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20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153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0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下睑缘切口皮瓣延伸肌皮瓣法切除睑袋的临床效果。方法于下睑缘睫毛根下1mm处平行下睑缘设计切口,由内眦至外眦,经外眦处与水平线呈15°~30°处向外下方斜行切开3~7mm,先向下皮下剥离约5mm,再切开眼轮匝肌,形成上方为皮瓣下方为肌皮瓣的复合瓣,复合瓣后方的眶隔脂肪充分显露,以眶下缘平面为基准,直视下切除疝出的眶隔脂肪,对有“泪槽”凹陷者将眶隔脂肪转移填充凹陷至下睑平整,最后,扇形切除多余的皮肤和肌肉,间断缝合切口。按照睑袋切除术后满意度标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12个月,按照术后满意度评定标准,患者的满意率82%(262/319);基本满意率14%(45/319);不满意率4%(12/319)。本组中43例出现并发症,如轻度复视、轻度睑外翻、血肿等,均经术后7d至3个月逐渐恢复。但14例血肿患者中,有2例在术后6个月行手术切除血肿后,外观改善;6例术后7d拆线时出现切口裂开,经医用胶水粘合后恢复。所有患者术后睑袋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地矫正,下睑皮肤皱纹明显减少或消失,瘢痕不显,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下睑缘切口皮瓣延伸肌皮瓣法修复中老年人下睑皮肤松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后影响肾周及肾包膜下血肿产生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术后血肿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155例,收集资料如患者性别、年龄、CKD分期、肾脏深度、穿刺用时、穿刺针数、操作医师、能否配合操作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对术后血肿产生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血肿组两组间CKD分期、肾脏深度、能否配合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CKD分期>1期、肾脏深度≤20mm、患者不能配合操作是术后出现血肿的危险因素(P=0.009、0.010、<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诊断肾脏病变有效、安全的方法,多种因素会影响术后血肿的产生,训练患者呼吸配合操作可减少术后血肿的产生。  相似文献   
43.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warfarin therapy, reports of complications due to such therapy have become frequent. Although upper airway obstruction secondary to bleeding resulting from warfarin therapy is rare, it is a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because of the risk of airway obstruction. Only one previous case of hematoma of the epiglottis and arytenoids has been reported. We here in report a case of an 83-year-old woman on warfarin therapy who presented with a sore throat. On flexible nasoendoscopy, edema of the epiglottis and bilateral arytenoids with a red and purple hue were observed. The left true vocal cord was erythematous, but the airway was adequately maintained. The PT-INR of the patient was 10. She was managed conservatively and had a good course.  相似文献   
44.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以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紧张素II(Ang-II)、丙二醛(MDA)指标诊断的价值。方法以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武警海警总队医院收治的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1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37例和未感染组81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NSE、Ang-II、MDA水平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效能。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3 d、脑脊液漏等是术后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NSE、Ang-II、MD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且不同感染程度患者NSE、Ang-II、MDA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NSE、Ang-II、MDA水平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0.883、0.904,95%CI分别为0.821~0.966、0.815~0.950、0.826~0.982,截断值为6.855 ng/L、41.870 ng/L、3.570μmol/L。结论GCS评分<9分、合并糖尿病、引流管留置时间≥3 d、脑脊液漏患者的感染风险较高,早期检测血清NSE、Ang-II、MDA水平对颅内感染的诊断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5.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 (SEH) causing acute myelopathy is rare. The usual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 SEH is sudden severe neck or back pain that progresses toward paraparesis or quadriparesis, depending on the level of the lesion.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arly decompressive surgery is very important for patient''s recovery. We experienced five patients of cervico-thoracic epidural hematomas associated with neurologic deficits that were treated successfully with surgical intervention.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探讨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以下简称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术组)和治疗组(桂龙通络胶囊加微创术),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14%,94.6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龙通络胶囊+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纯微创术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6年收治的29例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资料,其中手术治疗21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8例,中度残废3例,重度残废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必要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有效控制各种不利因素是多发性颅内血肿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提高对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临床症状和CT特征的认识及探讨其最佳CT复查的时间。方法:分析总结46例病人外伤后的各种临床症状和迟发性脑内血肿出现的特点以及第一次复查CT检查的时间。结果:46例病人的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持续加重,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大部分出现在脑白质或白质与灰质交界处,以颞叶及额、颞叶交界最多,占52%,额叶次之,占39%,均出现在外伤24h之后,以36h左右最多。结论:可疑有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的病人最佳CT复查时间为外伤后36h左右。对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内血肿的病人,若临床症状持续或逐渐加重,应在外伤后36h左右甚至更早地复查CT,可避免漏诊并及早作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到2000年12月收治219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重型颅脑损伤(其中GCS≤5分71例),合并颅内血肿95例及脑室内出血3例,占44.75%。手术治疗154例,非手术治疗65例。28例死亡,死亡率12.79%。191例存活,其中178例随访6月~3年,63例有脑软化灶,其中14例与同侧侧脑室相通;轻中残11例,其中6例确诊为外伤性癫痫。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严重、变化快,及早确立诊断、抢救生命以及选择及时恰当的治疗方案是提高生存数量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