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7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8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713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92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蒋冬冬  靳荷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7):1209-1212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终端使用频率的增加,干眼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干眼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引起干眼的主要因素之一。睑板腺分泌异常或导管阻塞均会引起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生。本综述通过总结相关文献,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病因、病理、诊断、相关治疗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2.
郑淑月  李琦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0):1669-1674

目的:探究激光辅助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配合0.1%玻璃酸钠(HA)治疗对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将2017-02/2017-12纳入的230例460眼近视患者分为LASIK组和LASEK组,然后将每个治疗组随机分为0.1% HA治疗亚组和无HA亚组,两个亚组均在角膜屈光手术后应用0.3%加替沙星和0.5%氯替泼诺。观察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干眼症状评分、角膜知觉反应、角膜荧光染色(FL)、基本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变化。

结果:LASIK和LASEK患者术后1wk, 1、3、6mo, 0.1% HA治疗组与无HA组的FL、干眼症状评分和角膜知觉反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术后1wk BU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其他观察时间点BUT及各时间点术后SⅠt水平虽低于术前水平,但仍在正常范围内。LASEK术后患者的干眼主观症状、泪膜稳定性和角膜表面知觉优于LASIK患者,尤其是在术后1wk, 1、3mo。

结论:两种屈光手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LASEK组干眼症状在术后早期较LASIK组轻。早期足量使用不含防腐剂的0.1% HA可有效促进角膜修复,对术后干眼症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口服维生素D3对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后干眼的治疗效 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9 年1 ─12 月在柳州市工人医院接受FS-LASIK且术后1 个月有 明显干眼的患者90例(90眼)。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45例(45眼),连续12周服用维生素 D3 2 000 IU/d;对照组45例(45眼),不口服任何药物。分别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3、6个月测定患 者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液破裂时间(TBUT)、Schirmer Ⅰ试验、泪河高度,血清维生素D3水平 以及对比敏感度情况。采用Kolmogorov-Smirnov、LSD-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服药后1 个月,研究组OSDI评分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07)。研究 组的TBUT(t=3.02,P=0.027)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2.78,P=0.030)均高于对照组。服药后3个月, 研究组OSDI(t=2.50,P=0.010)、TBUT(t=2.32,P=0.031)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25,P=0.02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服药后6个月,2组患者OSDI(t=2.31,P=0.025)、TBUT(t=2.30, P=0.039)和Schirmer Ⅰ试验值(t=3.03,P=0.02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恢复更好。研究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3 水平与OSDI评分呈负相关(r=-0.90,P<0.001),与Schirmer Ⅰ试验值(r=0.88, P<0.001)、TBUT评分(r=0.89,P<0.001)和TMH(r=0.80,P<0.001)呈正相关。服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明视对比敏感度和暗视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3 cpd:t =2.40,P=0.04;6 cpd: t=2.16, P=0.04;12 cpd:t =2.23,P=0.04;18 cpd:t =2.37,P=0.04)。结论:维生素D3不仅改善了术后干眼症状及泪膜稳定性,而且可以改善FS-LASIK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近视患者干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或门诊就诊的120例(240眼)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n=70)和正常对照组(对照组,n=50)。受检者均进行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下行眼前节检查、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查看眼部情况。比较2组眼表和睑板腺状况,分析干眼和眼表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眼组MGD和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高(P<0.05),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均较低(P<0.05)。干眼患者OSDI评分与NIBUT呈负相关(r=-0.392,P=0.001),与泪河高度无关(r=-0.203,P=0.091),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r=0.410,P<0.001)。结论近视患者中干眼的患病率较高,干眼人群存在MGD,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测干眼及MGD较为可靠,可提高干眼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5.
陈燕  吴学志 《新中医》2019,51(2):97-99
目的:观察除风益损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对白内障伴干眼患者抗炎及抗氧化机制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白内障伴干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使用0.1%氟米龙滴眼液和0.1%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除风益损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杯状细胞密度、印迹细胞学分级、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值、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指数(OSDI)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2 (SOD2)、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过氧化氢酶(CA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月,2组杯状细胞密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印迹细胞学分级、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杯状细胞密度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印迹细胞学分级、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1、2月,2组OSDI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SIt、BUT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OSDI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SIt、BUT值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1、2月,2组血清SOD2、CA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血清SOD2、CAT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除风益损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白内障伴干眼疗效显著,可提升眼表抗氧化能力,降低眼表炎症反应程度,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对干眼小鼠模型眼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构建干眼小鼠模型,并将建模成功的25只小鼠分为模型组(n=8,16眼)、阳性对照组(n=8,16眼)和实验组(n=9,18眼),另选10只未给予任何处理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组。