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4篇
  免费   387篇
  国内免费   33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9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93篇
内科学   10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822篇
综合类   3316篇
预防医学   59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86篇
  11篇
中国医学   806篇
肿瘤学   17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414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62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604篇
  2009年   606篇
  2008年   654篇
  2007年   608篇
  2006年   581篇
  2005年   596篇
  2004年   603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606篇
  2001年   573篇
  2000年   389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78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大肠癌的腹腔镜外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技术因被认为创伤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而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就近年来国外杂志发表的腹腔镜在大肠癌外科中的应用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2.
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后局部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13例347个肿瘤实施RFA治疗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RFA局部治疗效果的临床因素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75例(82.2%)298个肿瘤(85.9%)得到CT或MRI随访资料。大肠癌肝转移灶RFA后肿瘤局部复发率为36.9%(110/298),局部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6.4月(2~57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脏转移灶的部位、大小和射频针类型与肿瘤射频后的局部复发相关(P值分别为P=0.000,P=0.021和P=0.026),但Cox多因素分析则显示只有瘤大小和转移灶部位是大肠癌肝转移射频消融后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χ^2=8.522,P=0.000;χ^2=1.321,P=0.022)。结论 肝脏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是RFA治疗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正确的电极选择和布针是获得肿瘤完全坏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3.
《结直肠肛门外科》2007,13(4):205-205
浙江省肿瘤医院大肠癌外科成立于197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大肠癌诊治专科.每年收治结、直肠癌病人700余例,是浙江省大肠癌临床诊治中心,也是国内主要的大肠癌临床治疗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94.
环氧合酶-2与大肠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兵红  程勇 《消化外科》2005,4(6):451-456
环氧合酶(cycloox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合酶(PG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的关键限速酶。目前已发现至少存在两种亚型:结构型(consititutive)COX-1和诱导型(inducible)COX-2。近年来研究发现,COX-2不仅在肿瘤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并可能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及分化。传统的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已被证实可防治大肠癌、胃癌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AP)。随着COX-2与肿瘤关系的深入研究必将为肿瘤防治提供又一新途径。我们就COX-2的生物学特性、与大肠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机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5.
大肠癌在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而青年大肠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但误诊率较高。现收集1997年至2001年间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证实;对30岁以下大肠癌30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6.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大肠癌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而目前惟一的根治方法是早期切除肿瘤。癌相关基因(CAGE)是2002年发现的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其在多种癌组织及肿瘤细胞系中呈高表达,在除睾丸组织外的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现回顾性分析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中CAGE的表达及其启动子低甲基化情况。  相似文献   
97.
目的:PCNA是一种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和表达的36K多肽,其表达和合成与细胞增殖周期有关。CEA是从结肠癌分离出来的一组酸性糖蛋白,其广泛存在于各种上皮性肿瘤,尤其是各种腺癌。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大肠癌进行研究,结果提示,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和组织分化的降低,PCNA和CEA呈明显递增的趋势。对PCNA和CEA的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和估计肿瘤的恶性潜能,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8.
99.
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NK细胞和TNF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消化外科》2003,2(2):104-106
目的 通过检测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 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水平来探讨其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法和放射免疫法(RIA)分别检测42例大肠癌患血清NK细胞数和TNF水平,并与大肠良性疾病患及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1)大肠癌肿组外周血NK细胞数较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显降低(P<0.01),TNF水平显升高(P<0.01),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意义;(2)根治性肿瘤切除术后两周,外周血N K细胞升高,TNF水平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性差异;非根治性肿瘤切除术与术前相比无差异;(3)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外周血NK细胞数较非转移显降低(P<0.01),而TNF水平显升高(P<0.01);(4)外周血NK细胞数与TNF水平在大肠癌患中呈显负相关(P<0.05)。结论 检测外周血NK细胞数和TNF水平可评估大肠癌患细胞免疫功能,对判断术后疗效及预后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该院1987~200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珍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前10年(1987~1996年)及后10年(1997~2006年)大肠癌发病特点。结果后10年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加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最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仍然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前10年仅占26.2%,后10年占73.8%,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