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8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100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23篇
口腔科学   76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19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279篇
特种医学   54篇
外科学   133篇
综合类   57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871篇
药学   220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308篇
  2020年   240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81篇
  2012年   381篇
  2011年   335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78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09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47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赵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54-355
目的: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采用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26例(2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结果:在26眼中显效25眼,复发1眼,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自体带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可有效维持角膜上皮与结膜上皮之间的屏障途径,阻止结膜上皮长入和新生血管形成,并使结膜下成纤维增殖抑制,睑球粘连松解,从而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最佳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连续治疗的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54例(77眼),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单纯角膜溃疡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组21眼,角膜溃疡及邻近球结膜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组19眼,板层角膜移植术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环孢霉素A组37眼,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角膜溃疡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为48%,复发率为33%。角膜溃疡联合临近球结膜切除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一次性手术治愈率为68%,复发率为26%。板层角膜移植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组一次性治愈率为76%,复发率为24%。结论:角膜溃疡及邻近球结膜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应用地塞米松及环孢霉素A眼液是目前治疗蚕蚀性角膜溃疡的最佳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手术并发症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LASEK治疗等效球镜为-7.25~14.50D的高度近视眼53例(106眼),对术中和术后产生的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并发症主要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破碎、游离、皱褶、局限性缺损等,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屈光度回退、眩光、上皮瓣溶解等。结论:严格掌握LASEK的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和正确处理角膜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保证LASEK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安贺拉(酮咯酸氨丁三醇)、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计算出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双氯芬酸钠、安贺拉(酮咯酸氨丁三醇)、地塞米松及洁霉素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双氯芬酸钠与安贺拉3个对应浓度的比较中,24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61.4%、42.1%及0,安贺拉组均为0;48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81.0%、70.2%、47.6%,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38.1%、31.0%和0;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95.0%、95.0%、54.0%,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59.1%、47.2%和33.2%.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原液浓度比较中,24、4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93.0%、94.0%、96.0%,洁霉素为24.6%、51.2%、79.1%,地塞米松为45.6%、69.0%、80.0%.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二分之一原液浓度比较中,24、4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68.4%、91.7%、95.0%,洁霉素为12.3%、26.2%、49.0%,地塞米松为12.3%、54.6%、55.0%.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与安贺拉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以双氯芬酸钠抑制作用最强,强于传统抗增殖药地塞米松,在抑制LASIK术后上皮植入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楠  刘向前 《眼科新进展》2004,24(5):383-384
目的 探讨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翼状胬肉切除术 (A组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球结膜移植术 (B组 )和新型的结膜瓣转位术 (C组 )治疗翼状胬肉方法学的研究 ,对比 3组手术方法 2a复发率及创面修复时间。结果 A组角膜创面修复时间平均为 8.5 2d ,B组 4 .85d、C组 4 .4 1d。经 2a以上随访 ,A组治愈率为77 8% ,B组为 10 0 %、C组为 10 0 % .结论 新型结膜瓣转位术治疗翼状胬肉 ,与传统方法相比 ,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小 ,恢复快 ,复发率低等优点 ,是目前治疗翼状胬肉很有前途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6.
龙琴  褚仁远 《眼视光学杂志》2004,6(4):233-234,237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不同位置切口对角膜高度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伴有角膜高度散光的34例(34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根据术前角膜散光轴向选择白内障切口位置,同时保护原有滤过泡。观察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W、4W、12W、24W角膜散光度较术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3,0.010,0.(109,0.011);术后1W、4W、12W和24W角膜散光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21)。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的白内障摘除术选择不同位置切口所产生的手术性散光使切口方向上的屈光力减少,而使与其垂直轴向上屈光力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术前角膜高度散光。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orbscan Ⅱ的测量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使用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测量lasik 113例226眼及lasek 14例27眼,使用orbscan Ⅱ系统和A超角膜测厚仪,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1月测量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后表面屈光力。并对测量值进行分析。结果 lasik组和lasek组,Orbscan Ⅱ术前测量的角膜厚度均较A超值高,而术后均较A超值低;术后lasik组和lasek组的角膜后表面屈光力较术前均有增加.结论 Orbscan Ⅱ测量的准确性较高,但对于角膜较薄的患眼,要进行测量误差的校正。  相似文献   
88.
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穿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角膜溃疡穿孔行多层羊膜移植术。术后观察3~12月。结果12例中10例(83.33%)角膜穿孔瘢痕愈合;2例羊膜融解,穿孔未愈。结论多层羊膜移植治疗角膜溃疡穿孔是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1 3例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213只眼手术前及手术后1周、1、3个月时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其中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78只眼,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白内障摘除手术135只眼;硅油填充34只眼,C3F8填充53只眼,无眼内填充物者126只眼。 结果 单纯玻璃体切割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后囊完整组手术前后不同时期角膜内皮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P均>0.05);无后囊且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组手术后较手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明显减少,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摘除且晶状体后囊不完整者,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01-103)  相似文献   
90.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aocular pressure (IOP) and refractive errors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IOP, CCT and refractive errors were measured in the right eyes of 1855 subjects, aged 40-82 years, in a cross-sectional study design.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by refractive status: hyperopia, emmetropia, mild myopia, moderate myopia, or high myopia. With adjustments for age, CCT, blood pressure, obesity, education, hypertension, diabetes, and smoking status, IOP was estimated for each refractive status using a general linear model. RESULTS: IOP increased with advancing degrees of myopia, even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CCT,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p = 0.011). Estimated IOP of moderate myop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emmetropia (p = 0.022).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confirm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IOP and increasing degrees of myopia. This finding would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laucoma and myopia might be pressure med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