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39篇
  免费   867篇
  国内免费   379篇
耳鼻咽喉   62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295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3571篇
内科学   174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3205篇
特种医学   16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1633篇
综合类   5201篇
预防医学   655篇
眼科学   121篇
药学   1731篇
  30篇
中国医学   335篇
肿瘤学   101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433篇
  2022年   393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524篇
  2019年   526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94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1031篇
  2012年   1326篇
  2011年   1428篇
  2010年   1297篇
  2009年   1364篇
  2008年   1238篇
  2007年   1198篇
  2006年   1124篇
  2005年   996篇
  2004年   857篇
  2003年   680篇
  2002年   568篇
  2001年   507篇
  2000年   277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三维CT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注意点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三维CT脑血管造影(3D-CTA)在诊断脑动脉瘤时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总结3D-CTA检查的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其中14例初次3D-CTA显示动脉瘤不清或发现颅内非动脉瘤样血管异常者,对其进行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初次3D-CTA检查正确诊断脑动脉瘤92例,其中16例为多发脑动脉瘤,共检出115个。余14例因诊断不明确进而实施DSA脑血管造影检查,其中确诊动脉瘤合并烟雾病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致动脉瘤显示不清2例、脑动静脉畸形1例(此5例与3D-CTA所见一致);在3D-CTA扫查范围外发现脑动脉瘤2例。对上述阳性诊断的99例进行手术,并得到证实。另7例在3D-CTA和DSA检查未发现引起SAH的原因病灶,给予保守治疗。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3D-CTA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在判断动脉瘤与颅骨位置关系、操作的便捷性和经济性等方面明显优于DSA。在应用3D-CTA对脑动脉瘤进行诊断时,有必要根据患者和设备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方能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2.
我科自1998年1月~2005年7月.治疗前循环动脉瘤4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3.
动脉瘤模型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动脉瘤模型行腔内微弹簧圈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用以判断疗效。方法 运用改进的显微外科技术建立犬颈总动脉(CCA)动脉瘤模型22个,其中侧壁型12个,分叉部4个,末端型6个。术后7~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TCD)、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IADSA)及经微导管动脉瘤内测压,然后以微弹簧圈紧密填塞动脉瘤腔,栓塞后重复进行上述检查,比较栓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所建模型均获成功。实验证实,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前后其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验所建动物模型是研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理想方法;动脉瘤微弹簧圈栓塞后,能减低、改变或消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内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终止动脉瘤行为,防止动脉瘤扩大和破裂。  相似文献   
94.
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手术难度较大.病死、病残率较高。本院于2003年1月~2004年12月.共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患44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9~74岁.平均50.1岁。术前Hess—hunt分级:Ⅰ级18人,Ⅱ级7人.Ⅲ级13人.Ⅳ级6人。  相似文献   
95.
王玫  胡晓红 《山东医药》2006,46(13):84-85
近年来,双腔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使中毒患者能够得到快速、充分的血液灌流。但在穿刺静脉过程中,易误入相应的动脉,造成血肿、大出血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形成假性动脉瘤。2002年1月~2005年10月,我院共发生股静脉插管误入股动脉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6.
数字减影三维重建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涛  高红晨 《山东医药》2006,46(15):80-81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病率较低,但危害很大。第1次出血的病死率达30%,第2次出血的病死率和残疾率近70%。第2次出血距第1次出血的时间不定(10min~2d)Ⅲ。鉴此,颅内动脉瘤的早诊断、早治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97.
98.
白塞病是大、中、小血管均可受累的一类血管炎。Th1型促炎因子的过表达、HLA-B51等基因异常以及微生物介导的免疫异常均可能参与了发病,组织学改变不特异。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晚期显示淋巴细胞性血管周同炎,血管内皮细胞和外膜细胞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内膜炎症是血  相似文献   
99.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的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以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多见,腔内修补是通过封堵内膜裂口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近端破口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位置成了制约手术的一个重要因素,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被封堵引起的动脉缺血是手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我院于2001年1月至2005年2月腔内修复(endovascular repair,EVR)治疗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120例,其中行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0.
TCD观察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经CT、DSA证实为动脉瘤性SAH患者179例,床旁经颅超声多谱勒(TCD)在术前、术后1~3d、5~7d、9~11d、12~14d记录并分析大脑中动脉(M CA)的血流参数及频谱改变。结果M CA平均血流速度(Vm)于SAH后1~3d开始升高,5~7d、9~11d达到高峰;L I(血管痉挛指数)为3~6时预后良好;>6时可以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颅内压增高且有脑血管痉挛(CV S)者预后较差。结论TCD能无创、实时评价SAH后CV S的动态变化,可以推断SAH后CV S的严重程度及临床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