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2篇
  免费   1078篇
  国内免费   407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31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866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888篇
内科学   403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574篇
特种医学   207篇
外科学   310篇
综合类   2920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290篇
眼科学   1735篇
药学   536篇
  19篇
中国医学   4982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717篇
  2020年   599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415篇
  2017年   525篇
  2016年   507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1159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905篇
  2011年   983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463篇
  2007年   525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439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47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5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76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4篇
  197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脉络膜挫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64例外伤性脉络膜挫伤。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最常见有拳击伤;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底可见脉络膜出血灶及裂伤口,荧光眼底血和造影可帮助诊断。脉络膜挫伤多发生于黄斑部,其次为视乳头周围,多为单个,1-PD大小,脉络膜破裂的形态多为长弧形,脉络膜出血多为圆形;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常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32.
人子宫内膜植入兔眼前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成功地将人子宫内膜植入到15只去卵巢新西兰雌兔的眼前房,并给每只兔外源补充雌二醇(E2)100μg/d和孕酮(P)8mg/d。在内膜植入期间每只兔皮下注射总量为9mg的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以防免疫排斥反应。在眼前房的人子宫内膜存活了28.44±8.65天,兔血清E2和P的平均值分别为161.71±15.13和38.88±7.45pmol/L。前房液中E2和P浓度在植入人子宫内膜前后分别为24.80±16.53和1709.25±475.10pmol/L,2.00±0.53和12.22±3.81nmol/L。树脂切片验证人子宫内膜植入兔眼前房第5天就能与虹膜附贴并有血管发生。来自巩膜的血管分布在子宫内膜周围。扫描电镜观察人子宫内膜分化成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植入人子宫内膜后,前房液的蛋白浓度高于植入前。可以证明该模型可用来研究人子宫内膜对药物的反应和通过对前房液的测量研究子宫内膜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3.
Contradictory results have been reported about the inhibitory input to the medial rectus subdivision of the oculomotor nucleus of the cat. In the present ultrastructural study, we quantified the GABAergic and glycinergic terminals in the various subdivisions of the rabbit oculomotor nucleus with the use of post-embedding immunocytochemistry combined with retrograde tracing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The density of the GABAergic input to the medial rectus subdivision was as substantial as that to the other subdivisions and the postsynaptic distribution of the GABAergic and glycinergic innervation did not differ among the different oculomotor subdivisions.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针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ONF)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针刺改善缺血再灌注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4-血管阴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穴后,利用RT-PCR检测BDNF mRNA。结果 正常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极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增高,治疗15d的针刺1、2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更高,及早治疗且治疗时间为20d的针刺3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较降低。结论 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BDNF水平增高有利于损伤的神经元存活、恢复;针刺促进脑内细胞分泌内源性BDNF可能是针刺有效治疗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5.
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智斌  牛文民 《河北中医》2009,31(5):725-727
目的观察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用头皮发际区微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30例用甲钴胺0.5mg,每日早晚各1次口服。2组均6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前后血浆ET和NO含量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法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制与调节ET和NO平衡失调,改善血液循环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36.
壮医皮肤针治疗丹毒局部皮肤硬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壮医皮肤针治疗丹毒局部皮肤硬肿的疗效。方法将150例丹毒局部皮肤硬肿患者分为两组,针刺组110例,用壮医皮肤针、金黄散配合治疗:对照组40例,用金黄散治疗,观察两组有效率。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壮医皮肤针配合金黄散治疗丹毒局部皮肤硬肿能提高其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眶骨延长术扩大眶容积治疗眼球突出的可行性。方法1年龄山羊6只,环行截开右侧眶壁,于眶上壁放置延长器,侧向延长1.5cm,经大体、X线、干骨标本及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结果6只山羊眶骨得到不同程度的侧向延长,延长侧随着眶骨容量的增加,眼球突度较自身对照侧为小。结论眶骨延长术可造成山羊眶骨侧向移位,有可能成为治疗眼球过度突出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151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和单针灸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并对该量表在本次中医临床中的效度及信度进行初步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该量表也有可以接受的准则效度(r在0.8-0.9之间,p<0.01)和再测信度(r在0.6-0.9之间,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CS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CSA中医临床中具有可信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目的 观察电针加火罐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 选择面神经麻痹患者 4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0例 ,予以电针加火罐治疗 ;对照组 2 0例口服祛风药或维生素B族药物治疗 ,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经过 4周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5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 % ,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电针加火罐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且无任何副作用  相似文献   
40.
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头皮针对脑缺血模型大鼠内皮素 - 1 ( ET- 1 )的影响 ,并与电针组比较。方法 :Wistar大鼠 5 0只 ,随机分正常、假手术、模型、电针、头皮针五组 ,每组 1 0只 ,后四组均于造模后 72小时、1 0天、1 5天取血测 ET- 1 ,并与手术后 6小时测定值进行比较 ;前三组不治疗 ,后两组造模后分别用电针与头皮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ET- 1测定值。结果 :神经功能评分 ,术后 1 0天与 1 5天 ,治疗组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0 .0 1 ) ,电针组与头皮针组 ET- 1测定值无明显差异。对ET- 1的影响 ,术后 72小时及 1 0天时 ,治疗组 ET- 1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5 ) ,头皮针组明显低于电针组 ( P<0 .0 5 )。结论 :头皮针可在脑缺血早期就明显降低血浆 ET- 1含量 ,这可能是头皮针减轻脑缺血损伤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