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95篇
  免费   3912篇
  国内免费   1720篇
耳鼻咽喉   622篇
儿科学   1252篇
妇产科学   7893篇
基础医学   3266篇
口腔科学   1992篇
临床医学   17826篇
内科学   2709篇
皮肤病学   592篇
神经病学   1435篇
特种医学   4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8241篇
综合类   40492篇
预防医学   12605篇
眼科学   265篇
药学   15805篇
  246篇
中国医学   8106篇
肿瘤学   2719篇
  2024年   654篇
  2023年   2649篇
  2022年   2331篇
  2021年   2919篇
  2020年   2800篇
  2019年   3303篇
  2018年   1459篇
  2017年   3092篇
  2016年   3255篇
  2015年   3516篇
  2014年   6259篇
  2013年   6454篇
  2012年   7893篇
  2011年   8410篇
  2010年   7795篇
  2009年   7296篇
  2008年   8014篇
  2007年   7370篇
  2006年   6568篇
  2005年   6540篇
  2004年   5183篇
  2003年   4520篇
  2002年   3976篇
  2001年   3262篇
  2000年   2361篇
  1999年   1959篇
  1998年   1684篇
  1997年   1570篇
  1996年   1489篇
  1995年   1315篇
  1994年   1075篇
  1993年   779篇
  1992年   644篇
  1991年   534篇
  1990年   400篇
  1989年   484篇
  1988年   139篇
  1987年   111篇
  1986年   65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分析女性输卵管卵巢脓肿的CT特征,以寻求和探讨鉴别诊断依据及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腹盆腔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10例患者CT均显示附件区厚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肿块,肿块外缘模糊毛糙,增强多见脓肿壁呈厚壁分层强化及内部强化分隔。其他伴随的CT表现:子宫骶骨韧带增厚9例,直肠周围、骶前脂肪密度增高模糊9例,显示输卵管扩张积脓或积液的管状结构影6例,宫腔积液4例。CT观察到脓肿与盆腔结构粘连包括:肿块与子宫粘连者9例,与直肠、乙状结肠粘连者4例,与盆腔小肠肠管及盆壁结构广泛粘连3例;显示腹膜增厚伴腹水及右侧输卵管卵巢脓肿伴阑尾炎各2例。结论 CT除了能观察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还能显示相邻盆腔器官的受累粘连及盆底软组织或筋膜层的炎性浸润,能对附件脓肿做定性和定位诊断,对诊断不清的可疑妇科感染有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经腹部和后矢状路联合手术治疗直肠肛门手术后复发性直肠尿道瘘和直肠阴道瘘。方法5例术后多次复发性直肠尿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患儿,男3例,女2例,年龄3~13岁。腹部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远端尽可能从骶前向盆腔分离肠管,近端肠管游离保证正常结肠能无张力拖至肛门处吻合。低位盆腔肠管分离通过后矢状位切口(肛缘后上1cm),正中切开直肠后壁,直肠内剥离黏膜至齿状线,直视下修补瘘口,近端切断结肠,将正常结肠拖出与肛门吻合。结果所有患儿排便功能良好,仅1例有轻度污粪,未见瘘管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腹部和后矢状路游离结肠、直肠,创伤小,视野清晰,避开了粘连紧密的瘘管分离,完整结肠拖出避免了瘘管的复发,后矢状路直肠切开能直视下显示并修补瘘管。  相似文献   
83.
8900例育龄妇女孕前TORCH感染筛查与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认为,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弓形体(TOX)4项病原体(简称TORCH)是导致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国内大量调查发现,在我国新生儿感染率高达10%。为做好优生服务工作,本站自2003年8月至2005年2月,对8900例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孕前CMV、RV、TOX、HSV、IgM抗体检测,并对阳性者进行治疗和优生指导,现将检测和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8900例育龄妇女为本市17个乡镇计划生育者,年龄24~31岁,其中城镇职工6240人,占70·11%,农民2660人,占29·89%。1·2方法应用金标免疫斑点法,试剂由北京康怡洋生…  相似文献   
84.
85.
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是我科在1999年8月在国内首例开展的手术,现已广泛应用.针对该手术的特点,在护理上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进行了比较,使护理工作对两种术式的病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  相似文献   
86.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参与脊柱侧凸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多,矫形器械不断进步,矫形手段不断增多。在脊柱侧凸的诊治中,也存在一些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对胸腰段或腰段侧凸是行前路手术还是行后路手术?对先天性胸腰椎半椎体畸形如何选择手术时机、芳式和入路?怎样使脊柱侧凸微创技术健康发展?如何掌握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适应证?等等。为此,本刊特邀了有关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供同道们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87.
1995年Picetti与其同事首次采用电视辅助胸腔下外科技术(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行脊柱胸椎侧凸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畸形矫正内固定术,1999年在欧洲脊柱外科会议上报告50例,2001年在美国脊柱杂志上发表。笔者于1997年开展扩大操作口电视辅助胸腔镜下外科技术(enlarged manipulation incision of vid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EMI—VATS)矫正脊柱胸椎侧凸,2001年采用VATS技术矫正胸椎侧凸。  相似文献   
88.
先天性屈指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先天性屈指症表现为一指或多指屈曲畸形,可合并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及其他先天性畸形,多发于中、环、小指,女性多见,有遗传倾向。1992—2004年,我科共收治10例17指屈指症患者,其中1例合并多关节挛缩症。  相似文献   
89.
Chiari Ⅰ型畸形手术前后的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手术前后的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观察手术前脊髓空洞的程度与诱发电位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0月-2004年9月收治的15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采取寰枕减压术、硬膜成形术。手术前第1~3d和手术后第10—14d分别检测BAEP、SEP、MEP,然后对这些患者经过6个月的随访,进行脊髓功能JOA评分和MRI复查。[结果]15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手术前14例SEP、MEP异常,手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所缓解,脊髓功能JOA改善率为60.3%,MRI复查显示脊髓空洞明显缩小、诱发电位SEP检测P40-N22、N20-N13潜伏期与MEP检测中枢传导时间CMCT值和BAEP检测Ⅰ—Ⅴ峰间期,三者测的值比术前均缩短,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发现Chiari畸形患者的SEP与MEP检查测得皮层值术后比术前缩短,差异有显著性,而外周神经传导时间术后与术前比较却没有任何变化。[结论]诱发电位可以作为评价Chiari Ⅰ型畸形手术前后效果的客观而相对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病灶生长和血管生成的影响,为从抗血管途径治疗EMs提供依据.方法:将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种植于重度复合性免疫缺陷病(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SCID)小鼠皮下,建立EMs鼠模型.接种后第3周给予治疗,治疗组(n=10)腹腔注射沙利度胺50mg/kg/d,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体积PBS,连用14d;每隔3d测量异位病灶体积一次;病灶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病灶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SCID小鼠皮下种植内异症模型内膜存活率高且观察方便;治疗组病灶体积增长有缩小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V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VEG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EMs异位病灶的血管生成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VEGF的表达可能不是沙利度胺抑制EMs血管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