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63篇
  免费   738篇
  国内免费   579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775篇
口腔科学   306篇
临床医学   1122篇
内科学   13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97篇
特种医学   629篇
外科学   3572篇
综合类   210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27篇
眼科学   604篇
药学   523篇
  12篇
中国医学   1441篇
肿瘤学   86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360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235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380篇
  2014年   890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831篇
  2010年   721篇
  2009年   549篇
  2008年   532篇
  2007年   553篇
  2006年   435篇
  2005年   389篇
  2004年   357篇
  2003年   342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49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5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华  周志群  卜海富 《安徽医药》2011,15(9):1143-1144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手术相关问题。方法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按突出部位:L3/L42例,L4/L510例,L5/S114例。均采用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进行手术,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6例均获得随访。疗效按M acnab标准评定,优1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2%。结论微创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切口小,创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硬膜外应用选择性磷脂酶A2 (PLA2)抑制剂麦帕克林(mepacrine)治疗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建立椎间盘突出致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硬膜外置管,采用早期预防性给药及晚期治疗性给药方法,观察麦帕克林对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影响;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及磷酸盐缓冲液组(PBS)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和PBS组相比,早期预防性硬膜外给予麦帕克林完全抑制了大鼠1周内双侧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而当术后3周机械刺激阈值降到最低时治疗性硬膜外给予麦帕克林对疼痛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 在椎间盘突出的早期阶段,PLA2在椎间盘源性神经根性疼痛中起着重要作用,硬膜外应用PLA2抑制剂麦帕克林可以有效地减缓早期疼痛的产生;当椎间盘突出到一定阶段,压迫因素成为致痛的主因,这时硬膜外再给予麦帕克林对疼痛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联合人工椎体置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对21例胸腰椎转移瘤进行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人工椎体置换及内固定术.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岁(39~77岁).病变位于胸椎16例,腰椎5例.术前VAS评分平均7.4分(5~10分);术前Frankel脊髓功能分级:C级3例,D级6例,E级12例;术前ECOG功能分级2级1例,3级18例,4级2例.结果 所有患者无术中死亡,平均手术时间3.5h(2-5h).术中出血平均2150ml(800~5000ml).1例转移瘤患者术后2周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患者术后VAS评分平均降至3.1分(1~4.5分),1例Frankel C级没有改变,1例C级改善为D级,6例D级均改善为E级.3例患者(14.3%)于术后半年至1年复发再次手术.最后一次随访时,20例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3-24个月),其中13例患者死于原发疾病(平均生存10个月),其余存活患者ECOG功能分级为1~3级.结论 单纯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联合人工椎体置换术减压充分,症状改善明显,可有效纠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椎前后柱稳定性,改善骨转移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1年6月至2005年2月期间行双开窗手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42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片、CT或MRI检查发现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同时出现双侧腰骶臀部症状或交替性腿部症状,且症状与影像学相符。对所有患者通过JOA腰背痛手术治疗评分、Macnab评定标准和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结果4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6.2年,随访患者JOA评分为(23.58±6.35);根据Macnab疗效标准,优3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达85.71%,无同节段症状复发和腰椎失稳现象发生。结论双开窗有限手术能彻底减压并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且远期疗效好,是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损伤修复的细胞学基础.方法:切取1 月龄山羊颞下颌关节盘, I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逐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测定其生长曲线,甲苯胺蓝染色、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原代培养的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以长梭形为主, 部分多角形, 7 d即可传代.甲苯胺蓝染色阳性, 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胞质内可见棕黄色颗粒.超微结构显示细胞分为2 种,软骨细胞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发达.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山羊颞下颌关节盘纤维软骨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1~3代细胞可作为颞下颌关节盘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检测突出组和正常组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探讨MMP-9在突出腰椎间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应用MMP-9多克隆抗体,对40例突出腰椎间盘和20例正常腰椎间盘标本进行染色。结果突出组的MMP-9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正常组,非包含组的MMP-9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包含组。结论MMP-9在突出组腰椎间盘中高表达,提示MMP-9可能与椎间盘退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期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临床观察,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可能很好地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问题。所以,临床上越来越多医生采用分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用分期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取得可喜成果。而且,这些年用分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表明,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是临床医生常用的分期划分法,并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期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C5/6椎间盘髓核摘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C7/T1椎间隙内压力的影响。方法11具新鲜青壮年颈椎尸体标本。按测试的先后次序分为C5/6椎间盘完整组、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和C5/6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在颈椎标本上施加轴向、侧弯、后伸、前屈分级载荷,测量各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在轴向、前屈、侧弯三种工况相同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大于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P〈0.05)。(2)在后伸载荷下C5/6椎间盘髓核摘除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和人工椎间盘组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5/6人工椎间盘置换组C7/T1椎间隙内的压力在轴向、前屈、侧弯后伸四种工况下与椎间盘完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5/6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后C7/T1椎间隙内压与椎间盘完整时相似。(2)C5/6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7/T1椎间隙内压力增大。  相似文献   
999.
Beattie PF, Nelson RM, Michener LA, Cammarata J, Donley J. Outcomes after a prone lumbar traction protocol for patients with activity-limiting low back pain: a p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Objective

To determine outcomes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a prone lumbar traction protocol.

Design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case series.

Setting

Suburban, chiropractic practice.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296 subjects with low back pain (LBP) and evidence of a degenerative and/or herniated intervertebral disk at 1 or more levels of the lumbar spine. We excluded patients involved in litigation and those receiving workers’ compensation.

Intervention

An 8-week course of prone lumbar traction, using the vertebral axial decompression (VAX-D) system, consisting of five 30-minute sessions a week for 4 weeks, followed by one 30-minute session a week for 4 additional weeks.

Main Outcome Measures

Th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 and the 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RMDQ) were completed at preintervention, discharge (within 2 weeks of the last visit), and at 30 days and 180 days after discharge. Intention-to-treat strategies were used to account for those subjects lost to follow-up.

Results

A total of 250 (84.4%) subjects completed the treatment protocol. On the 30-day follow-up, 247 (83.4%) subjects were available; on the 180-day follow-up, data were available for 241 (81.4%) subjects. We no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for all postintervention outcome scores when compared with preintervention scores (P<.01).

Conclusions

Traction applied in the prone position using the VAX-D for 8 weeks wa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s in pain intensity and RMDQ scores at discharge, and at 30 and 180 days after discharge in a sample of patients with activity-limiting LBP. Caus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se outcomes and the intervention should not be made until further study is performed using randomized comparison groups.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于2005年7月至2007年9月经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的53例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情况。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49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优38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为95.9%。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