实验组给予b FGF滴眼,每次5μL,每天3次,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每次25μL,每天3次,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无菌生理盐水滴眼,连续干预5 d。观察小鼠干眼症状指标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眼球角膜组织病理变化;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观察小鼠结膜杯状细胞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实验组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角膜炎症指数、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液分泌实验(SIt)分别为(10.22±2.06)分,0.09±0.02,(4.52±0.26)s,(5.26±0.52)mm/5 min,模型组分别为(11.02±2.25)分,0.52±0.06,(2.02±0.21)s,(4.00±0.32)mm/5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完整、光滑,结膜穹窿部杯状细胞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实验组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和IL-1β蛋白含量分别为(573.15±22.13),(174.25±12.36)μg·g^(-1),模型组分别为(236.48±41.28),(223.51±23.48)μg·g^(-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b FGF对小鼠干眼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可缓解干眼小鼠临床症状,抑制眼表鳞状上皮化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够调节干眼眼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77例(154只眼),分为A组(脂代谢异常)40例和B组(脂代谢正常)37例,所有受试者全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OSDI量表)、泪膜破裂时间( 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眼表分析[睑板腺缺失评分、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脂质层厚度分析等干眼相关检查,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脂代谢异常和干眼的关系。结果:A组干眼发生率为73.75%,B组为55.4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5.682,P=0.017)。A组干眼OSDI量表指数(t=-8.357,P=0.000)、BUT(Z=-4.245,P=0.000)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OSDI量表指数与总胆固醇(r=0.706,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653,P=0.000)以及甘油三酯(r=0.763,P=0.000)呈正相关;BUT与总胆固醇(r=-0.310,P=0.00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62,P=0.001)以及甘油三酯(r=-0.303,P=0.000)呈负相关;Schirmer与总胆固醇(r=-0.207,P=0.01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164,P=0.042)以及甘油三酯(r=-0.234,P=0.003)呈负相关。结论:脂代谢异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口服自拟方滋阴降火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阴血不足型干眼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干眼患者49例(49只眼),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24只眼)和对照组25例(25只眼)。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滋阴降火汤口服。2组均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行泪液白介素-6(IL-6)、泪液分泌试验I(SIT)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并记录数据。结果(1)IL-6: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7.018,P=0.000,t对照组=3.39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03);(2)SIT: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5.715,P=0.000;t对照组=2.417,P=0.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7,P=0.035);(3)BUT:治疗前后比较,t治疗组=4.647,P=0.000;t对照组=3.70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4,P=0.024);(4)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6.00%,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c2=4.307,P=0.038)。结论滋阴降火汤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LASIK术后阴血不足型干眼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降低泪液IL-6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与黄斑区微血管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01/12于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增生期(NPDR组)和增生期(PDR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各60例60眼,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60例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受检者均经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LLT,OCT血流成像仪(OCTA)检查黄斑无血管区面积(FAZ)、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L)和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层(DCL)血管密度,比较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受检者LLT(69.87±11.401nm)高于NPDR(54.87±7.453nm)和PDR组(42.67±5.246nm),FAZ(0.312±0.021mm^2)小于NDPR组(0.389±0.037mm^2)和PDR组(0.437±0.032mm^2),SCL血管密度(51.977%±4.164%)显著高于NPDR(47.067%±4.757%)和PDR组(41.865%±5.512%),DCL血管密度(49.578%±2.619%)高于NPDR组(46.032%±2.622%)和PDR组(40.598%±2.671%)(均P<0.01)。正常受检者LLT与FAZ、SCL和DCL血管密度无相关性;NPDR组和PDR组患者LLT与FAZ均呈负相关关系(r=-0.922、-0.923,均P<0.01),与SCL血管密度均呈正相关关系(r=0.798、0.902,均P<0.01),与DCL血管密度均无相关性(r=0.140、0.073,P=0.285、0.58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与黄斑微血管结构改变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0.
张敏  相义会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853-1857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60例60眼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行眼表疾病指数测定(OSDI)、泪液分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河高度(TMH)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

结果:所有参与者65.94%显示为干眼症状(糖尿病组为77.45%,对照组为54.43%)。糖尿病组OSDI、CF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Ⅰt、TMH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水平、Hb1Ac、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均有所影响(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障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及Hb1Ac水平越高,泪膜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