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9篇
  免费   112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84篇
基础医学   2226篇
口腔科学   435篇
临床医学   2573篇
内科学   443篇
皮肤病学   192篇
神经病学   440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科学   419篇
综合类   363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3691篇
眼科学   98篇
药学   912篇
  129篇
中国医学   234篇
肿瘤学   7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289篇
  2022年   363篇
  2021年   579篇
  2020年   576篇
  2019年   411篇
  2018年   379篇
  2017年   487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1163篇
  2013年   1254篇
  2012年   1236篇
  2011年   1205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895篇
  2008年   917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38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 整合教学在内分泌科轮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效果。方法 将80名在内分泌科轮转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PBL-CBL整合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每组40人,轮转期为3个月。记录两组学生入科和出科时专业考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采用SPSS 20.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结果 两组学生基线情况一致,经过3个月的转轮期后,与入科前相比,试验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人际交往能力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BL-CBL整合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内分泌轮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分析影响广州地区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要素,探讨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方法 采用自编的《医学生自主学习问卷》对广州市6所高等院校的2 480名医学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学生专业与自主学习频率(χ2=21.33,P<0.001)、性别与自主学习有效性(χ2=4.86,P=0.027)、学年制与自主学习必要性认知(χ2=4.65,P=0.031)、家庭指导与自主学习方法选择能力适宜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3,P<0.001)。结论 学校、个人和家庭共同影响医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方应该相互协作,提高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育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03.
背景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简称定向医学生)的免费培养工作是缓解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匮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的重要举措。目的 探索我国定向医学生培养的研究热点、研究动态和未来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02-15,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检索2010-01-01至2021-12-31发表的关于定向医学生培养相关论文,统计其发文量,运用Cite Space软件对样本文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598篇文献,关于定向医学生培养研究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达到历年顶峰(n=81)。该领域存在5个大的作者群,发文量排在前3位的机构为赣南医学院[113篇(18.9%)]、广西医科大学[40篇(6.7%)]及新乡医学院[28篇(4.7%)]。关键词词频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订单定向”(70次)、“定向生”(57次)、“人才培养”(44次)。关键词聚类图谱得到“#0学习动力”“#1教学模式”“#2定向培养”“#3影响因素”“#4全科医学”“#5基层”“#6医学院”“#7医学生”8个聚类主题。最强突现词显示,排在前3位...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大学生睡眠质量、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采用错失恐惧量表、社交媒体倦怠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简体中文版对30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错失恐惧、社交媒体倦怠、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之间呈两两正相关;错失恐惧能正向预测社交媒体倦怠;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和社交媒体倦怠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且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在错失恐惧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负性情绪各维度效应皆成立。 结论 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能够为错失恐惧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提供一个解释机制,大学生的错失恐惧既可以直接影响其社交媒体倦怠水平,也可以通过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独立中介效应以及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链式中介效应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5.
262名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初中生家庭环境与焦虑的相关程度.方法 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河北省定州市262名初中学生进行家庭环境和焦虑的问卷调查.结果 ①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与状态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与状态焦虑显著正相关;②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现,组织性与特质焦虑显著负相关;矛盾性、成功性与特质焦虑显著正相关.结论 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06.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调查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状况.方法 采用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对35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轻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23.5%,中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为43.0%,高度学习倦怠的检出率7%;②性别对学习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有显著的影响;③学习倦怠对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生活满意度、健康满意度及专业满意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 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比较严重,需要进一步探究以改善其学习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考察大学生韩剧收看情形,对韩国文化在认知、态度与行为层面的认同情形,以及大学生收看韩剧与韩国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访谈法、问卷法调查浙江师范大学380名学生.结果 92.2%大学生都收看过韩剧,收看情形相当普遍,剧情内容((x-)=3.92)、偶像演员的服装造型((x-)=3.78)和音乐等特性((x-)=3.29)是吸引大学生收看的主要原因.收看韩剧的大学生对韩国文化的认同程度颇高,以"向往韩国型"(t=-3.530,P<0.01)的认同类型居多.不同性别大学生在收看韩剧及对韩国文化认同上有显著差异(t=-3.537,P<0.01).收看韩剧与韩国文化的认同之间有显著相关(F=61.570,P<0.01).结论 多数大学生收看韩剧,但不会盲目模仿.韩剧传达的信息促使大学生对韩文化产生认同.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影响医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探寻其理论依据。方法用EPQ量表对601名医学生进行团体测验,其数据在WJZ心理测验软件上预处理后转入电子表格,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Q量表中E、N、P、L的均值、标准差与常模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L3个维度间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当以EPQ为因变量,15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时,进入回归方程的主要是人际关系、家庭、学校教养(育)方式、经济状况、身心伤害否及自我形象、才能、专业的满意度。结论医学生的人格特征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形戍过程与上述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揭示双性化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所不同类型院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取向及主观幸福感进行了测评。结果大部分学生的性别角色趋于双性化,但男女同学趋于双性化的程度有所不同,男女大学生不同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同。结论不论男女,男性化取向的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上的得分高一些;对男生而言,双性化取向的男生在情感维度上的得分高一些;对女生而言,男性化水平高的女生在情感维度上的得分高一些。  相似文献   
110.
The Psychosomatic Symptom Checklist (PSC), a questionnaire assessing psychosomatic symptoms, was administered to two separate samples of college students. For Sample 1 (N=698),the questionnaire was readministered to three separate subsets at intervals of either 1 week (N=143),4 weeks (N=74),or 8 weeks (N=48).Each subset of subjects recompleted the PSC on only one of the three retest intervals. Based on the initial administr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normative data revealed a mean total score of 23.7, suggesting a relatively low degree of psychosomatic symptoms in this group. Although total scores decreased slightly over time, test-retest correlations remained high (r>0.80, P<0.0001).Individual item correlations varied and also decreased across time;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correlations was greater than r=0.50 throughout. Sample 2 (N=249)completed the PSC, 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 (BDI), 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X), and Rathus Assertiveness Scale (RAS), and intercorrelations were computed between these measures. This analysis revealed little overlap between the psychosomatic complaints assessed by the PSC and other commonly used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Finally, a factor analysis revealed one major factor on which all but 2 of the 17 questionnaire items loaded significant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PSC is sensitive to psychosomatic distress and remains reliable over time.This reaserch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Grants NS-15235 and NS-16891 from NINC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