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857篇
  免费   18360篇
  国内免费   13645篇
耳鼻咽喉   2082篇
儿科学   3344篇
妇产科学   2537篇
基础医学   12701篇
口腔科学   4289篇
临床医学   45779篇
内科学   26745篇
皮肤病学   3367篇
神经病学   6430篇
特种医学   85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9篇
外科学   14983篇
综合类   88263篇
预防医学   33599篇
眼科学   3146篇
药学   69811篇
  373篇
中国医学   40063篇
肿瘤学   11565篇
  2024年   2340篇
  2023年   7824篇
  2022年   6937篇
  2021年   8273篇
  2020年   8157篇
  2019年   8157篇
  2018年   4474篇
  2017年   7363篇
  2016年   8266篇
  2015年   9715篇
  2014年   16396篇
  2013年   16116篇
  2012年   21662篇
  2011年   22787篇
  2010年   21023篇
  2009年   20433篇
  2008年   26006篇
  2007年   22043篇
  2006年   20568篇
  2005年   21251篇
  2004年   16403篇
  2003年   14013篇
  2002年   11451篇
  2001年   10333篇
  2000年   7528篇
  1999年   6155篇
  1998年   5048篇
  1997年   4683篇
  1996年   4183篇
  1995年   3923篇
  1994年   3343篇
  1993年   2118篇
  1992年   2146篇
  1991年   1998篇
  1990年   1650篇
  1989年   1683篇
  1988年   479篇
  1987年   377篇
  1986年   257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78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激素反添加疗法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8例Ⅲ、Ⅳ期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联合组70例在手术治疗后应用醋酸曲普瑞林联合小剂量雌激素(利维爱)治疗,常规组58例在手术后采用醋酸曲普瑞林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差异。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常规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白细胞介素-18 (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Kupperma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E_2、FSH、LH、IL-18、TNF-α水平及Kupperman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 05),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乏力、潮热出汗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 05)。结论采用激素反添加疗法联合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优于单用GnRH-a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抗生素或重金属通过共选择机制促进携带耐药基因(ARG)和重金属抗性基因(MRG)的质粒在细菌中传播与扩散是形成耐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已测序的大量质粒基因组数据分析ARGs和MRGs的共分布规律。方法:对已测序的17 387个细菌质粒基因组序列中的ARGs和MRGs进行重注释,并采用物理距离深度评估ARGs和MRGs之间的共分布关系。结果:6.7%质粒(1178个)同时携带ARGs和MRGs,携带的抗性基因数分别占ARGs总数的47.2%(7026/14882)和MRGs总数的57.5%(9856/17144);主要的ARGs为氨基糖苷、β-内酰胺和磺胺,主要的MRGs为汞、银、铜和砷;不同种类的MRG最近的ARG谱具有偏好性;与植物宿主质粒比较,来源于人类、动物和污染的环境宿主的质粒具有更高的ARG和MRG共分布频率,并且ARG和MRG之间的物理距离更短。结论: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认识通过质粒介导的ARG和MRG共转移导致耐药性而引发的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并发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既往大量研究均表明,糖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8作为一种最近发现的激素,它与脂质代谢,2型糖尿病的发生、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近期的研究也表明,血清ANGPTL8与颈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1-2])。并且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及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进一步深入研究证明循环ANGPTL8能够对动脉粥样硬化未来发展、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ANGPTL8有望成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监测血清ANGPTL8含量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风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4例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吸/次,2次/d;多索茶碱,400mg/次,2次/d。治疗组52例祛风宣肺汤(麻黄、蜜枇杷叶、炒紫苏子各15g,蝉蜕、前胡、荆芥、炒牛蒡子、浙贝母、五味子、桔梗各10g,甘草8g,鱼腥草30g),水煎400mL,早晚温服,兼夹风寒者,加防风、紫菀、百部;兼夹风热者,加桑叶、菊花、薄荷、连翘;兼夹风燥者,加桑叶、杏仁、沙参;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6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23%;对照组痊愈20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 7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FEV_1、FEV_1%、FVC、PEF、中医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 0. 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祛风宣肺汤联合西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55例接受肾移植并于术后出现蛋白尿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7例常规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并给予雷公藤多甙片0. 5 mg/(kg·d)口服,3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组28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服地黄叶总苷胶囊,0. 4 g(2粒)/次,2次/d,连续服用8周。观察2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并随访治疗12周后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治疗12周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 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但2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结论地黄叶总苷胶囊联合低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且用药不良反应未显著增加,安全性高,两药联合可以作为肾移植术后蛋白尿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诊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方法选取2013-2017年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ICU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统计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及原发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13-2017年医院急诊ICU共收治患者7 553例,305例发生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感染率为4.04%; 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χ~2=7.363,P<0.001);标本类型以痰液为主,占59.67%;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103例占33.77%;5年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的耐药率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χ~2=35.089,48.656,8.833,30.513,77.580,P<0.001)。对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低于40.00%。结论原发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出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风险较大,标本来源以痰液占比较高,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2017年临床分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2017年1-12月临床分离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17年版标准判读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临床分离细菌共34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19株,占20.9%;革兰阴性菌2717株,占79.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72.3%,耐甲氧西林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其他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屎肠球菌对氯霉素的耐药率较低,5.3%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菌中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41.4%、50.7%和19.4%。肠杆菌科细菌中克雷伯菌属和沙雷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7.5%和36.0%,其他菌属的耐药率低于3%。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80.3%和79.1%;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9.7%和28.4%。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耐药株的检出率分别为31.3%(171/546)、0.6%(3/508)和0.7%(3/416)。结论 本院革兰阴性菌呈增多趋势,尤其广泛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应引起高度关注,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9.
戊苯那嗪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囊泡单胺转运体2抑制剂, 2017年4月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迟发性运动障碍。在为期6周的短期治疗和持续48周的长期治疗临床试验中,戊苯那嗪均显示出对迟发性运动障碍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和头痛等。  相似文献   
20.
报告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患者女,68岁,因右下肢胫前斑块2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右下肢胫前可见一大小约10 cm×3 cm黄棕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光泽,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褐色斑,上覆鳞屑,上下端皮损中央萎缩凹陷,上见痂,质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见胶原变性灶,周围组织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深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予铒点阵激光(2 940 nm)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外用,皮损较前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