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5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86篇
耳鼻咽喉   1947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357篇
口腔科学   150篇
临床医学   452篇
内科学   203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90篇
特种医学   174篇
外科学   564篇
综合类   1120篇
预防医学   311篇
眼科学   196篇
药学   669篇
  4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17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03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94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47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34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Summary The concentrations of real and apparent (= real hydralazine + acid-labile hydrazones) hydralazine in maternal and umbilical plasma obtained at delivery of 6 women treated with hydralazine and atenolol for pregnancy hypertension were measur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In one of the pati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e substances were subsequently measured in breast milk. Apparent hydralazine reached higher levels in umbilical than in maternal blood. The concentration of real hydralazine seemed to be at least as high in the fetus as in the mother. On the other hand, even though the fraction of real (i.e. presumably active) hydralazine was greater in milk than in plasma,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was smaller, and the estimated dose per milk feed of 75ml would not exceed 0.013mg. Thus, hydralazine treatment of the pregnant woman would expose her fetus to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of the drug, but breast feeding would not result in a clinically relevant concentration in the infant.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鼻腔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 (FP)喷雾剂对鼻息肉组织中水通道蛋白 2 (AQP 2 )表达的影响及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 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Ⅱ型组 (3期Ⅱ型 14例 )和Ⅲ型组 (Ⅲ型 12例 ) ;Ⅱ型组又分为FP组 (7例 )和对照组 (7例 ) ,Ⅲ型组亦分为FP组 (6例 )和对照组 (6例 )。Ⅱ型组和Ⅲ型组中的FP组术前应用FP喷雾剂喷鼻 7d ,对照组术前鼻腔不予任何处理。术中取 2 6例患者的鼻息肉组织 ,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AQP 2的表达。结果 :Ⅱ型组和Ⅲ型组中的FP组鼻息肉体积明显缩小 ,鼻息肉组织中AQP 2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面密度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在FP作用下鼻息肉水肿减轻、体积缩小 ,可能与AQP 2表达减少有关 ,这为类固醇激素治疗鼻息肉作用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3.
Tuberculosis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s quite infrequent especially the nasal involvement. Isolated cases have been reported by certain authors. A ease of nasal tubercolosis is being presented for its rare sit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haemangioma.  相似文献   
84.
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塞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病的影响。方法:对18例诊断为鼻塞和腭咽平面阻塞的OSAS患者,单纯行鼻腔手术改善通气,6个月后复诊。结果:12例睡眠阻塞症状缓解,其中4例效果明显;6例无效。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由术前的29.9±2.1降至22.8±2.7;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由(75.0±2.9)%升至(83.4±2.3)%;而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无效组与有效组的术前AHI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鼻塞是OSAS的重要致病因素,早期治疗解除鼻塞是预防OSAS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鼻塞引发的OS-AS患者,早期通过鼻腔手术解除鼻塞是治疗OSAS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及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pharmacia CAP荧光免疫系统和ELISA双抗体夹心法对30例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和8例鼻中隔偏曲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中ECP及组织匀浆中ECP、IL—5的检测。结果:鼻息肉组匀浆中IL—5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组血清与匀浆中的EC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鼻息肉组匀浆中IL—5与血清中EC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98,P<0.05);与匀浆中的ECP水平也呈正相关(r=0.451,P<0.05)。结论:ECP是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标志,也是导致鼻腔炎症发生的重要因子;IL—5在鼻息肉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血清和组织中ECP水平密切相关,共同促进鼻腔炎症过程的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86.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鼻中隔软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代谢和35S-Na2SO4掺入的检测比较不同浓度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观察TGF-β1和胰岛素对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在15%血清的培养条件下,TGF-β1和胰岛素均能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且在各自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联合作用效果累加;TGF-β1、TGF-β1和胰岛素联合作用促使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量明显提高;TGF-β1使传代软骨细胞去分化提前。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胰岛素和TGF-β1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87.
目的:观察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和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与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0例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7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无效。总有效率94.4%。结论:鼻腔神经部分切断和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观察双侧卵巢切除诱导大鼠鼻黏膜上皮细胞凋亡 ,研究尼尔雌醇、大豆黄酮对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 4组 :健康对照组 ,卵巢切除组 ,卵巢切除 +尼尔雌醇组 ,卵巢切除 +大豆黄酮组。各组动物分期分 3批处死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动物鼻中隔黏膜的早期凋亡细胞。结果 双侧卵巢切除后 ,大鼠鼻黏膜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增高 ,术后 60d达到新的平衡。大豆黄酮、尼尔雌醇干预组与健康组比较 ,早期凋亡细胞无明显改变。结论 雌激素替代和大豆黄酮可通过减少凋亡细胞而保护鼻黏膜免受雌激素缺乏的损害  相似文献   
89.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
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窦内窥镜术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经上颌窦前壁钻孔行鼻窦内窥镜手术30例,疗效较好。与鼻腔、鼻窦内窥镜手术比较,该术式具有观察方便,出血少,反应轻,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