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07篇
  免费   6171篇
  国内免费   2270篇
耳鼻咽喉   328篇
儿科学   438篇
妇产科学   495篇
基础医学   3522篇
口腔科学   620篇
临床医学   13334篇
内科学   7797篇
皮肤病学   541篇
神经病学   1882篇
特种医学   31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3篇
外科学   9366篇
综合类   35154篇
预防医学   8431篇
眼科学   2473篇
药学   16366篇
  269篇
中国医学   8941篇
肿瘤学   10983篇
  2024年   820篇
  2023年   2941篇
  2022年   2528篇
  2021年   3424篇
  2020年   3178篇
  2019年   3584篇
  2018年   1734篇
  2017年   3143篇
  2016年   3395篇
  2015年   3950篇
  2014年   6636篇
  2013年   6382篇
  2012年   7772篇
  2011年   7747篇
  2010年   7082篇
  2009年   6613篇
  2008年   7314篇
  2007年   6440篇
  2006年   5466篇
  2005年   5769篇
  2004年   4535篇
  2003年   4428篇
  2002年   3549篇
  2001年   3232篇
  2000年   2418篇
  1999年   1792篇
  1998年   1492篇
  1997年   1287篇
  1996年   1104篇
  1995年   961篇
  1994年   799篇
  1993年   510篇
  1992年   481篇
  1991年   437篇
  1990年   383篇
  1989年   395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101篇
  1986年   8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03-106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与多西他赛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本院的6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挽救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选择的药物种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予以培美曲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生存质量评分和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病症控制率为66.67%,对照组病症控制率为36.67%,观察组病症控制效果更好;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5.2±3.4)分,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为(51.7±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26,P=0.000);观察组各项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失败后进行挽救化疗中选用培美曲塞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进行临床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产生的毒副反应较少,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对5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施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0例中48例经常规病理检查确诊,诊断正确率96%(48/50)。结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方便、安全、可靠等,为治疗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3.
64.
65.
目的:分析卵巢癌术后切口感染的菌群分布、影响因素,并就总结和分析影响因素拟定相应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收治的54例择期卵巢癌细胞减灭术患者住院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并收集两组患者相关资料,并录入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本次接受调查患者中有7例(12.96%)发生切口感染;并经多因素分析术后切口感染主要包括:年龄、糖尿病、FIGO分期III-IV期、异体输血;经菌群实验发现共分离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其中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临床护理应就患者自身情况选择自体血回输和胰岛素治疗等方式预防卵巢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针对已经存在切口感染患者应根据菌群分布和耐药菌试验选择合适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安市广安区人民医院68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抗凝预防血栓形成,按照术后预防DVT所采用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钙组。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DVT发生率、皮下瘀斑情况、血小板数值、凝血功能、D-二聚体。结果术后2组患者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皮下瘀斑情况、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10 d 2组患者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 2组患者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对照组患者D-二聚体显著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可以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儿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尺偏角、掌倾角和桡骨缩短长度变化以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再移位率和术后6个月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4周,两组患儿尺偏角、掌倾角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5),桡骨缩短长度均显著减小(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畸形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骨折再移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前臂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折,能有效纠正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长度缩短,降低再移位发生率,有利于患儿腕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