22±0.03mm vs 0.21±0.05mm,P=0.993),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5)。各组患者FL评分和泪膜脂质层分级均有差异(P<0.001)。

结论:通过分析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的动态图像和脂质层扩散的动态图像特征,并结合其他泪膜静态检查参数,发现不同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形态可以直观反映干眼患者泪膜各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生识别干眼亚型,这对于干眼的诊断和分类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