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内耳前庭毛细胞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庆大霉素皮下注射破坏豚鼠前庭毛细胞,连续10天,停药后分别于当天及4,7,28天处死。利用眼震电图检测前庭功能改变,电镜和光镜观察前庭感觉上皮损伤情况有再生增殖过程。结果表明:1.冰水试验ENG检查发现停药后前庭功能严重受损,无前庭功能恢复征象。2.扫描电镜观察停药当天组前庭感觉上皮广泛破坏,以微纹区明显,4,7天组破坏加重。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快速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含量的方法。方法根据庆大霉素在碱性条件下能与Cu2+形成复合物,并有稳定的光吸收的原理,采用比色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滴眼剂含量,检测波长为560nm。结果庆大霉素在4.0~20.0mg/mL浓度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5%,日内、日间相对标准误差(RSD)在1.3%~1.6%。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硫酸庆大霉素滴眼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3.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颗粒中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水-乙腈-三乙胺(85∶15∶0.02)(冰醋酸调pH至3.9)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92nm.结果盐酸普鲁卡因在20.45~204.52μg·m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6539×104C+3.1613×104(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1.44%(n=6).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庆大霉素普鲁卡因颗粒中盐酸普鲁卡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豚鼠局部应用用庆大霉素的耳蜗毒性作用,以及刺五加有无减轻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豚鼠44只,随机分为三组:I为庆大霉素组,II为庆大霉素 刺五加组,III为生理盐水组;采用鼓膜穿刺法向豚鼠鼓室内注射药物,II组同时腹腔注射刺五加注射液;给药2周后检测三组动物的脑干诱发电位(ABR)的阈值变化,并取三组动物耳蜗底周标本行耳蜗铺片及切片,扫描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给药后I组ABR阈值与I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耳蜗形态学观察示II组毛细胞受损程度较I组为轻。结论豚鼠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具有明显的耳蜗毒性,联合应用中药刺五加具有对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F99-3菌种发酵培养基和控制条件。方法:通过庆大霉素F99-3菌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和发酵培养基配方的对比试验以及通气量对发酵的影响试验,确定庆大霉素生产中大中小罐培养基配方和适宜通气量的选定。结果:使用新配方,降低通气量,更适合菌种的发酵生产。结论:新配方比原配方的浓度小,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提高庆大霉素产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协同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亚林  万军  周丽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4-3575
目的:讨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中的协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K-B法通过单一使用头孢曲松、庆大霉素以及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联合使用对40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联合庆大霉素的敏感率分别为15.0%、35.0%和90.0%,经t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头孢曲松和庆大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效果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临床在治疗怀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经验使用二者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毫米波辐射对庆大霉素所致家兔急性肾损伤的影响,寻求防治药物诱发肾损伤的新方法。方法:将16只家兔分为治疗组(A组,共7只),对照组(B组,共7只)及正常组(C组,共2只)。A、B两组每天给予庆大霉素(GM)肌肉注射,连续注射7d;同时A组在实验第2天即采用毫米波辐射右肾区,频率35.75GHz,波长8.4mm,功率密度3.5mW/cm^2。B组则不给予相应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后测定各组家兔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h尿量及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实验结束后观察各组家兔双侧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实验前比较:A组BUN无明显改变,B组在第10天时上升明显;组间比较发现A,B两组在第1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开始实验后,A组Scr较实验前稍降低,在第10天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在第10天时上升明显;组间比较发现A,B两组在第7天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第10天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A组24h尿量增加明显,在第5天、第10天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而B组24h尿量于第7天时降至最低。A组Ccr较实验前无明显改变,B组在第10天时降低明显;组间比较发现两组间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发现A组损伤程度较B组轻。结论:毫米波辐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庆大霉素对兔肾组织的损伤作用,促进肾受损功能恢复,为临床应用毫米波辐射治疗药物源性肾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与利多卡因复合两种常用糖皮质激素(复方倍他米松,曲安缩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早期疗效。方法:1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利多卡因复合复方倍他米松或曲安缩松行外周神经阻滞。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天、3天、1周、2周、3周及1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各组的治疗次数以及治疗前后卡马西平用量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三组各时间点数字评分(NRS)均较治疗前降低,庆大霉素复合罗哌卡因组在治疗后1天、3周、1个月时的NRS值均低于后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在治疗后3天和1周时NRS值明显低于其余两组。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复方倍他米松组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另两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庆大霉素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糖皮质激素对三叉神经痛亦有一定效果,其中复方倍他米松效果优于曲安缩松。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抑制肢体爆炸伤创伤反应及预防感染的作用,并观察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制作肢体爆炸伤模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明胶海绵组(L.G.G组,n=12)及明胶海绵组(G组,n=12)。检测2组实验前后血白细胞(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6(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1)、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爆炸后创面及1h、3d、7d、1月作细菌培养。临床应用不能一期缝合伤口26例(炸伤3例、切割伤15例、绞伤5例、撕裂伤3例)。清创后应用利多卡因、庆大霉素敷料包扎。结果实验后血WBC减少、IL-6、TNF-1值上升差异显著(P〈0.05、P〈0.01);MDA及SOD值,L.G.G组差异不显著(P〉0.05),G组差异显著(P〈0.05),G组与L.G.G组差异极显著(P〈0.01)。创面培养阳性细菌8种,L.G.G组3d时2只兔出现2种条件致病菌,无创面感染;G组兔全部感染。临床应用24例伤后4天修复创面,2例伤后6天修复创面,全部伤口甲级愈合。结论利多卡因、庆大霉素创面外用。能一定程度抑制肢体爆炸伤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明显的预防感染作用;临床应用抗感染效果明显,有一定的伤口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薄层方法鉴别硫酸庆大霉素缓释片。方法:将供试品溶液的浓度由10mg/ml降为4mg/ml及通过加热处理。结果:与原法相比,容易过滤,分离效果好。并与标准品的Rf值一致。结论:该方法简便,合理,可用于修改标准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