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97篇
  免费   1032篇
  国内免费   774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74篇
基础医学   913篇
口腔科学   258篇
临床医学   1603篇
内科学   1093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606篇
特种医学   42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128篇
综合类   4154篇
预防医学   904篇
眼科学   138篇
药学   2777篇
  24篇
中国医学   1573篇
肿瘤学   502篇
  2024年   146篇
  2023年   466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66篇
  2020年   496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593篇
  2015年   651篇
  2014年   969篇
  2013年   897篇
  2012年   1002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871篇
  2008年   904篇
  2007年   808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546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61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究去白细胞输血技术在减少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状况。方法:选择190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血液成分,对治疗组患者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结果:对照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1.58%,治疗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7.8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急需输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改良去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颅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接受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不同时间脑基底池评分、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后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术后1年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3、7 d基底池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脑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研究组GO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相比,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患者降颅压效果更好,术后并发症少,且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治疗的34例幕上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发病后24 h内手术,16例)和常规组(发病后24~72 h手术,18例)。结果 早期组术后1个月死亡1例;常规组术后1个月死亡2例,术后2个月死亡1例;其余30例术后至少随访6个月。与常规组相比,早期组术后3、6个月脑梗死面积明显减少(P<0.05),神经功能及脑灌注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早期组恢复良好率(60.0%,9/15)明显高于常规组(20.0%,3/15;P<0.05);两组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60.0% vs. 33.3%;P>0.05)。结论 对于幕上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去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能够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观察N_2O镇静镇痛联合Carisolv微创去龋法治疗牙科焦虑症儿童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0例患有牙科焦虑症儿童随机分为四组,A组Carisolv系统去龋,使用N_2O辅助镇静;B组传统车针去龋,使用N_2O辅助镇静;C组仅用Carisolv系统去龋;D组仅用传统车针去龋。比较各组患儿的治疗完成情况、生理指标、Frank1和Houpt量表分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治疗完成率最好(77.14%),四组治疗组治疗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情绪无明显波动,A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组心率变化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依从性和行为学评价最好;四组Frank1和Houpt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_2O镇静镇痛联合Carisolv微创去龋法对患有牙科焦虑症儿童具有较好的接受性,能够提高治疗配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的51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DAC1和CDK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析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分析HDAC1和CDK1不同表达情况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中HDAC1和CDK1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非肿瘤组织(P<0.05);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水平与CDK1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2);肿瘤组织中HDAC1表达与患者肿瘤直径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CDK1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DAC1、CDK1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其相应阴性表达患者(P<0.05),HDAC1和CDK1共阳性表达患者5年总生存率低于HDAC1和(或)CDK1阴性患者(P<0.05)。结论:HDAC1和CDK1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且两者呈正相关,推测两者在促进结肠癌进展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小儿原发性遗尿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血管升压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3例原发性遗尿患儿随机分为A、B、C 3组各81例,A组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B组给予推拿治疗,C组同时给予醋酸加压素和推拿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唤醒阈、膀胱容量、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统计2组治疗效果及1年复发率。结果 3组治疗后唤醒阈、膀胱容量指数、遗尿频率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膀胱容量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ADH均显著升高(P均0.05),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均0.05),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和C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原发性遗尿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及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该院住院并确诊为巨细胞病毒(CMV)性肝炎的小婴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针5 mg/(kg·次),2次/d,2周,口服熊去氧胆酸5 mg/(kg·次),2次/d;治疗组再加双环醇片1 mg/(kg·次),2次/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2.000)、碱性磷酸酶(t=12.321)、血清总胆红素(t=2.321)、血清直接胆红素(t=5.543)及谷氨酰转肽酶(t=15.432)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t=1.913)、碱性磷酸酶(t=11.134)、血清总胆红素(t=1.6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77)及谷氨酰转肽酶(t=13.537)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相比较,对照组谷丙转氨酶(t=1.655)、碱性磷酸酶(t=1.982)、血清总胆红素(t=1.753)、血清直接胆红素(t=1.688)及谷氨酰转肽酶(t=2.101)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抗CMV-IgM(χ2=8.076)及CMV-DNA(χ2=22.634)转阴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双环醇联合更昔洛韦、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能够降低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降低胆汁酸水平,促进肝细胞恢复,效果显著,能缩短病程,加速恢复。  相似文献   
20.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GC)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抗炎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临床应用中却发现GC对COPD患者的疗效不佳,且不如哮喘患者显著,认为这是由于COPD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GC抵抗而使其抗炎作用下降,其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α型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受体(GR-α)下调、GR-β对GR-α的拮抗作用、核因子-kB对GR-α活性的抑制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活性下降等方面。本文就COPD对GC抵抗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