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15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54篇
药学   36篇
  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随着种植外科的进展,大量垂直向和水平向骨增量技术得到了发展。许多种植患者存在垂直向骨量不足的问题,需要增加垂直向骨量;但垂直向骨增量相对于水平向骨增量难度比较大,预见性较差,往往易致较多的并发症;因此,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引导骨再生技术和牵张成骨术是2类较常用的垂直向骨增量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一定的应用,本文对其在垂直向骨增量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种植体植入同期引导骨再生(GBR)患者术后伤口裂开、屏障膜过早暴露于口腔环境后,非手术干预处理后的不同转归及其对种植区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 128例牙槽嵴骨量不足需行牙种植体植入同期GBR的患者纳入本临床研究。术后发现伤口早期局限性裂开后立即行1~3周的非手术干预治疗。分别记录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3周非手术干预期间和Ⅱ期手术时软组织愈合的临床数据。分别于术后当天和Ⅱ期手术前拍摄术区的标准化根尖X线片,以评价膜暴露的不同转归对种植体骨结合、边缘骨吸收(MBL)的影响。结果 128例患者术后2周内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高达52.34%。其中3例患者由于感染导致种植体骨结合失败,未能完成后续的实验。其余的125例患者根据伤口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1)A组,伤口裂开伴脱细胞真皮基质(ADM)膜早期暴露,共53例;(2)B组,ADM膜早期穿孔伴覆盖螺丝暴露,共12例;(3)C组,伤口无裂开正常愈合,共60例。通过非手术治疗,A组所有膜早期暴露的患者暴露的膜均逐渐被牙龈组织重新覆盖。Ⅱ期手术时,种植体近远中MBL情况,A组有12例,吸收量分别为(0.48±0.19)mm、(0.52±0.24)mm,B组有11例,吸收量分别为(1.00±0.39)mm、(0.80±0.40)mm,C组仅2例发生MBL。t检验结果显示,A和B组内近中和远中的MB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近远中MBL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及时非手术干预通过维持创面清洁、预防感染,推迟早期暴露膜在体内的降解,促进上皮愈合,降低对骨愈合的不利影响,是挽救GBR术后伤口裂开获得延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文题释义: 拔牙位点保存:当由于各种原因拔除牙齿后,其周围的牙槽骨在前6个月将会发生水平向和垂直向上的严重吸收,导致种植手术时骨量不足,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成功率。许多学者建议在彻底拔除牙齿的同时,于拔牙窝内放置骨粉和骨膜进行保护和修复性干预,将会显著减少周围牙槽嵴生理或病理性的骨吸收、阻断周围龈缘和龈乳头的退缩,保存牙槽窝周围软硬组织的高度和形态,并改善新生软硬组织的质量,为后期的种植美学修复创造良好条件。 爬行替代:在具有良好血供的骨损伤区域植入骨移植材料后,将会激活骨再生程序:破骨细胞开始活动,并在植骨材料上进行骨吸收,形成一条条“沟”状缺损,引导骨原细胞进入,随之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大量的类骨质,钙化成骨基质,成熟为骨单位。即在骨移植材料逐渐吸收的部位新生骨组织逐渐形成,充填骨吸收的凹陷。 背景:牙种植区域的牙槽骨骨量不足增加了种植手术难度,植骨材料的出现成功解决了此类难题。在所有单一植骨材料中,异种煅烧骨被广泛用于治疗骨缺损,但单独使用煅烧骨时仍然存在一些缺点。 目的:结合最新的相关研究动态,对异种煅烧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方法:第一作者以“calcined bone,xenogeneic bone,bone augmentation,bone substitute”为英文检索词,以“煅烧骨、异种骨、骨增量、骨替代材料”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 PubMed、维普、万方、知网数据库中1986年1月至2019年11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归纳与总结,最终纳入69篇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在所有骨移植材料中,异种煅烧骨的结构与人类骨骼相似,具有良好的互连孔性,便于血管因子和骨原细胞进入,为新骨形成提供了通道和支架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一定的降解作用,受到临床医生们的青睐。但其本身仍然存在溶解度较低、吸收缓慢、机械性能较差等不足,这就促使研究者们研发出将煅烧骨与陶瓷、聚合物、骨诱导因子及金属离子等其他材料复合,发挥出所参与材料的优点,从而使复合材料成为骨增量材料的首选。 ORCID: 0000-0002-0313-7462(李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种植术区自体骨骨增量术后软组织愈合状况。方法:28例种植术区骨量不足,于口内取骨行种植术区骨增量术,记录供骨位点及种植术区骨植入后愈合状况。结果:颏部(67.86%)是口内常用供骨位点,其次为磨牙后区(32.14%)。骨增量术区并发症以创口裂开发生率最高(35.71%)。供骨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4%,较轻微,均自行恢复。结论:口内取骨是较好的供骨来源,应注意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种植术区的骨质、骨量是种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临床上常常因为患者缺牙区骨量不足而使得种植医生及患者对种植牙望而却步,随着骨增量技术的发展,使得种植手术的适应证不断扩大,常见的骨增量技术包括骨劈开术、骨挤压术、引导骨再生技术、牵张成骨术、上颌窦提升术及骨移植术等,这些技术的单独及联合应用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种植手术的成功率,本文就骨增量技术在牙种植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基于增量费用比的医用耗材分类的循证评价方法并进行实证检验。方法借鉴四象限图进行耗材证据分类探索。结果医用耗材管理科推荐的项目中95.22%获得小组推荐,小组推荐的项目100%通过委员会决议。医用耗材管理科意见、小组意见与委员会决议的相关性较高。结论 "一维度"模型更利于小组意见生成与委员会决策。以诊疗技术所需耗材整体费用为基础,更接近实际情况。分类临界值有待进一步优化,分类依据需根据医院情况不断调整。基于增量费用比的医用耗材循证证据分类评价方法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简单快速的医院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恶性神经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对多数肿瘤来说,手术仍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肿瘤侵袭性强,与脑组织间无明显边界,手术仅能做到次全或部分切除,术后易复发.近年来,国内外从事胶质瘤研究的人员一般都主张综合治疗,即术后配合以放疗、化疗等.由于神经胶质瘤中存在大量乏氧细胞,因此胶质瘤的放疗效果不够理想.我院于2002~2005年采用高压氧辅助恶性胶质瘤术后放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两种响度重振检查方法的比较常伟,杜小平,柯朝阳,肖伯奎,李惠玲响度重振是蜗内病变的一种现象,重振的检出不仅有助于对聋耳进行定性定位诊断,且对助听器选配也大有裨益。临床常用的响度重振检查方法有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试验、声反射阈感觉级测试(Metz...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计算机网络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使得企业数据受越来越多的不安全因素的侵害,数据备份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本文就数据备份的目的 、常见数据备份方法、数据备份策略等做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