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PCT、CRP和血常规中WBC及PLT、MPV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1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71例非感染组作为对照。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各自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败血症组PCT、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和0.01,而WBC及PLT、MP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5和0.5。结论 PCT、CRP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断标准。方法方便选取自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患者临床表现为:腹胀14例,呕吐6例,呼吸困难8例,皮肤出现瘀斑6例,肺部出血5例,发热4例,血尿2例,抽搐3例,尿潴留2例,对患者进行血培养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溶血性链球菌导致新生儿发生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患者治愈26例,好转14例,死亡6例,放弃治疗出院4例。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患儿病死率高,对新生儿进行严密的感染性指标监测,有利于对早发型败血症的确诊,对提升治疗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心钠肽(ANP)、尿肾损伤分子-1(KIM-1)以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及时进行抗感染、重症监护、呼吸辅助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的治疗;检测患者尿液样本中ANP和KIM-1含量及血液样本中CYS含量,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ANP水平逐渐增加,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3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且在治疗3 d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91及8.59,P <0.05);对照组患者尿液样本中KIM-1及血液样本中CYS水平逐渐递增,而观察组则于治疗第5天时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在治疗第7天时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11.23及35.89,P <0.05);此外,两组组内及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其尿液样本中ANP、KIM-1及血液样本中CYC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F = 7.32、10.16、5.89及19.74、21.05、11.63,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t =16.04及35.49,P <0.05),且治疗后两组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 =18.80,P <0.05),但治疗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1,P >0.05)。结论 乌司他丁能够显著降低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体内ANP、KIM-1以及CYS水平,对肾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小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1组)(3 mg/kg,静脉注射)及大剂量依达拉奉治疗组(ED2组)(6 mg/kg,静脉注射)。盲肠结扎穿孔法制作脓毒症模型,ED1组及ED2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分别于术后3、6及12 h检测各组血清cTnI和心肌·OH-、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并观察心肌病理形态改变。结果 Norm组与Sham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LP组与Norm组及Sham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升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 <0.01);ED1组及ED2组与CLP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 <0.01);ED2组与ED1组比较,cTnI、·OH-、MDA、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 <0.01)。CLP组心肌病理学改变包括间质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心肌纤维断裂、坏死;ED1组及ED2组心肌损伤较CLP组明显减轻。结论 ①依达拉奉能减轻脓毒症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及下调炎症因子水平有关;②大剂量依达拉奉(6 mg/kg)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较小剂量(3 mg/kg)更明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及嗜酸性粒细胞和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急诊收入的脓毒症患者104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及病死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PLT及嗜酸性粒细胞和PCT、CRP水平.结果: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PCT及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CT、CRP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而PLT未能进入.结论:PLT是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PCT、CRP水平是影响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嗜酸性粒细胞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索脓毒症患者经生理盐水复苏72 h 后血清氯离子水平与急性肾损伤(AKI)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9 年5 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并用生理盐水早期复苏的200 例
脓毒症或脓毒症休克患者,按照72 h 后的血清氯,分为高氯血症组(≥ 110 mmol/L)和非高氯血症组
(<110 mmol/L),观察其初始血清氯离子浓度及肌酐、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及肌酐、基础肌酐清除率
(Ccr)、初始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等指标,并
计算72 h 后血清氯离子变化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机械通气、肾替代治疗、Ccr、APACHE Ⅱ
评分、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及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
氯血症组AKI 发病率较非高氯血症组高(P <0.05)。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
浓度与AKI 有关(P <0.05)。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 1.5 mmol/L 和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
值≥ 5.5 mmol/L 与AKI 也有关(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评分[Ol ^
R=2.451
(95% CI:1.961,2.880),P =0.000]、72 h 后最高血清氯离子浓度[Ol ^
R=2.023(95% CI:1.991,3.211),P =0.010]
和72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Ol ^
R=3.211(95% CI :2.347,3.630),P =0.006] 是AKI 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脓毒症患者经生理盐水复苏72 h 后血清高氯离子与AKI 独立相关,且72 h 后血清氯离子浓度变化值、
APACHE Ⅱ评分也与AKI 有关。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疗效及炎症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100例,以挂号就诊单病案号单、双数为基准,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美罗培南+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炎症水平及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改善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高敏感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分化抗原3、分化抗原8、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实施美罗培南配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机体炎症水平,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8.
[摘要]
目的分析小儿脓毒血症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儿80例(观察组)及同期健康体检儿童30例(对照组),比较2组入院5 d内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不同病情脓毒症患儿上述指标,依据脓毒症患儿28 d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对比其入院5 d内平均血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分析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对小儿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价值。
结果观察组入院第1 天至第5 天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且观察组第1 d血清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休克患儿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高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而IL-10低于一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患儿(P<0.05);预后良好组入院5 d内平均NT-proBNP、CRP及TNF-α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而IL-10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NT-proBNP预测脓毒症患儿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大于CRP、IL-10及TNF-α。
结论脓毒症患儿入院5 d内NT-proBNP、CRP、IL-10及TNF-α水平发生明显变化,且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69.
目的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oluble triggering receptor exprssed on myeloid cells 1,sTREM-1)、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bindingprotein,HBP)水平和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r cell,Treg)的影响。
方法选取脓毒症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注射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血清HBP和sTREM-1水平、T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54/6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0,P=0.034)。两组APACHEⅡ评分组间、时点间和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血清HBP和sTRE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Th17和Treg(CD4+ CD25+、CD4+ CD25high)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较治疗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PLT和FIB均显著升高,PT、APTT和TT均显著降低(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0,P=0.609)。
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调节sTREM-1、HBP水平及Th17/Treg表达率,改善免疫、凝血功能,促进预后。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米力农治疗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米力农组,各28例,对比总有效率、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soluble myeloid cell trigger receptor-1,sTREM-1)、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63(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63,sCD163)、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TnI)、脑肽钠(brain natriupeptide, 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 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 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e...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