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莲娜  许跃芳  戴兆云 《上海医学》2008,31(2):101-103,F0003
目的了解半抗原二硝基氟苯(DNFB)结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后对其抗原性的影响。方法常温下把HBsAg(40 mg/L)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与4和8 mg DNFB混合成4 mg管和8 mg管,以未加DNFB的含同样HBsAg的PBS作为对照管,3管过夜后离心均未出现沉淀。以HiTrap分子筛柱分别对上述3管脱盐,3个洗脱液混匀后再分别作对半系列稀释11次,分别组成4 mg、8 mg及对照组,各12个系列稀释管,共36个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HBsAg的效价。结果经双因素方差分析,4 mg、8 mg及对照组间450 nm与630 nm的光密度差值(D_(450)—D_(63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0,P<0.01),12种稀释度间D_(450)—D_(630)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74.30,P<0.01),其中对照组与4 mg组、对照组与8 mg组间D_(450)—D_(63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 mg组与8 mg组间D_(450)—D_(63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抗原DNFB的大量结合可减弱HBsAg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制备针对鲁斯可皂苷元(ruscogenin,RUS)的特异性抗体,为建立鲁斯可皂苷元的免疫生物分析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将鲁斯可皂苷元衍生为带有两个-COOH臂的双丁二酸单酯衍生物(succinylated ruscogenin,RUS-2HS)并采用活泼酯法使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结合,成为全抗原(RUS-2HS-BSA)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鲁斯可皂苷元的多克隆抗体,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对抗血清进行鉴定。以同样的蛋白质偶联方法制备鲁斯可皂苷元与卵清蛋白的结合物(RUS-2HS-OVA)作为包被抗原。结果:抗血清的效价为1∶25600,理想的包被抗原浓度为1.563μg·mL^-1,相应抗血清工作浓度为1∶8000。结论:运用活泼酯法可制备鲁斯可皂苷元的人工抗原,进一步免疫可获得抗鲁斯可皂苷元的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为了建立功夫菊酯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功夫菊酯的半抗原。方法利用功夫菊酸和α-氰基-(3-苯氧基)苄醇通过酰化、水解、酯化多步反应合成了功夫菊酯的半抗原:2,2-二甲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环丙烷羧酸-α-(N-丁酸基)-甲酰氨-3-苯氧基苄酯。结果通过质谱和核磁鉴定了半抗原的结构,证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产物。结论合成的半抗原分子保留了功夫菊酯结构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建立功夫菊酯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4.
中药有效成分半抗原抗体的应用已经触及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首先,可将半抗原单克隆抗体设计成ELISA试剂盒,定量分析牛物样本或植物粗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其次,可将半抗原单克降抗体与固相载体相偶联,做成免疫亲和柱,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前处理以及knock-out提取物的制备.最后,可将有效成分半抗原单克隆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的基因片段导入植物细胞内,基因重组后可得到有效成分高富集的新品种,实现药用植物的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初步研究半抗原2,4-二硝基氟苯(2,4-DNFB)在体内外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DNFB、氟尿嘧啶(5-Fu)(对照组)分别处理SMMC-7721肝癌细胞株72h,用MTT法测定72h细胞存活率,并计算50%和90%抑制浓度(IC50和IC90).经H22肝癌细胞株皮下种植成功的18只昆明鼠随机分成3组:DNFB组、无水乙醇(Ethanol)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对照组),并分别瘤内注射100μl的DNFB、Ethanol和PBS,每周2次,共4次.瘤内注射结束2周后剥离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结果] DNFB和5-Fu对SMMC-7721肝癌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32.22μmol/L和3.62μmol/L; IC90分别为49.53 μmol/L和>200μmol/L.DNFB组、无水乙醇组和PBS对照组最终的瘤重分别为0.97±0.53g、1.55±0.76g和3.79±0.75g.与PBS对照组比较,DNFB组和无水乙醇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4.43%(P=0.00004)和59.20%(P=0.00045),DNFB组和无水乙醇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结论]DNFB可在体内外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6.
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的愈加广泛,其生产技术也日臻完善。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也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中药小分子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门技术给中药有效成分的敲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文就小分子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敲除技术进行了综述。就其制备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如:半抗原的制备,半抗原与载体偶联,人工抗原的鉴定及偶联比率的测定,动物免疫与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单克隆抗体的大规模制备;小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敲除技术的免疫亲和色谱柱的方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笔者相信这门技术会使得中药的研究上更高一个层次,并且提高中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制备毒死蜱人工抗原,为建立其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提供技术储备.方法 以毒死蜱为原料,在弱碱性条件下与3-巯基丙酸反应,合成半抗原O,O-二乙基-O-[3,5-二氯-6-(2-羧乙基)硫代-2-吡啶基]硫代磷酸酯之后,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通过EDC方法合成人工抗原,前者为免疫原,后者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水杨酸(SA)与载体蛋白间连接桥的改变对识别SA抗体的产生及SA ELISA灵敏度的影响。方法:将SA、4-氨基水杨酸、5-氨基水杨酸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与载体蛋白相偶联,从而在SA苯环的C4、C5两个不同位点合成了3种免疫原:SA(C5)-N=N-p-AHA-BSA(A)、SA(C4)-N=CH-(CH2)3-CH=N-BSA(B)和SA(C5)-NH-CH2-NH-BSA(C)及4种包被  相似文献   
109.
乌头碱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及其BSA结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建立乌头碱酶免疫测定法,合成了乌头碱衍生物,用羟基琥珀酰亚胺酯的方法制备半抗原( 活性酯) ,并用其半抗原与BSA(Bovine Serum Albumin) 在有机溶媒/ 磷酸缓冲液(pH7-3) 的条件下制备了抗原性BSA 结合物.结果显示,这种活性酯的方法可用于乌头碱酶免疫测定法中与BSA 或酶交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阿勒泰地区某牛场生产母牛发生流产,经检测由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引起。通过淘汰阳性牛,免疫阴性牛,有效地控制了这起布病。【方法】对该牛场48月龄母牛259头进行血清学检测,成年牛布病阳性率为15.16%。淘汰阳性牛后,对该牛场220头成年牛(48月龄母牛)、72头犊牛(8月龄母牛)用布病A19疫苗进行免疫。【结果】免疫后180 d,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检测抗体,成年牛转阴率分别为64.55%和67.73%,犊牛转阴率分别为69.44%和73.61%,半抗原琼脂扩散试验(NH-GD)检测阳性均为0,流产率下降到1.13%。【结论】布病检测用RBT初筛,SAT确诊,用NH-GD鉴别感染和免疫抗体,实施淘汰阳性牛,免疫阴性牛,能够有效防控牛布鲁氏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