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298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7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4篇
  3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目的 探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治疗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例(12指)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12~34岁,平均20.4岁。烧伤7例,碾压伤4例,绞伤1例。示指5指,中指3指,环指3指,小指1指。患指屈曲畸形程度按照McCauley对指间关节屈曲畸形分类,Ⅲ型10例,Ⅳ型2例。术中彻底松解手指瘢痕挛缩矫正屈曲畸形后皮肤缺损面积为2.8 cm×2.5 cm~3.9 cm×3.0 cm,采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皮瓣质地、外观、感觉恢复情况,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手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12指)手术顺利完成,皮瓣及供区移植皮片全部存活。1例术后皮瓣出现瘀紫、皮缘少许坏死,延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14.6个月(13~17个月),皮瓣外观良好、质地柔软、无臃肿。皮瓣两点分辨觉达4~8 mm,平均5.7 mm,3例出现异位感觉定位现象。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1.7%;患指屈曲畸形矫正,主动伸屈功能得到改善,未再次出现瘢痕挛缩及屈曲畸形。结论 应用带神经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松解瘢痕后软组织缺损,携带神经可重建感觉功能,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术后手指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修复手指瘢痕挛缩屈曲畸形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22.
现阶段硕士研究生的临床教学中存在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尚不充分、教师学员认识不足、思政元素发掘不够、教学体系建设尚不成熟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完善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基于病种的课程思政链、教学实施策略3个方面入手,将不同的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骨科临床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初步探索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为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及推进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823.
王非  黄旭慧  黄欣  林奎  刘钢 《药学研究》2017,36(11):676-678
目的 运用自开发临床营养支持软件辅助筛查老年医院骨外科成人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并分析临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 使用自开发"个体化临床营养支持软件"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微型营养评价简法(MNA-SF)结合的方法前瞻性评定我院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符合入选要求的骨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状况并进行营养治疗方案合理性点评.结果 共112例纳入研究,患者平均年龄(81.4±4.7)岁,微型营养评价简法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67.9%和51.8%,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0%(BMI<18.5 kg·m-2);112例患者中,总的营养支持率为81.3%,单用肠内营养(77.4%)、肠外营养(20.4%),肠外营养作为肠内补充支持2例.肠外营养单瓶输注76.2%,"全合一"3 L袋输注23.8%;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82.8%和79.6%.结论 目前临床经验营养支持方案不合理比例较高,营养支持软件临床应用模式开展将有利于医院个体化临床营养支持工作的全面落实和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24.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综合ICU收治的 86 例骨科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骨折类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 分级、手术时间、切口类型、是否输血、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等资料,并根据术后30 d内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例患者中术后发生感染14例 (16.28% ), 设为感染组; 未发生感染 72 例 (83.72% ), 设为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感染组年龄≥65 岁、手术时间≥2 h、切口类型为Ⅲ类、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ICU 入住时间≥7 d 以及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感染组(χ2= 9.260、11.427、9.108、5.917、16.124、9.101、15.849, P = 0.002、P = 0.001、P = 0.011、P = 0.015、P < 0.001、P = 0.003、P <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2 h、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合并糖尿病是ICU骨科术后患者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为 1.190 ~ 9.430、1.550 ~ 17.957、1.328 ~ 17.859、2.244 ~ 16.702, P = 0.022、0.008、0.017、0.000)。结论 ICU 骨科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与手术时间、是否进行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25.
目的探讨机器人在骨科领域应用的全球研究热点和趋势。 方法通过Wed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数据库"检索2022年04月前关于机器人在骨科应用的文献,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共现分析等可视化转化,分析机器人在骨科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结果共检索出1 051篇文献,清理数据后纳入1 080篇。机器人在骨科应用的全球研究发文量逐年增加,2019年后增长尤为明显。其中美国发文量达525篇,数量上对全球的研究贡献最大,且论文总被引频次(37.44)及H指数(69)均最高。中国发文量(76篇)排在第三位,总被引频次(8.83)及H指数(12),排在第7位。"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KNEE SURGERY TRAUMATOLOGY ARTHROSCOPY"和"JOURNAL OF ARTHROPLASTY"杂志刊出的相关论文总量最多。匹兹堡大学、特种外科医院和哈佛大学是发文量贡献最大前三位的机构。机器人在骨科应用的研究主题主要有:前交叉韧带重建原位力学测量、关节置换辅助、手术精准性和康复功能锻炼。其中关节置换辅助和手术精准性为近年研究的主要领域。 结论机器人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和发展,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目前美国仍是其中最大贡献者,我国既往对该领域关注、投入略有不足,近年有追赶趋势。机器人辅助骨科实现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有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研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826.
目的 探讨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在临床五年制本科外科学(骨科)理论课堂辅助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2年5月,选取西南医科大学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33名学生按照单双学号分为试验组(17名)与对照组(16名)。试验组学生采用传统PPT教学+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PPT教学方式。以章节知识理论考试及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试验组章节知识理论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分别是(86.24±4.16)分和(82.50±6.06)分。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在该方法对帮助骨科疾病理解及学习满意度[3(2,3)分vs. 2(2,2)分]、对提高学习兴趣满意度[2(2,3)分vs. 2(1,2)分]、课堂创新满意度[3(3,3)分vs. 2(1.5,2)分]及课堂教学总体满意度[3(2,3)分vs. 2(2,2)分]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D数字建模联合3D打印模型辅助临床医学本科生骨科理论课堂教学,提供了三维具象模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有助于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临床理论课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27.
[]目的:了解湖南省骨科护士骨质疏松症知识掌握情况及培训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骨科护士骨质疏松症继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提高骨科护士在骨质疏松症患者护理质量及健康教育效果,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方法:对湖南省13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558名骨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骨质疏松症知识、培训需求3个部分。结果:骨科护士骨质疏松症知识平均得分为11.41±2.46分,72.3%的护士通过工作经验获得知识,17.5%的护士接受过专业培训,96.6%的护士愿意接受专业培训,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子有2个:婚姻状况、年龄。结论:湖南省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骨科护士骨质疏松症基本知识不足,骨科护士对骨质疏松症相关知识来源单一,相关机构需要设置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式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82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超声电导结合中药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回顾分析了近年来超声电导结合中药外治法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并对可能作用的机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