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91篇
  免费   10076篇
  国内免费   5698篇
耳鼻咽喉   2420篇
儿科学   1193篇
妇产科学   2928篇
基础医学   11423篇
口腔科学   1615篇
临床医学   14281篇
内科学   11734篇
皮肤病学   703篇
神经病学   9326篇
特种医学   66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4篇
外科学   19375篇
综合类   23434篇
现状与发展   10篇
预防医学   11473篇
眼科学   917篇
药学   10454篇
  114篇
中国医学   2518篇
肿瘤学   23124篇
  2024年   264篇
  2023年   1625篇
  2022年   2872篇
  2021年   4414篇
  2020年   4223篇
  2019年   3423篇
  2018年   3248篇
  2017年   3627篇
  2016年   4432篇
  2015年   4126篇
  2014年   8298篇
  2013年   8124篇
  2012年   8777篇
  2011年   9675篇
  2010年   8059篇
  2009年   7784篇
  2008年   7816篇
  2007年   8137篇
  2006年   7560篇
  2005年   7036篇
  2004年   5599篇
  2003年   4929篇
  2002年   4102篇
  2001年   3820篇
  2000年   3128篇
  1999年   2459篇
  1998年   2237篇
  1997年   2034篇
  1996年   1421篇
  1995年   1288篇
  1994年   1176篇
  1993年   866篇
  1992年   809篇
  1991年   739篇
  1990年   634篇
  1989年   563篇
  1988年   574篇
  1987年   518篇
  1986年   471篇
  1985年   563篇
  1984年   446篇
  1983年   275篇
  1982年   314篇
  1981年   286篇
  1980年   260篇
  1979年   162篇
  1978年   151篇
  1977年   133篇
  1976年   96篇
  1974年   4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施他宁(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施他宁联合奥美拉唑的治疗方案,对照1组采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的方案,对照2组采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美拉唑的方案,观察时间为72 h。结果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3.3%、68.0%、57.1%,治疗组的止血有效率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的有效止血时间分别为(29.71±6.35)h,(38.24±7.04)h,(40.88±9.98)h,治疗组的有效止血时间明显短于两个对照组(P<0.01)。结论施他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2.
全直肠系膜切除并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单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基础上,对56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单管状吻合器与荷包钳做保肛手术。随访2年,回顾性分析其根治性、术后排便功能、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病理学检查无切端癌残留,无大便失禁,无吻合口漏发生,吻合口狭窄2例,发生率4%(2/56),术后随访2年,局部复发3例,复发率为5%(3/56),患者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全直肠系膜切除应用单吻合器与荷包钳用于低位直肠癌可提高保肛率,且该方法经济、实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4.
经肺动脉与支气管动脉血管造影的CTA观察原发肺癌的血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支气管动脉(BA)和肺动脉(PA)造影CTA观察肺癌血供情况。方法前瞻性观察6例支气管肺癌患者,分别行体循环动脉和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留置BA导管与PA导管行CTBA与CTPA,观察BA与PA对肺癌的血供。结果CTPA上,无体动脉与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肿瘤未见强化,有体动脉或左心强化的图像上见肿瘤边缘强化,CT强化值为10.0~45.6 Hu。CTBA上肿瘤部分明显强化,CT强化值为150.3~320.7 Hu,可见杂乱无章的肿瘤血管影,3例见纵隔淋巴结强化。结论本组病例观察表明原发性肺癌由BA为主的多发体循环动脉供血,未发现PA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05.
BACKGROUND: Major depression has been associated cross-sectionally with increased cell-mediated immune activation but causality has been difficult to establish. This study prospectively investigated the hypothesis that baseline level of immune activation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during interferon-alpha (IFN-alpha) treatment. METHODS: Sixteen hepatitis C patients without psychiatric disorder underwent IFN-alpha treatment.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starting treatment. Presence of a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MDD) was assessed at baseline and several times during treatment. RESULTS: Baseline 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 (sIL-2r), interleukin-6 (IL-6), and interleukin-10 (IL-10)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five subjects that developed MDD during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those that did not, with standardized effect sizes of 1.08, 1.16, and 1.25, respectively, controlling for marijuana use, cigarette smoking, and baseline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CONCLUSIONS: Results suggest that increased immune activation, rather than an epiphenomenon, is a causal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DD.  相似文献   
106.
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阴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年间(1994-2004年)76例AFP阴性肝癌患者和2年间(2002-2003年)102例AFP阳性肝癌患者在性别、临床表现、合并疾病[乙型肝炎和(或)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FP阴性肝癌患者消瘦乏力、腹痛、腹部肿块的症状少于AFP阳性肝癌患者(分别为55.3%vs82.4%、56.6%vs75.5%、13.2%vs45.1%,均P<0.05),合并乙型肝炎较AFP阳性肝癌少(68.4%vs93.1%,P<0.05),Child-Pugh分级中A级显著多于AFP阳性肝癌(56.6%vs32.4%,P<0.05),而C级显著少于AFP阳性肝癌(2.6%vs16.7%,P<0.05);AFP阴性肝癌患者中γGT异常者的比例少于AFP阳性肝癌(64.5%vs84.3%,P<0.05)。两组患者在黄疸、腹水、肝硬化和Child-Pugh分级中B级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FP阴性肝癌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诊断...  相似文献   
107.
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的炎性反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手术患者全身和腹腔炎性反应的差异,为腹腔镜手术对结直肠肿瘤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1例2004年4-8月间收治的乙状结肠和直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手术25例(LAP组),开腹手术26例(OPEN组)。术毕骶前留置引流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炎性反应及与手术相关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术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肿瘤Dukes分期和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LAP组占有明显优势(P<0.05)。腹腔引流量在术后第1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4 d,LAP组明显低于OPEN组(P<0.05)。LAP组术后第1天,周围血中性粒细胞[(7.30±2.62)×10~9/L]、白介素(IL)-10[(19.46±3.31)pg/ml]和C反应蛋白(CRP)[(2.76±2.17)mg/dl]水平均显著低于OPEN组(P<0.05)。术后第4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腹腔引流液的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LAP组IL-10 [(22.53±15.47)pg/ml]明显低于OPEN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腹腔炎性反应与开腹手术相当,而全身炎性反应较开腹手术轻。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临床上体现出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天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8.
109.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PRL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黎芦醇对垂体腺瘤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的影响,及其对雌激素的拮抗作用。方法 在无血清无酚红的培养条件下,白黎芦醇单独或与雌二醇联合作用于GH3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用免疫荧光法、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泌乳素的表达情况。结果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具有刺激和抑制双相作用,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并且白黎芦醇使GH3细胞中PRL阳性细胞比例下降。同时,白黎芦醇抑制泌乳素的合成。白黎芦醇对雌二醇诱发的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拮抗作用.但对泌乳素合成的拮抗作用较强,而雌二醇刺激细胞增殖作用较其诱发泌乳素合成作用强。结论 白黎芦醇对GH3细胞增殖和泌乳素合成均有抑制作用,从两方面发挥着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颅底中线区不同部位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入路和切除方式,并分析特殊类型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93例,男性26例,女性67例;平均年龄48.4岁。术前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肿瘤部位,选择相应手术入路,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80例(86.02%),大部分切除13例(13.98%),死亡1例(10.75%)。除单条颅神经功能术前完全丧失外,术后神经功能改善者75例(81.52%),不变者10例(10.86%),加重者7例(7.6%)。经6月 ̄7年随访,13例(14.13%)肿瘤复发。结论颅底中线区大型和巨大型脑膜瘤手术切除难度大。要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必须选择正确手术入路,采用分块切除方式,精心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