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3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87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92篇
综合类   667篇
预防医学   86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180篇
中国医学   891篇
肿瘤学   2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1.
目的:观察肾毒血清性肾炎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肾炎益气液对该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肾毒血清性肾炎模型,常规电镜制片、染色,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注射肾毒血清(NTS)后,病理组大鼠电镜下可见明显的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毛细血管腔闭塞及上皮下、内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等多种病理损伤性变化。而肾炎益气液组上述病变有所减轻。结论: 肾炎益气液有不同程度减轻肾小球电镜下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益元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以四君子汤加味研制而成的益元止泻颗粒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元止泻颗粒对大黄煎剂所致脾虚泄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 益元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能增加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论 益元止泻颗粒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脾虚泄泻的恢复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急性胰腺炎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分别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雷尼替丁与复方丹参静滴,连用4-7天,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5.71%、4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药联合应用不仅可减轻本病的炎症病变,且可改善心肌细胞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脂糖舒对正常小鼠和糖尿病小鼠胃肠推进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整体胃排空试验和小肠推进试验,测定脂糖舒对两种不同状况下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并将这些指标分别与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阿托品三药物比较。结果:脂糖舒除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无明显影响外(P>0.05),对糖尿病小鼠的胃排空和对正常小鼠及糖尿病小鼠的小肠推进都有明显促进作用(P<0.01)。结论:脂糖舒有一定的胃肠推进运动作用,其作用机制似乙酰胆碱或新斯的明。  相似文献   
25.
乙肝清胶囊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本实验观察乙肝清胶囊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和D-氨基半乳糖(D-Gal),造成动物急性实验性肝损伤,测定小鼠和大鼠血清GPT和LDH,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乙肝清胶囊灌胃给药对CCl4和D-Gal急性肝损伤所引起的小鼠和大鼠GPT和LDH升高,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和大鼠肝组织病理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1-2g/kg与联苯双酯15mg/kg作用效果接近。结论:乙肝清胶囊对化学物质的所引起的小鼠和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26.
傅斌  范姝  万军  包奇昌  周微红  黄勇 《中草药》2023,54(7):2182-2186
目的 探讨灵宝护心丹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抚州市中医医院内科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每天3次,每次4粒),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灵宝护心丹(每天3次,每次4粒),治疗24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24 h动态心电图指标、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84.0%,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86.0%,对照组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心率、总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24 h全部正常心室搏动间距(R wave-R wave,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24 h连续5 min节段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sequential five-minute R-R interval means,SDA...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功能屏障、肝功能、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5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西医组(n=78)和辨证组(n=79)。西医组给予西医治疗,辨证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腑解毒方灌肠联合六合丹外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中医症候积分、疗效、28 d病死率、血清学指标。结果:辨证组总有效率高于西医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淀粉酶及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谷草转氨酶(AST)、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辨证组低于西医组(均P<0.05)。两组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解毒方联合六合丹辅助西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促进腹痛、腹胀的缓解,保护肠功能屏障,抑制炎症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明确中药脂肝清对高脂血症防治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饲喂高脂饲料复制高胆固醇血症家兔模型,观察血清和肝脂质代谢,并且采用脂肝清进行预防实验,同时与一类降脂药洛伐他汀 (Lovastatine)作对照。结果: 1)中药明显降低血清TC、LDL C、TC/HDL C比值 (P<0.01或P<0.05),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活力 (P<0.01).2)中药明显降低肝TC、TG及LDL C含量。结论: 脂肝清具有调整血清脂质代谢,促进肝组织中脂质的排泄及保护肝功能等作用。  相似文献   
29.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 :徽州歙县定潭“张一帖”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帖”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 ,传承至今 ,计 45 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 ,传有“末药”等名方 ,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30.
脂糖舒对大鼠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观察纯中药复方脂糖舒对小肠运动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组,采用离休肠平滑肌实验装置,应用三种不同浓度脂糖舒(0.20%、0.60%、1.20%),观察其对离体十二指肠和回肠自发运动的作用及高浓度脂糖舒(1.20%)对乙酰胆碱、氯化钡、肾上腺素的拮抗作用。结果:各浓度脂糖舒对十二指肠自发运动均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大而增强;高浓度脂糖舒对乙酰胆碱、氯化钡、紧不素有拮抗作用,对乙酰胆碱的拮抗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