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1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19篇
口腔科学   1671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51篇
皮肤病学   30篇
神经病学   291篇
特种医学   61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73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4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72.
目的:评价120例中国成年人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为口腔美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在华北、东南、西南地区三家口腔医院的义齿加工中心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上颌石膏模型,拍摄标准数码照片,以ImageJ软件测量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和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评价相邻上前牙的宽度比与黄金分割比例和Preston比例有无差异,上前牙临床冠的宽长比与理想值0.80有无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中国成年人的上前牙美学比例有无差异。结果: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为0.724±0.047,尖牙与侧切牙的宽度比为0.814±0.092;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分别为0.848±0.072、0.834±0.094、0.883±0.098;上述比例与既往理想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性别、左右两侧和不同地域进行比较,侧切牙与中切牙的宽度比: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730±0.044和0.718±0.050)、华北地区比西南地区小(分别为0.711±0.051和0.731±0.044);中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55±0.074和0.835±0.068)、右侧比左侧大(分别为0.855±0.073和0.842±0.072);侧切牙的临床冠宽长比:女性比男性大(分别为0.843±0.097和0.817±0.084);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成年人上前牙美学比例具有自身特点,应用时需考虑性别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7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147-150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口腔缺牙现状及口腔修复的效果现状。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口腔健康检查的182例湖州地区老年人群(年龄≥60周岁)为研究对象,记录不同年龄段、性别及地区牙列缺失、牙列缺损率及修复现状。结果 182例入选者中,牙列缺失34例(18.68%),牙列缺损128例(70.33%);182例入选者中,牙列缺失修复率为91.18%,牙列缺损修复率为40.63%;女性组牙列缺损率与总口腔缺牙率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牙列缺失率、牙列缺失修复率、牙列缺损修复率及总口腔缺牙修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牙列缺损率与总口腔缺牙率高于低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牙列缺失率、牙列缺失修复率、牙列缺损修复率及总口腔缺牙修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组牙列缺损率、总口腔缺牙率均低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组牙列缺损修复率与总口腔缺牙修复率均高于农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牙列缺失率、牙列缺失修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与年龄间口腔修复类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口腔修复类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群牙列缺损率较高,但牙列缺损修复率较低,应积极加强健康宣教,以进一步提高其口腔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对牙槽窝颊侧骨板高度及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4只成年Beagle犬双侧下颌及第二、三、四前磨牙的远中根作为实验位点。采用平行对照随机分为以下3组:(1)血液充盈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血液充盈后关闭创口;(2)Bio-Oss Collagen组:拔除前磨牙远中根,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牙槽窝表面覆盖Bio-Gide,严密关闭创口;(3)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去除前磨牙远中根牙冠及牙根的舌侧部分,保留颊侧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牙槽窝后关闭创口。术后12周拍摄Beagle犬下颌锥形束CT(CBCT),比较颊侧骨板高度变化以及牙槽窝内的成骨情况。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颊侧骨板高度吸收量进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 = 0.05。 结果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1.63 ± 0.67)mm,Bio-Oss Collagen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77 ± 0.58)mm,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高度降低(0.06 ± 0.10)mm。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5,P = 0.027),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血液充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361,P= 0.001),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颊侧骨板吸收量小于Bio-Oss Collage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60,P= 0.024)。术后12周血液充盈组牙槽窝中间区域显示低密影,Bio-Oss Collagen组牙槽窝高密影,形态与牙根轮廓相似,部分牙根+血液充盈组可见较多地松质骨影像。 结论牙槽窝内保留颊侧部分牙根,相比牙槽窝内植入Bio-Oss Collagen,能更好地保存颊侧骨板高度。保留颊侧部分牙根具有促进牙槽窝内骨生成,加快牙槽窝骨愈合速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比较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不同医嘱告知形式对疼痛、出血、肿胀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降低智牙拔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1组术后接受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第2组术后医嘱书面告知,第3组术后医嘱口头和书面同时告知。术前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术后7 d记录并分析患者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和对医疗行为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0例受试者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24.6±2.6)岁。结果表明,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书面医嘱组(P=0.001)和口头加书面医嘱组(P=0.000),患者满意度最低;同时接受口头和书面医嘱告知的患者,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 术后医嘱告知方式可以显著影响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强度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6.
