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84篇 |
免费 | 43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329篇 |
妇产科学 | 133篇 |
基础医学 | 712篇 |
口腔科学 | 93篇 |
临床医学 | 3192篇 |
内科学 | 838篇 |
皮肤病学 | 50篇 |
神经病学 | 737篇 |
特种医学 | 73篇 |
外科学 | 803篇 |
综合类 | 1175篇 |
预防医学 | 1488篇 |
眼科学 | 40篇 |
药学 | 728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232篇 |
肿瘤学 | 1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82篇 |
2022年 | 622篇 |
2021年 | 633篇 |
2020年 | 542篇 |
2019年 | 700篇 |
2018年 | 599篇 |
2017年 | 395篇 |
2016年 | 361篇 |
2015年 | 373篇 |
2014年 | 943篇 |
2013年 | 900篇 |
2012年 | 800篇 |
2011年 | 892篇 |
2010年 | 625篇 |
2009年 | 454篇 |
2008年 | 295篇 |
2007年 | 232篇 |
2006年 | 179篇 |
2005年 | 129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86篇 |
2002年 | 89篇 |
2001年 | 60篇 |
2000年 | 62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5篇 |
1984年 | 43篇 |
1983年 | 22篇 |
1982年 | 23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21篇 |
1979年 | 14篇 |
1978年 | 7篇 |
1977年 | 10篇 |
1976年 | 5篇 |
1973年 | 6篇 |
1971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床上功能椅在ICU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床边坐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行设计床上功能椅,选取某院ICU入住的心脏直视术后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用床上功能椅进行床边坐起,对照组利用床边椅子进行床边坐起。比较两组体位改变耗时、住ICU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疼痛感觉和体位改变耗时优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上功能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患者活动风险,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序贯排痰方案在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南宁市某三级甲等传染病医院45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试验组,2017年1月—12月44例肺结核行机械通气患者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采用序贯排痰方案,对照组使用常规排痰方案。干预24 h后,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CO2分压、气道峰压值、日排痰量。比较两组干预7 d后排痰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脱机成功率等指标。结果 干预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P>0.05),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值、氧合指数较对照组及干预前有所升高(P<0.05),气道峰压和动脉血CO2分压较对照组及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组日排痰量(29.48±4.54) ml,对照组(12.56±2.287) 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7 d后,试验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序贯排痰方案能促进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痰液排出,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高生存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并减轻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降低外科术后患者因肺部感染非计划重返ICU率。 方法 成立ICU转出患者肺部护理小组,参照多学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18版),通过评估ICU转出患者肺部高危因素,制订和落实个体化肺部护理计划,建立实施过程风险排查机制,基于气道分级管理标准进行转出前后肺部护理效果评价及质量控制共计5个关键流程。比较改进前(对照组)、改进后(试验组)患者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以及肺部护理干预频次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因肺部感染重返ICU率分别为0%和1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各项肺部护理措施的干预频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通过ICU转出患者肺部延伸护理计划的实施,为ICU转入普通病房的过渡期患者提供持续的肺部管理,可降低重返ICU率并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降低泌尿系结石患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250例在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对照组复发率为14. 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4. 0%(P<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躯体活动、饮食及治疗方面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明显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P<0. 05)。观察组治疗依从良好率为96. 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 0%(P<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较常规护理可明显降低泌尿系结石患者复发率,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无损伤针摆放方法对胸壁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患者维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损伤针2种摆放方法对肿瘤患者胸壁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维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实验对无损伤针正向摆放组和背向摆放组冲洗量的差异进行比较,然后选取193例首次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向摆放组和背向摆放组,比较两组输液速度和导管堵塞程度,以及胸壁输液港座不同位置时,2种摆放方法对无损伤针敷贴固定效果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背向摆放组冲洗量为(4.28±0.67) ml,显著低于正向组(6.51±0.92)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试验中正向摆放组输液速度(183.96±9.23)滴/min,显著高于背向组(151.02±10.11)滴/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输液港底座靠近腋窝处时,正向摆放组无损伤针敷贴的固定效果优于背向组(P<0.001),正向摆放组患者的舒适度也优于背向组(P<0.001)。输液港底座靠近锁骨中线处,两组无损伤针敷贴固定效果相似(P=0.416),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结论针对肿瘤患者胸壁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维护,无损伤针背向摆放组在体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586例,文献质量评价等级A级为5篇,B级为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MD=5.75,95%CI(4.52,6.99),P<0.001]高于对照组,但出院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3.84,95%CI(-6.65,-1.02),P=0.008];试验组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RR=0.44,95%CI(0.25,0.75),P=0.003]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早期下床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有效防止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7.
998.
IntroductionToo frequent HbA1c measurements may lead to unnecessary treatment modifications of diabetic pati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percentage of falsely elevated HbA1c results in two hospitals, Landeskrankenhaus/Uniklinikum Salzburg (LKH) and Landesklinik St. Veit (STV), as well as to retrospectively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 automated and an educative 60-day re-testing interval (RTI).MethodsThe amount of estimated falsely elevated results (eFER), based on odds calculated using the baseline and the follow-up values and the time between these measurements, the number of HbA1c re-testings within 60 days as well as the overall number of ordered and performed HbA1c analyses were calculated. In LKH, an automated algorithm cancelling inappropriate HbA1c testing was applied, and in STV, educational actions were taken.ResultsBefore RTI-implementation, eFER were 0.9% and 2.1% and within-60-days-re-testing were 15.0% and 7.4% of cases in LKH and STV, respectively. After RTI-implementation, these numbers decreased to 0.2% (p < .001) and 1.8% (p = .869) and within-60-days-re-testing decreased to 1.1% (p < .001) and 3.6% (p = .003) in LKH and STV, respectively. Median monthly HbA1c measurements decreased by 15.8% (p < .001) and 21.1% (p = .002) in LKH and STV, respectively.ConclusionBoth the educational and the automated 60-day-RTI were proven to be efficient in reducing overall HbA1c measurements, re-testing within 60 days and eFER. 相似文献
999.
1000.