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9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替罗非班在家兔血栓模型中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替罗非班(tirofiban)对动物血栓模型的干预,观察在动脉粥样硬化(AS)血栓形成过程中替罗非班对血栓成分、血小板聚集率(PAR)和糖蛋白Ⅰb(GPⅠb)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高胆固醇喂养18周,建立AS模型,并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n=10)和模型组(n=10);另取5只雄性新西兰白兔用普通颗粒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第18周末腹腔注射拉塞尔喹蛇毒液(RVV)150μg·kg-1,0.5 h后行耳缘静脉或耳缘中央静脉留置针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TⅡ)30μg·kg-1。24 h后重复1次,建立血栓模型。第二次注射时,替罗非班组经电子蠕动泵给予替罗非班注射液0.4μg·kg-1·min-1静滴,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静滴,于注射前和注射后8 h取静脉血,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处死动物取斑块和血栓部位的动脉壁进行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高倍光镜分析血栓成分差异。取血栓进行GPⅠb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镜下观察替罗非班组血栓成分以红细胞为主,模型组的血栓成分以大量血小板为主;替罗非班组和模型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替罗非班静滴后明显降低了血小板聚集率(P<0.05),GPⅠb在替罗非班组血栓中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明显降低PAR和GPⅠb,减少血栓成分中的血小板数量,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Background: Glycoprotein IIb/IIIa antagonists and heparin are increasingly used for treatment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There is no data on the effect of these drugs on clot dissolution when combined with low frequency high-intensity ultrasonic energy. We examined a possible additive effect of low frequenc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with an antithrombotic, an antiplatelet and a fibrinolytic agent alone or in combinations for in vitro blood clot dissolution. Methods: Human blood clots were incubated for 10, 15 and 30 in normal saline containing commonly used concentrations of heparin, tirofiban, t-PA and Optison (echocardiographic contrast agent)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s. Clots were then randomly exposed to low frequenc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27[emsp3 ]kHz) for 5 minutes. The percent difference in clot weight and the incremental effect of ultrasound energy were calculated. Results: The most significant additive effect of ultrasound energy was detect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irofiban and heparin (39±2% augmentation after 10 of incubation, p<0.0001). The greatest magnitude of percent clot weight reduction was observed with ultrasound energy combined with either t-PA alone (72±1% after 30 incubation, p=0.0016) o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PA, tirofiban, heparin and Optison (68±4% after 30 incubation, p=0.015). Conclusions: Application of low frequenc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has an additive effect to antiplatelet, antithrombotic and fibrinolytic drugs, specifical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irofiban and heparin or with t-PA; this effect is observed after a short incubation period.  相似文献   
83.
颈动脉漂浮血栓为一种细长的血管内漂浮物,多见于颈内动脉,常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可造成血管重度狭窄或者漂浮物脱落导致下游流域内多发脑栓塞,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恶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脑疝等,并危及生命。其发病率及识别率低、病因多样,治疗方法包括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以及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但目前尚无指南可循。现报道应用替罗非班成功治疗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患者1例,以提高对颈动脉漂浮血栓相关脑梗死的认识,并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早期应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因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予以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启用标准剂量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静脉推注3 min,后以0.15μg/(kg·min)持续泵至术后24 h。术后复查头颅CT排除出血后给予口服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参照ECASSⅡ标准评估颅内出血转化,观察3 d内颅内出血(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 ICH)、其他系统出血发生率;观察患者术后3 d内、3月后死亡率;依据3月后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日常独立生活能力。结果:56例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术中实现血管成功再通51例;3 d内发生ICH10例,其中sICH 4例,无其他系统出血;出现血小板减少2例,无颅内出血转化;术后3 d内死亡2例,分别死于严重脑疝、重症肺炎。所有出院患者3月后均得到随访,mRS≤2分29例;术后3月死亡7例。结论:对急性颅内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接受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术中联用替罗非班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5.
血小板糖蛋白(platelet 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translun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治疗.文章介绍了替罗非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动脉溶栓、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强调了替罗非班在急诊脑血管成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vs 16.07%,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采取PCI术治疗冠心病的84例患者分为A、B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TnI、hs-CRP、CK-MB水平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B组患者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治疗总有效率则明显高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适合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88.
刘银芳  曹心慧  张晓曼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43(8):1635-1638,1650
目的 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入组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前30 min静脉泵入负荷剂量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0.4 μg/(kg·min),后给予0.1 μg/(kg·min)的低剂量维持24 h。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25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后随访,观察组mRS评分总有效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在肝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肤黏膜出血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替罗非班能够减轻急性脑进展性梗死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10例接受冠状动脉急诊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5例,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实验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梗死相关血管开通后血流情况、ST段回落幅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及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校正TIMI帧数、无复流现象(TIMI 0~1级)降低(P均<0.05),术后90 min ST段回落幅度及术后1周LVEF值较高(P均<0.05)。两组MACE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PCI前静脉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降低无复流发生率。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糖尿病中危非ST段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非ST段升高的ACS患者248例,其中观察组129例,对照组119例,所有患者均首剂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之后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静脉输注盐酸替罗非班2~3 d,给予替罗非班期间连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40 mg/12 h),停止注射盐酸替罗非班12 h后,继续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3~4 d[依诺肝素:1 mg/(kg.12h)];对照组患者用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1 mg/(kg.12h)]皮下注射连续使用5~7 d。测定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30和60 d血浆hs-CRP和FIB并分析其相关性;观察两组中治疗后30 d、60 d内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复发性胸痛例数;出血状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hs-CRP和FIB水平均逐渐下降。观察组于治疗后7 d hs-CRP和FIB水平开始低于对照组,30 d降低作用最显著,60 d两组hs-CRP和FIB水平差异消失;两组hs-CRP和FIB水平变化呈线性正相关;观察组30 d和60 d的复合缺血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临床均无无明显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替罗非班可进一步降低中危ACS伴糖尿病患者的hs-CRP和FIB水平;降低复合缺血事件发生的同时并不增加临床出血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