纳入患者40例,其中上颌侧切牙缺失的正畸患者20例,根据缺牙部位以及拔牙模式不同分3组;将需要常规拔牙的患者20例设为第四组,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第一、二、三组在矫治后期将尖牙进行调磨或瓷贴面修复。测量矫治前后模型的Bolton指数,第一、二、三组测量时将前磨牙纳入前牙量范畴。将第一、二、三组与第四组进行统计学比较,两两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上颌侧切牙先天缺失或过小畸形设计拔牙矫治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估漂白凝胶和洁白牙贴对3种不同的玻璃离子水门汀类材料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在45颗离体健康前磨牙的颊舌侧制备Ⅴ类洞,随机分为A、B、C组,分别使用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KetacTM Molar Easymix、复合体F2000、复合体Dyract AP充填,每个大组再分为3个亚组,第1组和第2组分别使用质量分数14%过氧化氢(HP)洁白牙贴和10%过氧化脲(CP)凝胶进行漂白,第3组为对照组。所有样本置入37 ℃蒸馏水中保存7 d后冷热循环500次,然后进行漂白。漂白21 d后置于碱性品红溶液中染色24 h,沿牙体长轴通过充填体中央颊舌向剖开牙齿,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染料渗入窝洞壁的深度。结果2种漂白方式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没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2种漂白方式对B、C组的微渗漏均没有产生明显影响(P>0.05),但均可使A组的微渗漏增加(P<0.05)。结论10%CP凝胶和14%HP洁白牙贴对充填体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漂白不会影响复合体的微渗漏,但会增加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微渗漏。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釉基质蛋白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成牙本质分化的影响,为牙本质的组织工程学研究提供有效的生物活性物质.方法 将HDPC接种于6孔板(2×105个/孔)后分为5组,分别加入含1、10、100 mg/L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分别为EMP 1、10、100 mg/L组)、10-8 mol/L地塞米松及100 mg/L抗坏血酸(dexamethasone and ascorbic acid,Dex-AA组)、单纯基础培养液(对照组).于培养1、5、10 d分别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试剂盒检测ALP活性,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成牙本质相关基因牙本质基质蛋白1(dentine matrix protein-1,DMP-1)及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e sialophosphoprotein,DSPP)的表达,应用2-△△CT方法得出具体数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与Post Hoe 检验,用茜素红染色检测并定量分析矿化情况.结果 各组ALP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调,培养1d后各组AL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 d后EMP 10、100 mg/L组及Dex-AA组ALP活性显著增高,分别达到7.573±0.267、6.119±0.502、5.846±0.09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d后10 mg/L EMP组及Dex-AA组ALP活性增高更显著,分别达21.035±0.149、13.223±0.797,与对照组(5.825±0.40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d后各组DMP-1及DSPP mRNA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养10 d后10 mg/L EMP组DMP-1和DSPP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分别达到14.791±0.164、12.238±0.421.培养10 d后各组均有矿化,10 mg/L EMP组钙离子浓度[(191.8±2.0)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81.1±8.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适当浓度的EMP对HDPC的成牙本质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用牙刷和牙线进行机械性菌斑控制对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的影响。方法检查者单盲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54名唾液中检出变形链球菌的3岁学龄前儿童纳入该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菌斑染色后,口腔医学生给实验组儿童用牙刷和牙线彻底清洁牙面菌斑,不用牙膏,每天一次,共10次。用Dentocult SMStrip mutans(D-SM)监测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水平。结果 10次机械性菌斑控制结束后,实验组的D-SM值由基线的1.82下降到0.95(P<0.001),干预结束后2周D-SM值上升到1.62。对照组D-SM值的波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彻底的单纯机械性菌斑控制能降低学龄前儿童变形链球菌水平,干预结束后该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护牙素对金属烤瓷全冠基牙制备后牙齿表面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拔除的阻生牙20颗,按照金属烤瓷全冠制备要求预备基牙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颗。实验组基牙表面开窗区涂布护牙素,对照组不作其他处理,然后置于37℃蒸馏水中恒温水浴30 min。2组标本脱水干燥后,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态。结果扫描电镜下对照组基牙表面条纹状痕迹明显,凹凸不平,牙面呈凌乱的疏松无定形状态。实验组牙面表面痕迹较浅,见密集钙质小团的沉积覆盖牙面。结论金属烤瓷全冠的基牙预备后,使用护牙素可以改变牙齿表面微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