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54篇
  免费   45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353篇
妇产科学   66篇
基础医学   38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574篇
内科学   633篇
皮肤病学   54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7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5237篇
综合类   7551篇
预防医学   1191篇
眼科学   90篇
药学   2993篇
  37篇
中国医学   1237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290篇
  2022年   362篇
  2021年   327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599篇
  2018年   321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540篇
  2015年   685篇
  2014年   1303篇
  2013年   1163篇
  2012年   1557篇
  2011年   1758篇
  2010年   1688篇
  2009年   1617篇
  2008年   1525篇
  2007年   1358篇
  2006年   1138篇
  2005年   1246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930篇
  2002年   877篇
  2001年   691篇
  2000年   468篇
  1999年   367篇
  1998年   322篇
  1997年   332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160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71.
腹股沟疝分为斜疝和直疝,以男性患者占大多数,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1,其中斜疝约占全部腹股沟疝患者的85%~95%[1].传统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方式为疝囊高位结扎术和疝修补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步开展了应用补片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我院自2002年起开始应用补片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至2008年12月已进行75例,手术效果良好,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PHS在腹股沟马鞍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治疗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对11例使用PHS行无张力修补术的腹股沟马鞍疝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在局麻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60 min,全组留院观察24~72 h,无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其它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30个月,无复发,无异物感.结论 PHS修补牢靠,对于腹股沟马鞍疝的手术治疗更有针对性.重视手术的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3.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中补片不固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50只SD大鼠建立疝缺损(3cm2)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使用聚丙烯补片(12 cm2)采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进行修复。甲组为补片固定组,乙组为补片不固定组。大鼠于术后不同时间分批处死,记录补片的挛缩度、腹壁抗张强度以及组织细胞学变化。结果所有大鼠术后腹腔均无粘连。2组大鼠在术后7 d、14 d、30 d、60 d和90 d补片的挛缩度分别为6.7%±1.3%vs 7.3%±1.5%、12.3%±1.3%vs 12.4%±1.6%、14.0%±2.0%vs 14.5%±1.3%、17.4%±2.1%vs 18.4%±1.5%和18.9%±2.2%vs19.5%±2.6%(P>0.05);2组大鼠的腹壁抗张强度分别为(288.4±8.4)mm Hg vs(286.6±10.2)mm Hg、(300.4±11.2)mm Hg vs(298.8±11.4)mm Hg、(305.0±11.7)mm Hg vs(303.3±16.1)mm Hg、(309.0±10.8)mm Hg vs(307.6±8.9)mm Hg和(311.8±9.8)mm Hg vs(310.0±8.6)mm Hg(P>0.05);2组大鼠的组织细胞学变化一致。结论当补片面积是大鼠疝缺损的4倍以上时,不固定的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71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前瞻性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TEP和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TEP组35例,Lichtenstein组36例。手术后1周和1年内对患者作出临床观察和评估,并在3个月和1年时进行电话及门诊随访。观察指标为:手术时间、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疝复发。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使用镇痛药物的频率、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恢复正常活动时间、腹股沟疼痛持续时间、并发症方面TEP组优于Lichtenstei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复发例数TEP组少于Lichtenstein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P对于复发疝、老年人疝以及双侧疝更加具有优势。但TEP手术费用较高、需要腹腔镜等设备、学习曲线较长,这些可能是目前TEP尚未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缩短TEP学习曲线的关键在于掌握手术空间的建立,腹白线中隔是影响手术空间建立的主要因素,打开下方部分腹白线中隔是手术的要点。  相似文献   
75.
《中国社区医学》2004,10(2):76-76,90
60例嵌顿性宫内节育器(IUD)均为金属单环,经临床观察处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76.
1995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2月笔者用小针刀治疗腰骶筋膜脂肪疝 8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84例全部是中老年肥胖女性 ,年龄 4 5~ 6 5岁 ;双侧 75例 ,单侧 9例 ;病程 3个月~ 2年。2 症状与体征主要表现为下腰痛 ,常因弯腰过猛 ,弯腰位突然直腰 ,引起下腰痛 ,性质为胀痛。其中向下肢放射者 5 8例 ;不能仰卧者 11例 ,仰卧时自觉骶髂部两侧有痛性包块 ,压迫出现胀痛。检查 :在一侧或两侧髂后上棘上方偏内可触及单个、多个甚至数十个痛性包块 ,直径2cm左右 ,有弹性 ,质地较韧 ,可活动 ,呈圆形或椭圆形 ,与皮肤无粘连…  相似文献   
77.
1999年 9月至 2 0 0 3年 2月 ,我科对 14例前列腺增生症伴腹股沟疝的患者在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或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的同时 ,进行了无张力疝修补术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组 14例 ,年龄 5 8~ 77岁 ,平均 70岁。均以尿频、夜尿多、进行性排尿困难 ,伴腹股沟区腹可复性包块入院 ,其中斜疝 8例 ,直疝 6例 ,直疝中有 1例为双侧。有膀胱结石者 3例 ,有尿潴留史者 4例 ,按Rous标准测前列腺Ⅱ°9例 ,Ⅲ°5例 ,最大尿流率 (Qmax)均 <10ml s;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 SS)均 >2 2分。1.2 方法持续硬膜外…  相似文献   
78.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在腹部切口关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腹部手术6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09例,B组295例,分别采用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发生脂肪液化3例,切口感染5例,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B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切口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吸收缝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愈合后的美观度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9.
自1908年Miles施行第1例腹会阴联合切除直肠癌手术(Miles术)以来,世界各地有关造口并发症的报道显示其总发生率高达21%~71%。为了防止造口旁疝的发生,对结肠造口术的改进,一直是外科医生探索的课题。本文作者采用将造口处腹膜拖至造口真皮层缝合固定,使外翻的腹膜与造口结肠的浆膜层容易粘连愈合,减少造口旁疝、造口脱垂及造口旁感染的发生率。手术方式的设计有科学性,有新意。但对肥胖、腹壁很厚的患者,要将造口的腹膜拖至真皮层缝合不太可能。另外,作者这一改进的结肠造口术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结肠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如因造口周围肌肉的萎缩,或因造口周围肌肉向远离造口方向的收缩致造口肠壁周围肌肉的间隙不断增宽等。用补片预防Miles术后人造肛旁疝的发生,是当前外科医生普遍认为较好的方法。随着各种新型补片的出现,手术方法也将不断更新,关于预防Miles术后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工作,还需要外科界同僚共同努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80.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5岁,主因左侧阴囊肿物不能还纳,伴腹痛呕吐3 d收住院.既往有双侧腹股沟疝环充填式无张疝修补史,入院后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未见异常,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未见,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鼓,移浊阴性,肠鸣音亢进.双侧腹股沟区各可见一手术瘢痕,长约6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