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69篇
临床医学   89篇
内科学   499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269篇
预防医学   74篇
药学   231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慢性乙型肝炎YMDD变异基因的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YMDD基因变异规律。方法对未经拉米夫啶治疗和已经治疗的3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YMDD变异基因。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YMDD变异自然存在,随着拉米夫啶用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加。结论拉米夫啶在HBV YMDD变异中起主导作用,动态检测HBV YMDD变异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LAM)治疗期间,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利用杂交捕获法检测HBVDNA;利用测序法检测HBV前S区和S区核苷酸序列。评估a决定簇突变对S蛋白抗原性的影响,同时评估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LAM治疗前HBsAg、HBeAg和HBVDNA都呈阳性,治疗36个月后HBsAg阴转,而HBeAg和HBVDNA仍呈阳性;将野生型HBV与突变型HBV的s区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前S2基因第23~55位核苷酸序列缺失。S基因区a决定簇发生氨基酸替代突变。HBV聚合酶测序分析显示rtM204位的蛋氨酸为异亮氨酸所替代,提示YIDD突变(rtM204I)。结论:LAM治疗期间HBV重叠基因突变可致HBsAg假阴性,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与乙肝病毒重叠基因突变相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分析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联合治疗的协同作用机理。方法将122例HBsAg,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随机分为三个组:①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组;②单用干扰素组;③单用拉米夫定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各组肝功能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HBVM)的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三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联合组肝功复常率为89.3%。而干扰素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65.4%和60.9%。三组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HBeAg阴转率为68.8%,HBV DNA阴转率为82.9%,干扰素组分别为44%和61.9%,拉米夫定组分别为38.1%和59.1%,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组与拉米夫定组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中干扰素组出现了相关不良反应,其余两组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氧化苦参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CHB有协同抗病毒,保肝等作用。明显改善肝功能,优于单用干扰素组或单用拉米夫定组,提高了疗效,且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拉米夫定抗HBV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患者口服拉米夫定100mg·d^-1治疗至少12个月,停药观察至少6个月。采用多引物对巢式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并对停药后HBVDNA阳性者用PCR-序列分析法检测病毒前C(PC)区和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结果:53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中C基因型占45.3%,B基因型41.5%,B+C混合基因型为3.8%,未测出A、D、E、F型。B、C基因型患者的病毒学应答在服药6个月、服药12个月及停药时无统计学差异,停药6个月后的病毒学应答有统计学差异,B基因型优于C基因型。两组患者的PC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CP变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结论:B基因型患者停药6个月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优于C基因型,C基因型较B基因型更易发生BCP变异。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3-TC)联合中药愈肝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64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3-TC和愈肝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3-TC,疗程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DNA,并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ALT下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3-TC与愈肝颗粒联合治疗CHB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为提高拉米夫定(贺普丁)抗乙肝病毒的疗效,减少贺普丁的耐药性及停药后反跳。方法 将2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Ⅰ组75例,给予贺普丁100mg/d,序贯干扰素α2b300万U,隔日肌注1次,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肌注,1次/2周。(贺普丁连用9个月,第10个月改为隔日1次,疗程1a。干扰素及微卡在贺普丁治疗后第7个月开始应用,疗程6个月)。Ⅱ组68例,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剂量和方法及疗程同工组。Ⅲ组60例,单用贺普丁100mg,1次/d,疗程及方法同前2组。结果 疗程结束时,临床症状、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的变化,Ⅰ组比后两组为好,差异显著(P〈0.01)。结论 贺普丁联合干扰素及微卡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仅在较快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等方面较Ⅱ、Ⅲ两组为好,而且在停药后复发率远较其他组为低(P〈0.01)。  相似文献   
77.
我们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1例患者血清HBsAg阴转,1例患者HBsAg血清转换,出现抗-HBs阳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8.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拉米夫定(LAM)的5年耐药发生率约为70%,耐药的发生严重影响CHB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由于阿德福韦酯(ADV)与LAM无交叉耐药位点而被用于LAM失效的CHB的挽救治疗.本研究对ADV作为LAM失效CHB的挽救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其耐药发生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采用类似的内科基础治疗,两组病例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每天一次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加血浆置换。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明显改善,ALT、SB明显下降,CHE、PTA明显上升(P〈0.05);两组HBV 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治疗组总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P〈0.05)。结论血浆置换与拉米夫定早期联合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可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快速去除各种毒素,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清肝解毒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BV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74例未间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未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治疗组40例,治疗组给予拉米夫定联合清肝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独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YMDD变异、ALT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YMDD变异发生率为8%,对照组YMDD变异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治疗YMDD变异发生率为14%,对照组YMDD变异发生率为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8,P〉0.05);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85,P〉0.05)。结论清肝解毒汤联合拉米夫定可减少HBVYMDD变异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