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86篇
  免费   1144篇
  国内免费   94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49篇
妇产科学   305篇
基础医学   51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6616篇
内科学   1529篇
皮肤病学   28篇
神经病学   169篇
特种医学   107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5篇
外科学   4423篇
综合类   8325篇
预防医学   183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327篇
  56篇
中国医学   1311篇
肿瘤学   751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862篇
  2022年   706篇
  2021年   867篇
  2020年   830篇
  2019年   795篇
  2018年   329篇
  2017年   645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1450篇
  2013年   1425篇
  2012年   1799篇
  2011年   1816篇
  2010年   1743篇
  2009年   1696篇
  2008年   1781篇
  2007年   1511篇
  2006年   1432篇
  2005年   1490篇
  2004年   1152篇
  2003年   1015篇
  2002年   885篇
  2001年   844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475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409篇
  1996年   370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63篇
  1992年   172篇
  1991年   163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慢性肾病患者常需要建立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常规间断缝合法吻合动静脉难度大、耗时长。为了缩短吻合时间,提高远期通畅率,进行了套叠粘接吻合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实验研究,并将这一方法应用于透析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的血管吻合。将动脉端套入静脉端,只需吻合两针,用医用胶封闭吻合口。经8个月观察,通畅率达100%,血流量均超过300ml/min。达到了透析需要。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报告儿童后腹膜常见与不常见占位病变的CT表现。材料和方法:对34例(32例经病理证实,2例随访复查证实)儿童后腹膜肿块病例完整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后腹膜占位病变共有11种.以肾上腺瘤和后腹膜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畸胎瘤和肾胚胎瘤、新生儿肾上腺出血其次.肾上腺皮质癌较少见,罕见的有横纹肌肉瘤和血管外皮瘤。临床和CT特点各有其不同。结论:临床特点与CT表现相结合,极大部分儿童后腹膜肿块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4.
李钧  张维 《江苏医药》1994,20(2):79-80
收治成人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2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神经鞘瘤33.33%,畸胎瘤19.04%,脂肪瘤14.29%,平滑肌瘤9.52%,上皮性囊肿4.76%,浆液性及粘液性囊肿各为9.52%。本组除1例手术死亡外,余均治愈。平均随访575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5.
孙成敏  陈萍 《工企医刊》1994,7(4):52-53
腹腔器官的表面几乎全被腹膜包裹,腹腔手术后脏器间的粘连,实际上就是腹膜粘连。几乎腹腔手术后腹膜牯连是每例术后患者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粘连是无症状、生理性的。也就是说,是腹膜抵抗致病因素后防御反应的结果。只有在腹膜修复过程中,腹腔内肠袢间膜状粘连或索带状粘连,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或者引起其它功能上的某些障碍时,才是病理性的,这就是腹腔术后继发较严重的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但是,做为外科医生也不要过份担心腹膜粘连的并发症,而是要  相似文献   
106.
吕翠  高波  吕文翠  邓玉 《工企医刊》2003,16(1):21-22
腹膜间皮瘤(peritoneal mesothelioma)是一种比较少见、起源于腹膜间皮和间皮下层细胞的肿瘤。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病理学表现有时也不典型,容易导致误诊。我们收集了我院近20年来经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男6例,女5例,年龄15岁~67岁,平均45.5岁。其临床症状和体征见附表。7例有腹水,量300ml~8000ml不等,均行腹腔穿刺,3例抽出多量液体,2例为浆液性,1例为血性,腹水细胞学检查2例查到癌细胞,1例查到核异质细胞并见大量脱落间皮细胞。6例行腹部超声检查,5例发现腹  相似文献   
107.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秉勋  林小军 《癌症》1993,12(5):440-442
自1965年5月至1991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0例中完全切除者15例,部分切除者4例,活检1例。肿瘤切除合并肾,肠襻等邻近器官切除者达12例。全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57.1%和20.0%,完全切除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63.6%和28.6%。20例病人共进行了48次切除手术。首次手术死亡2例。着重讨论了本病的诊断、治疗和突出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8.
109.
目的:了解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治措施。方法:8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有15例内瘘发生血栓形成。分析病因、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内瘘使用的早期(三年内)易发生血栓,内瘘血栓发生率为18.52%。老年、男性、糖尿病、血压低、血脂高的患内瘘易发生血栓.结论:定时监测血管通路,适量使用促红索,缓慢提高血红蛋白,恰当地应用抗凝治疗;减慢透析超滤速度,防止透后低血压;采取阶梯式穿刺法,透析后采取点状压迫,防止力量过大,压迫时问过长和对患及家属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均是预防内瘘发生血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0.
1997年1月-2005年6月,我科共收治腰部刀刺伤患者65例。现将其中经腰肋部斜切口(lumbocostal oblique in- cision)探查的2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