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5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160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2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目的:运用fMR 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的激活异同。方法:8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的2次针刺刺激,分别进行fMR I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ROIs)的激活几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区的激活数量、激活强度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有皮部浅刺多激活各浅表脑区,而常规针刺还能激活较为内在的某些核团和小脑的趋势。结论:外关穴配伍阳陵泉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均能激活脑部不同功能区,有趋势表明,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主要激活的脑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针刺留针与否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浸润及神经组织缺血程度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留针组及针刺不留针组。针刺留针组在造模后2 h、24 h针刺三阴交、内关、人中,留针30 min;针刺不留针组针刺时间、穴位与针刺留针组相同,针刺后即起针。造模48 h后,取脑固定后行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浸润白细胞计数和神经组织缺血程度。结果:针刺留针组与针刺不留针组浸润白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组织缺血程度较模型组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留针组与针刺不留针组脑组织中浸润白细胞数及神经组织缺血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明显减少脑缺血坏死周边区的白细胞浸润,减轻神经细胞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93.
石宁  怀旭 《中国医药》2012,7(4):495-496
目的 比较下颌第二磨牙的不同类型根管采用热牙胶法及冷侧压法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 下颌第二磨牙诊断为牙髓炎或根尖炎的患牙120颗.其中I、C型根管各60例,随机采用热牙胶法及冷侧压法对患牙进行根管治疗,根据术后X线观察根管三维充填严密性、术后疼痛反应及1年后复诊效果来评价不同类型的根管采用两种不同根充方法的疗效.结果 下颌第二磨牙I型根管用热牙胶及冷侧压法根管充填其恰填率、术后疼痛率及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冷侧压组比较,热牙胶对C型根管治疗的恰填率高、术后失败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0% (27/30)比66.7%(20/30),6.7%(2/30)比26.7%(8/30),P均<0.05].结论 对于I型根管两种根充方法效果基本相同;C型根管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优于冷侧压法.  相似文献   
94.
吴俊  樊明文  范兵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2010,26(2):251-252,255
目的:研究在下颌磨牙不同锥度的根管中,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根尖封闭性与根管充填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30颗近中根为单根的下颌磨牙,其根管有两个独立的根管口与根尖孔,截去牙冠及远中根后将近中两根管分别预备为0.06与0.10锥度,采用垂直加压充填技术进行充填。运用染色透明法观察根管封闭效果及根管充填质量。结果:0.06锥度根管微渗漏平均为(1.20±0.70)mm,0.10锥度根管微渗漏平均为(0.43±0.29)mm(P〈0.01)。0.06锥度根管组超充8例,0.10锥度根管组超充1例(P〈0.05)。结论:在下颌磨牙采用垂直加压技术时0.10锥度根管能得到更好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透刺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TMD患者采用颊车透刺下关、太阳透刺下关为主,并配合TDP颞下颌关节区照射治疗2个疗程,然后评价颞下颌关节疼痛VAS积分、张口度及临床疗效。结果:颞下颌关节疼痛VAS积分显著减少(P〈0.05),关节开口度显著增加(P〈0.05),总有效率为96.7%。结论:毫针透刺加TDP治疗能显著缓解颞下颌关节区的疼痛,恢复关节正常功能,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较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6.
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功能区激活的异同。方法:7例青年志愿者分别接受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脑部扫描。统计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状态下脑部各感兴趣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激活强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左右不同脑区的激活概率、激活点数和激活强度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常规针刺对双侧颞叶和左侧枕叶、右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皮部浅刺对右侧枕叶、左侧小脑有相对集中的激活。结论:内关穴皮部浅刺和常规针刺对不同脑部功能区激活无显著性差异,但表现有常规针刺更能激活双侧颞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7.
陈黎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脑,病机以心肝火旺、脑窍失养、五脏功能失调为基础。若感受外邪,外风入里引动内风或加重内风。陈主任在辨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耳穴揿针进行干预,以达到抑肝清心、安神养脑的效果,进而改善抽动症状,疗效满意。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分析不同降温方式在发热患儿体温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发热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药物降温组和混合降温组,每组200例.药物降温组采用口服药物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混合降温组采用布洛芬混悬液加温水擦浴组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降温幅度,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 混合降温组在T1-T0、T2-T1、T3-T2时间点降温幅度均明显大于药物降温组(P<0.05).两组降温前后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混合降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纯药物降温组均较高,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发热患儿体温管理采取布洛芬混悬液联合温水擦浴组效果更明显,能提高降温幅度,缓解疼痛,但降温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较多,应根据患儿病情及家属意愿选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利用触发点疼痛原理对肱骨外上髁炎进行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2~2006年骨科门诊35例被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主要累及肘外侧肌群.对发现有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部位反复针刺、牵张锻炼和多种维生素、复方或冠心丹参片.结果 35例肱骨外上髁炎的患者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治疗前后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4±1.03和1.2±0.4(P<0.001).结论 肱骨外上髁肘外侧肌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原因,对受累肌肉进行触发点疼痛治疗是一简易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周巨伦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39-140,142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合格受试病例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温针灸、西药口服治疗来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变化情况,通过疗效标准以评定疗效。结果本研究入组病例依从性良好,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选穴位为临床常用穴位,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等不良反应记录。对照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法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低下比西药疗法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方便、省时、刺激温和、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